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 )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小聪暑假来到偏僻的农村老家,看见村里一大宅门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3.(2012·成都中考)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右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4.(2011·福州中考)“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火,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5.(2012·柳州模拟)森林被誉为人类的“天然氧吧”,随着对各种环境问题的重视,人类越来越客观的认识到森林的作用。1958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森林覆盖率大幅度的下降,造成此变化的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
B.商业性采伐增多
C.退耕还林
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6.(2012·泰安学业考)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8.(2012·徐州模拟)右图人物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两弹元勋”,他就是 ( )
A.竺可桢 B.袁隆平
C.李四光 D.邓稼先
9.(2011·潍坊学业考)“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2·绵阳中考)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
事件
时间
结果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成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大跃进”
1958年开始
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开始
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材料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三 这一时期,浮夸风相当严重,1958年,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
材料四 “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丰都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份,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 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全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二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3)针对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4)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鼓足干劲”“多快好省”链接到195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可判断出A符合题意。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分析能力。由题中所给图片中的麦穗、玉米的夸张的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跃进”运动的产物。
【概念链接】“大跃进”的主要标志:①高指标:工业上的钢产量翻番,农业上的粮食产量“放卫星”,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②瞎指挥: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浮夸风:不切实际,弄虚作假;④“共产”风:一切归公社所有,吃公共食堂不要钱,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办……食堂”“大炼钢铁”。1958年,党中央在全国掀起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思维拓展】人民公社的最突出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上是搞平均主义。具体表现是:①规模大;②公有化程度高;③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④强调公社生活自给,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⑤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58年”可知是当时掀起了大炼钢铁的运动,毁林炼钢。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1958年所犯“左”倾错误原因的理解和认识。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人为的,主观的。③是外在的,④是客观的,自然的,均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关。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表中从C点到D点农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联系史实判断,主要原因是1961年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图片和题干中的“两弹元勋”可知是邓稼先。
9.【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人物“王进喜”“焦裕禄”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代精神”可知是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思维拓展】“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乃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辨析表格中的史实发生的时间集中于1953年至1958年,链接所学可知此时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A项兴起于1919年,B项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时期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故答案选D。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发展重工业”可知与“一五”计划有关。材料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由此回答第(1)、(2)题。第(3)题可从浮夸风现象出现的原因谈谈看法。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一五”计划期间。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现象严重。
(4)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