27 《巨人的花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 《巨人的花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2 21: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硕、允”等 8 个生字,会写“砌、牌”等 11个生字,会写“柔嫩、丰硕”等 13 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4.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画面,了解花园景色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巨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巨人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体会巨人形象。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示文体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呀,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巨人的花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来,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真有意思,一看就知道是篇童话,从哪知道的呢?说说理由。想象过吗?巨人什么样。出示图片,现实生活中巨人是不存在的,是作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来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就要抓住这个特点,(板书奇妙)和作者一起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感受童话中那些奇妙的人和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花园去瞧瞧,来,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不要忘了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读完的同学用坐姿提示老师。
1.会认的字:接下来,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会认的字,你会读吗,拼拼音读。
生读:丰硕...
师:读的准确,不过老师想要强调两个字的读音。“砌”字应读“qì”不读“qiè”;“颊”应读“jiá”不读“xiá”。
师:带着拼音会读,去掉拼音呢,谁会?
指生读:丰硕...
师:声音洪亮,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2.会写的字:
师:接下来,会写的字,你会读吗?找三位同学,每人一行。
师:读的准确并且字正腔圆。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巩固。
师:有心的同学仔细观察,老师标红的生字。他们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谁来提醒大家,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宽。说的好,当然也要注意,像自私的私,脸颊的颊左右同宽,书写时注意要匀称。
3.指导书写:
师:在大家预习的过程中呀,老师发现了两个难写的字:牌、啸。关于牌的书写,请同学们拿起手跟老师书空。首先写左边的片,横画短斜且紧凑。右半部分上紧下松,中心对正。再来看啸的书写,左半部分“口”字居于中上。右半部分上宽下窄,三横间距均匀,第二横最长,中竖直长且挺拔。
师:请同学们在田字格内,规范的写两个。
师:谁来点评一下,这两位同学的书写。
生点评。
师:请同学们课下再按照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醒,准确规范的书写两遍。
4. 整体感知:扫清了字词障碍,还记得老师的刚才的问题吗?故事的主人翁是谁?这篇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师:不错,能把花园的变化适当做点补充吗?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他概括得清楚、简洁、完整。三、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奇妙。
师:刚才在读文章的时候,发现许多地方,读着读着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那些奇妙的画面标画下来,稍后我们交流。
师:这个可爱的大花园。
引导师:刚才这位同学关注到了巨人回来前花园的变化,那巨人回来后,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师:找得准确,假如,你就是花园里的小鸟、桃树或者花,此时此刻,你的想法是什么?
师:老师和你是一样的感觉呢。是啊,同学们,原本可爱的花园变得凄凉,只剩下雪、霜、北风、雹在狂欢。好的朗读总能让听众透过你的声音,看到生动的画面。谁能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这变化的奇妙。
师:此时巨人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 所以文中写到:
师:继续交流花园奇妙的变化。
师:此时的花园万物重新、焕发生机,大家可以发现这些画面的描写用了大量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正是这拟人化的写法,让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的,创造出了丰富而奇妙的童话情景。
四、合作学习,体会巨人的转变。
师:花园的环境在变化,巨人回来前,花园景色至美,令人神往。巨人回来后,花园冬雪覆盖,凄凉一片。小男孩带着爱与温情的一吻,彻底融化了巨人心中的坚冰,幡然醒悟。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抓住描写巨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巨人转变过程的内心世界。
生交流:
师:是啊,巨人的内心本来是善良的,但是长久以来独来独往的习惯掩盖了这种善良。而这种善良一旦被激发、唤醒后,巨人给他人、也给自己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
五、发挥想象、升华情感。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3 分钟)
师:写的真好,老师听出了你丰富的阅读量。所以巨人明白了:
生:有孩子的地方就会鲜花盛开,桃树绽出绿芽,到处草翠花开。没有孩子的花园就会鲜花凋零,到处被冰雪覆盖。
生:有了孩子的地方才会有春天,没有孩子的地方不会有春天。
生:人不能太自私,快乐要和大家分享。
师:所以巨人终于明白了: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下课。板书设计:
27《巨人的花园》
可爱 凄凉 生机
自私 分享 奇妙 拟人化

一、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青草( )的歌声( )的景象( )地玩耍 ( )地歌唱 ( )地叱责
二、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2.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可是一看见那块布告牌,就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
三、填一填。
1.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高墙后,花园里____________,高兴的是两位____________。
2.孩子们看见巨人就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只有一个小男孩没跑,是因为____________。巨人把小男孩放到树上后,这棵树____________。
四、展开想象,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巨人拆除了围墙后,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见孩子们对巨人说:
“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巨人说:“_________________。”
27巨人的花园教后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对比手法教学。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画面,学习了巨人不在时,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的情景,然后,话锋一转:巨人回来了,花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开始学习后面的文章,在学生初步了解巨人的加入给花园带来的变化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描写巨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言,感悟巨人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来体会巨人形象。
学生通过找句、品词,慢慢地感悟到了文章的主题:巨人不愿意让孩子到花园里来玩,所以春天永远不会来到花园里,是巨人的自私换来了寒冬,文章告诉我们有了快乐和美好的事物应该和人分享。
应该说,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的语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对文章主题的感悟也是在自主阅读,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引导巨人为什么会有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做了舍弃。没有具体阐述。其次,学生在展开想象,具体描写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愉快玩耍的小练笔时,只有约 3分钟的时间,很多学生还没有写完,但是两位展示的同学,文笔之精彩,出乎意料。事后想来,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最好的课堂,就是孩子们乐于表现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