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 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9 Unit 2 He decided to be an actor.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生活经历为话题,要求听懂、读懂对过去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及简单的人物传记,并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经历描述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
本单元的核心语法点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疑问句形式。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对九七年级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是: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编写简单的小故事;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有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的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a 能正确理解使用poem marry language 等12个单词:
b. 能准确理解并使用be born ,be famous of,等6个词组;
c. 能正确理解使用一般过去时,特别是不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语言技能目标
能听懂过去经历的简短对话,获取事情发生的准确时间。能询问并回答有关过去的事情和经历。能读懂人物传记,能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莎士比亚的的了解,培养对文学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文学的兴趣。
学习策略目标:
逐步学习通过集中学习某类词汇的的方式来扩大词汇量。能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文化意识目标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对西方著名作家和戏剧家及其文学作品的了解。英国莎士比亚是英国人的骄傲,也是英国文坛的象征之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出自外研版新标准2012修正版第九模块第二单元的内容,语法知识点方面,学生在初一上册已经详细学习了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在本册教材的第七、八两模块学过了be动词和一般动词的过去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不规则动词一般过去时态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易于学生接受,形成学生合理的知识链。在以后学习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等时态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生活体验方面,本模块的话题是探讨每个人过往的生活,也相当于简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分享。
三、教学模式
本节课是一节读写课,读写课要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听说结合。我校采用“导---读---学---用”的读写课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共四个步骤。两个阶段即读和写,四个步骤是指1、读前导2、读中读3、读中学4、学后用。具体做法是:
1、读前导( Leading-in )
导,即导入新课。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设计精炼的导入语导入课文,对学生的阅读实践给予巧妙的导入,为阅读素材的展开做好铺垫。
2、读中读((while-reading)
读即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让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完成教师布置的泛读任务。泛读任务的设置主要是以文章的话题、线索为依据。 精读:让学生详细阅读课文,获取细节性信息,深层把握文章内容,我们通常采用任务型分段阅读的方式。
3、读中学(Learn from reading)
读中学是一个突破重、难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文章中一些重点词、关键短语、固定句式以及语言知识点。
4、学后用(After---reading)
用,即学以致用。这一环节 是通过设计复述课文或简述故事梗概等,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理解情况。然后完成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教学模式遵循英语学习的科学规律,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内隐性知识水平,注重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全面提高语言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本教学模式选择了正确的学习策略,如简化策略、激趣策略、资源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和评价策略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感受到因为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感。
四、教学设计
首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多媒体展现在大屏幕上,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展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突破上,本单元重难点部分的单词、短语用假设情景、举例、学生组句等方式来教授,即将这一单词或词组放在一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根据这一语境来说出含有该词的语句,同时通过对这些单词、词组进行的多类练习来有效地突破,对于重难点部分的语法知识,则通过学习、分析和理解对话中的例句来进行,要能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还需要通过多轮练习来加以熟练并突破。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等方法,教具准备主要是多媒体、多媒体课件和录音机。
本节课我设计为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延伸】
【课前准备】是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包括预习、记忆词汇,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每日播报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为下面的课文阅读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我设计为七个环节。(一)预习检测 用时四分钟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词汇预习情况然后回顾第一单元不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每人造两个句子。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回顾检查已学知识,复习和掌握新学语法,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读前导入 用时三分钟,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开展对话,通过谈论图片,为学生阅读短文做铺垫。
(三)多层阅读 用时八分钟 首先播放这篇课文的录音,并判断所给句子的正误,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录音来整体感知、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回答问题,小组内检查。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含有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快速记忆并用文中出现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造句或简单对话,反复操练巩固这种语言结构的用法。
(四)精读足练(分段精读)用时10分钟 让学生分段阅读,并完成预设练习题,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采用任务型分段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详细阅读课文,获取细节性信息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基础。
(五)拓展提升 用时五分钟。让学生再次细读整篇课文,完成所给表格信息。表格信息主要是关于作者的生平事迹等。这个环节主要想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课文内容完成信息的归纳、整理,从而培养学生从文章到表格的信息转移能力。
(六)写作训练 用时12分钟. 针对本模块的话题,设计写作内容。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熟知的作家,然后以My favourite writer。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完成后先小组内交流点评,然后每个小组选出最好的一篇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互批,教师给予指导评价。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七)总结收获 用时三分钟。让学生再次大声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短文中的语言知识点及疑难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同时让学生归纳出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变化,相互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对学生提出情感教育问题,进行热爱文学的情感渗透,思想升华引导。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归纳主题,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过程。
本教学设计中的【课后延伸】环节是引出课后作业,导出预习内容的环节。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设置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复述课文内容和借助课文信息写自己所熟悉的一个名人的家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将口头的叙述转化为自己组织表达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新学的语法知识:不规则动词一般过去式的变化和运用,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灵活的运用,我把出现的不规则动词原型和过去式进行板书。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六、课堂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本节课的课堂评价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对课堂学习效果,课堂表现等通过课堂学习效果评估表,课堂表现记录表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评估表主要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评价。通过自查、互查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目的是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共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课堂表现记录表由课代表记录各小组各成员的课堂表现,采用这种评价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日常评价中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七、资源开发
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的资源核心是课本教材,因此教师要借助配套资料、磁带、光盘等深入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挖掘利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资源展开课堂教学,让整节课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在课前,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搜集有关莎士比亚的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等的资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网络上搜集有关莎士比亚作品的视频、故事短片、图片等,来了解真实、鲜活的故事情节,而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图片等方式导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迅速带领学生投入课堂。在多层阅读环节借助录音机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感知素材语言的语音语调变化,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学生资源的作用,如:角色扮演,开展讨论,作文展示等,能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的学习材料更富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That’s all.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