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12·温州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经历了以下四件大事,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土地改革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2.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城市 D.工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4.(2012·聊城学业考)下边是某县粮食产量(单位:亿千克)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拥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7.(2012·自贡中考)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8.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9.回顾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10.(2012·广东学业考)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1.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阐述错误的是( )
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在所有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12.(2012·扬州模拟)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说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
材料一 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请回答: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里?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哪一个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写出英文字母代号)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请谈谈对外开放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至1956年,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备选项中只有B项与农业相关,故选B。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①与题意不符。②③④是它们的共同之处。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50—1952年底的“分田”,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78年开始的“分田”,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从这位农民写日记的时间和“分田”的内容上看,正确答案应选择D项。
【概念链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主要的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7.【解析】选A。我国对外开放,首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所以应选A。
8.【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是: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93年
4个经济特区
14个沿海城市
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边境城市
所以C项符合题意。
9.【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比较能力。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战败的清政府以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打开了中国大门,宁波就是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
【拓展延伸】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1984年、开放整个海岸。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所以选A。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都是开放一个地区,与题意开放整个海岸不符,故B、C、D错误。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在党的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1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改革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改革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13.【解析】第(1)(2)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3)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识图能力。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图中是B的位置。第(4)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后,通过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答案:(1)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B
(4)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