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同步习题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同步习题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2 23: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同步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ɡě)   寂寥(liáo) 轮廓(ɡuō) 怅然若失(chànɡ)
B.沉浮(chén) 峥嵘(zēnɡ) 携手(xié) 万户侯(hóu)
C.恰巧(qià) 稠密(chóu) 斥责(chè) 层林尽染(rǎn)
D.遏止(è) 竞赛(jìnɡ) 遒劲(qiú) 强劲有力(jìnɡ)
2.下列对词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反问)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拟人)
D.粪土当年万户侯 (比喻)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隋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梦”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千万亿梦想的凝聚和升华,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的思想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历史使命感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助力,二者________。
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强盛的使命。老一代人在建国强国的________中贡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新局面;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珍惜________的大好时机,希望你们________,为“中国梦”的实现,指点江山,谱写出新时代中国强盛的美好愿景。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
B.“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C.“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D.“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更加坚定
D.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不期而遇 不负众望
B.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不期而遇 不孚众望
C.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千载难逢 不负众望
D.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千载难逢 不孚众望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4)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不似春光。胜似春光,________________。
(6)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
杨义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关,如《唐诗纪事》卷七所载初唐四杰的轶闻:“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时人号为‘算博士’。”毛泽东诗词用数字用得多,用得圆熟流转,有的地方简直达到化境。他多用“万”“千”等大数字,顾盼生风,相当出彩。数字可以使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有道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 长沙》),又有道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 雪》)。如此苍茫的境界,使《世说新语》记述的谢道韫的“咏絮才”佳话,简直成了小儿女把戏。
以数字写战争,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都写得气势淋漓。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如“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又如“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军区的“围剿”,既有战争氛围的渲染,又有战争气势的张扬,其强烈的审美效果多与数字相关:“万木霜天红烂漫……雾满龙岗千嶂暗……二十万军重入贛,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反“围剿”中那种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被一组数字表现得动人心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数字的使用,在特定战役中呈现出统计学的具体性,在大规模的战争过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呈现出审美学的概括性,比如长征胜利,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 长征》)的概括;解放战争攻克南京,取得历史性胜利时,大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中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因而颇有一些数字句成为全篇的警策所在,成为千古妙句。比如《七律 登庐山》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之后,又有数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 答友人》在“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之后,又有数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些数字或为地理方位,或为江流走势,或点亮神话物证,或对天象进行人间剪裁,都令人联想到“李白文章,锦心绣口”,展开了一番别有情致的天上人间的精神畅游和文化对话。
(原文有删改)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相关,而这可谓渊源有自,在古籍《唐诗纪事》中可寻到例证。
B.毛泽东写诗词用数字,创作具有数量多、质量优的特点,有一些使用数字的诗(词)句简直臻于化境,艺术效果非凡。
C.毛泽东在写诗词时多用“万”“千”等大数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水千山只等闲”等皆可为证。
D.毛泽东以数字入诗词,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使得诗词形成了一种大的怀抱和境界。
11.下列诗(词)句,不符合用数字写战争而写得气势淋漓的一项是( )_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C.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D.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是为了展现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甚至写出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
B.毛泽东写战争时使用一些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有的诗词渲染了战争的氛围,有的诗词则张扬了战争的气势。
C.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和鲜丽独特的意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组合,在具体性、概括性和节奏感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D.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涉及地理方位、神话物证和个人想象等内容,使人感受到其独有而鲜明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志趣。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12-14题。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卜算子 咏梅
[宋]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13.请分析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的主要表达技巧。
14.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沁园春·长沙》同步习题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ɡě)   寂寥(liáo) 轮廓(ɡuō) 怅然若失(chànɡ)
B.沉浮(chén) 峥嵘(zēnɡ) 携手(xié) 万户侯(hóu)
C.恰巧(qià) 稠密(chóu) 斥责(chè) 层林尽染(rǎn)
D.遏止(è) 竞赛(jìnɡ) 遒劲(qiú) 强劲有力(jìnɡ)
【答案】D
【解析】A项“廓”读kuò。B项“峥”读zhēnɡ。C项“斥”读chì。
2.下列对词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D
【解析】应为“粪土/当年/万户侯”。本题考查对诗歌朗读节奏划分的能力。根据以下原则即可:①语义单位划分法,如词或词组;②成分划分法,主谓宾,定状补;③助词依附法,即将表时态、动态的助词划在前面的修饰成分内;④诵读检验法,节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旨和情感,一旦划分影响表达则无价值,因此,划分节奏后诵读一下,看是否影响表达。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反问)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拟人)
D.粪土当年万户侯 (比喻)
【答案】B
【解析】B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故选B。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答案】D
【解析】“风华正茂”不能修饰“学习和生活”;“指点江山”是评说国家大事;“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使用对象错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隋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答案】D
【解析】“都分为上下两阕”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梦”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千万亿梦想的凝聚和升华,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的思想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历史使命感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助力,二者________。
