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认识中国画(课件) 美术四年级下册(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认识中国画(课件) 美术四年级下册(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4 21:0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认识中国画
说说以下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技法
夏商周
秦汉
三国两晋
隋唐五代
宋元
明清
南北朝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前202—220年
220年-280年
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220年—589年
581年—907年
618年—907年
960年—1279年
1271年—1368年
1368年-1644年
1636年—1912年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雏形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人面鱼纹》彩陶
《稷神崇拜图》岩画(距今约4000年)
商周青铜器
《人物御龙图》战国 帛画
东汉墓室壁画
敦煌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现存最早的卷轴画)《游春图》展子虔 隋

《步辇图》阎立本 唐
《写生珍禽图》黄筌 五代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黄公望 元
《墨葡萄图》徐渭 明
《悬崖兰竹图》郑燮 清
传神写照
--人物画
  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强调
“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
  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
“传神”。
《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 东晋
“才绝、画绝、痴绝” 
他的绘画理论,是以“以形写神”及“迁想妙得”为核心的“传神论”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顾恺之  东晋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作为社会上的知识阶层,对秦汉以来的正统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出了怀疑,他们不再一味地接受儒家的说教,而是有了自己的思想。
追求个体的超然和自适,奉行玄学和清谈。 “魏晋风度”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
时代背景
咫尺千里
--山水画
  以自然景观为描绘对象,强调表现意境。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人并不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和谐的融入自然之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了中国画家容纳百川的胸怀,同时也是中国山水画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源泉所在。
《青年歌手》
油画
靳尚谊
范宽,北宋,性情温和宽厚,嗜酒好道,擅画山水。
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山野,对景造意,终自成一家。
创“全景式”构图、“雨点皴” 。
代表作品有《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等。
北宋初年,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
宋代设立有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各种技法日趋完善。
“画中最妙言山水”
时代背景
《雪景寒林图》
  宋 范宽
 193.5 X160.3
高远
1、作品带给你怎样的
第一印象?
2、用“近景…中景…远景”
的句式简述此图描绘的
景色。
3、说说画家通过哪些方法
表现山势雄奇?
  以花鸟鱼虫及各种植物为描绘对象,强调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移情花木
--花鸟画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明代写意画大师。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
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高度集中的封建统治秩序,把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后又增设锦衣卫等特务机构,采取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士人失去科举取仕的机会,转而投身于绘画或戏剧,通过作品直抒胸臆,表现文人隐士所崇尚的恬淡率性。
时代背景
1、试分析构图特点
2、试分析笔墨特点
3、试对作品作评价
自主探究 说出观点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图》
明 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