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习作《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
2.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3.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颐和园中景物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颐和园的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颐和园。(板书课题,注意“颐”的写法)颐和园在北京西郊,从前是专为皇帝建造的,是供皇帝出宫后居住游玩建筑的宫殿花园,被称为皇家园林,如今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风景区。回忆一下这个人间天堂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示本课的生词 学生认读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景物和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好游记的方法。首先咱们再次熟悉一下文章内容,听读的时候勾出作者按照游览顺序重点写了这个大花园中的哪几个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 昆明湖.)
师:这几处景点,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美美的去读一读,读完之后,用横线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的词语、句子。
生:我喜欢长廊。请你来读一读。
师:他在读的时候大家听听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长廊的?
(廊内—廊外)
师:下面大家来默读课文,读的时候看看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的?勾出来。
师:你从哪读出了它的长呢?(指导读)
师:谁能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再试试?
师:你读的真好,那么,长廊的美你又是从哪些句体会出来的呢?谁来试着读一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的同,花四时常有)
师:噢?几千幅画居然各不相同,上面都画了什么呢?打开你的思路,想想一下。(风景、人物、花鸟、民俗等)据资料记载,长廊内的画有 8000多幅,而且各不相同,足见我国古代绘画技艺的(高超),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我们真是太(自豪)了。下面带着自豪的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话: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站在这又长又美的长廊上,你的心情如何?(爽、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师:刚才我们从文字上欣赏了长廊的美,再请大家跟随老师的镜头去欣赏欣赏长廊的美。(课件)
师:长廊怎么样?(美)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大家都被它的美给陶醉了。长廊这么美,你能美美的读出来吗?
师:老师仿佛看到鲜花了,我还想看到那五彩的画,谁想试试(指生读)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丛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你仿佛到了哪?
(人间天堂、仙境)
师:那就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
师:小结,长廊太美了,正因为如此,1990年它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师:游完了画廊,大家还想到哪去游览?
(佛香阁、排云殿)
那就由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文学总是这样奇妙,读着它就能身临其境。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师:这个时侯我们是站在山脚下看风景的,“耸立”说明佛香阁很(高),“一排排”让我们感到排云殿的
(壮观)
师:登上山以后,我们就是从(上向下)望了,然后又向(远处)眺望,看到了颐和园外的城楼和白塔,佛香阁真是(很高)啊!这里最美的却是
(昆明湖)
师:请你把昆明湖向大家介绍一下。师:听了他的介绍,你能用一个字来告诉我们你眼里的昆明湖是什么样的?
(静、美)
师: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出来的?
师:我们感觉到昆明湖这么静这么美,作者是用两个什么句子来描写的呢?
(比喻句)
师: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句使我们形象的感受到了昆明湖的静和美,咱们也要学着用比喻句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啊。除了这两个比喻句还有让你感到昆明湖美的句子吗?
(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师:船在水面上“滑”过,作者为什么没有用划呢?划最常组什么词(划船)滑呢?(滑冰)作者用滑冰的“滑”取代划船的“划”,就是为了说明昆明湖的水面像冰面一样(光滑)现在游船在那么光滑的水面上滑过,说明湖水怎么样?(昆明湖很静)作者这个“滑”字用的多好呀。船是怎么滑过地?
(慢慢地、轻轻地)
为什么要轻轻、慢慢地滑呢?
(不忍心打破昆明湖宁静的美)
于是水面上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们把这个“几乎”去掉可以吗 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两个句子对比)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痕迹。
师:哪个更好?为什么?(有了“几乎”更真实,也体现了湖面的静)作者写作多么用心啊!
师:(出示课件)和暖的风吹在脸上,看着平如镜面、绿如碧玉的湖水,这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谁想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美。(指名读文)
师:接下来我们再到哪游览?
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七孔桥。
师:你为什么喜欢十七孔桥?(有许多小狮子)
师:这些小狮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有上百个、姿态不一)(解释姿态不一)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里为什么有个“也”呢?联系前面的横槛说一说,并体会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这些小狮子都有什么姿态的呢?想象一下,它们都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连起来。
师:这些小狮子太可爱了,你喜欢它们吗?那就把你对它的喜欢读出来。师:大家读的真棒,看来大家真的是很喜欢这些小狮子,十七孔桥真是让我们留连忘返。前面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也让大家念念不忘,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游览顺序写的呢?
(生复述游览顺序。)
颐和园真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师板书)那么颐和园的美景只有这几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读最后一段)
师:是啊,颐和园处处有美景,说也说不尽。今天老师带来了其它景点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
(一一介绍,再出示全景图)
古代的劳动人民用她们的智慧和勤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真为他们感到
(骄傲、自豪)。
这无处不在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一个 -- 美丽的大公园。(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最后一段)作者这种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点名主题的写法叫做首尾呼应,能使文章主题进一步深化。而这种开头和结尾总写文章内容,中间分散介绍的写法叫做“总—分—总” 。
师:这么美的颐和园师谁建的?(劳动人民)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赞美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这么美的颐和园,你不想向你的家人和朋友介绍一下吗?课下的时候给她们写封信吧,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醉人的人间天堂!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 长美 游览顺序
佛香阁 三层宝塔建筑
排云殿 金碧辉煌 ( 美丽)
昆明湖 静绿
十七孔桥 桥洞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