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强盛的使命。老一代人在建国强国的________中贡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新局面;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珍惜________的大好时机,希望你们________,为“中国梦”的实现,指点江山,谱写出新时代中国强盛的美好愿景。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
B.“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C.“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D.“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B
【解析】A项“引导”和“奋发进取”、“激励”和“方向目标”均搭配不当;语序颠倒,轻重关系失调。C项“激励”和“方向目标”、“引导”和“奋发进取”均搭配不当。D项“激励”前面缺少谓语“是”。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更加坚定
D.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答案】A
【解析】补写时要注意括号前后两句的结构特点是动宾结构,应选“坚定……信念”;从“牢固树立”“不断提高”偏正结构特点来推断应为“更加坚定”。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不期而遇 不负众望
B.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不期而遇 不孚众望
C.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千载难逢 不负众望
D.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千载难逢 不孚众望
【答案】C
【解析】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峥嵘岁月:形容不寻常的岁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虚度岁月。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千载难逢:一千年也难得遇到,形容机会难得。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没有使众人信服的声望。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4)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不似春光。胜似春光,________________。
(6)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3)粪土当年万户侯
(4)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5)一年一度秋风劲 寥廓江天万里霜
(6)乌蒙磅礴走泥丸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
杨义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关,如《唐诗纪事》卷七所载初唐四杰的轶闻:“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时人号为‘算博士’。”毛泽东诗词用数字用得多,用得圆熟流转,有的地方简直达到化境。他多用“万”“千”等大数字,顾盼生风,相当出彩。数字可以使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有道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 长沙》),又有道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 雪》)。如此苍茫的境界,使《世说新语》记述的谢道韫的“咏絮才”佳话,简直成了小儿女把戏。
以数字写战争,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都写得气势淋漓。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如“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又如“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军区的“围剿”,既有战争氛围的渲染,又有战争气势的张扬,其强烈的审美效果多与数字相关:“万木霜天红烂漫……雾满龙岗千嶂暗……二十万军重入贛,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反“围剿”中那种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被一组数字表现得动人心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数字的使用,在特定战役中呈现出统计学的具体性,在大规模的战争过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呈现出审美学的概括性,比如长征胜利,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 长征》)的概括;解放战争攻克南京,取得历史性胜利时,大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中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因而颇有一些数字句成为全篇的警策所在,成为千古妙句。比如《七律 登庐山》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之后,又有数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 答友人》在“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之后,又有数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些数字或为地理方位,或为江流走势,或点亮神话物证,或对天象进行人间剪裁,都令人联想到“李白文章,锦心绣口”,展开了一番别有情致的天上人间的精神畅游和文化对话。
(原文有删改)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相关,而这可谓渊源有自,在古籍《唐诗纪事》中可寻到例证。
B.毛泽东写诗词用数字,创作具有数量多、质量优的特点,有一些使用数字的诗(词)句简直臻于化境,艺术效果非凡。
C.毛泽东在写诗词时多用“万”“千”等大数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水千山只等闲”等皆可为证。
D.毛泽东以数字入诗词,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使得诗词形成了一种大的怀抱和境界。
11.下列诗(词)句,不符合用数字写战争而写得气势淋漓的一项是( )_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C.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D.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是为了展现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甚至写出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
B.毛泽东写战争时使用一些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有的诗词渲染了战争的氛围,有的诗词则张扬了战争的气势。
C.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和鲜丽独特的意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组合,在具体性、概括性和节奏感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D.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涉及地理方位、神话物证和个人想象等内容,使人感受到其独有而鲜明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志趣。
【答案】
10.D
11.B
12.A
【解析】
10.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A、B项,正确,出自文章首段,属于变换说法。C项,正确,前半部分表述出自第一段,后半部分中的“万山千山只等闲”出自第二段,看似错误,但其中的“皆”即表明可以作为证据,这符合原文的思想见解。D项,“以数字入诗词”和“大的怀抱和境界”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相关表述为“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方面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选项不合文意,因果倒置。故选D。
11.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出自《浪淘沙 北戴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虽然有“千年”“挥鞭”等字眼,但此句不是写战争。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表述犯了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的错误,“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应改为“毛泽东在写有关战争的诗词时使用数字”。B、C项,正确,均出自原文,属于变换说法。D项,正确,出自原文末段,但涉及信息推断,结合符合原文的思想内容。故选A。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12-14题。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卜算子 咏梅
[宋]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俏”字的表达效果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它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形态,然后分析它所体现的梅花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恶劣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13.请分析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的主要表达技巧。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模式等四个方面。
【答案】(1)反衬上阕主要用恶劣的生存环境来反衬梅花的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
(2)拟人下阕一个“笑”字赋予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14.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找出词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然后再联系词人的身份、心情等去分析。
【答案】毛泽东的词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绝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陆游的词词人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可粉身碎骨也不改自己高洁操守的铮铮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