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各地中考化学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各地中考化学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3-20 08:0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012.青岛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_____________(选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③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这是因为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__________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1)①ABC ②盐、酸存在 ③性质
(2)没控制相同的条件,金属的表面积不同
(3)铜 减少
2.(2012.杭州市)(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
①在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反应结束后过滤。
②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水洗涤晶体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过滤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 。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其原因是
(4)为了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是否洗净,有人向第3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1)玻璃棒
(2)Fe+H2SO4=FeSO4+H2↑
(3)因为晶体易溶于水,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用水越少,晶体损失越少.
(4)不可靠;不论是否洗干净,洗涤液中一定含有SO42-
3.(2012.河南省)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右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 ② Zn (NO3)2、AgNO3 ③ Zn (NO3)2、Cu(NO3)2
④Zn (NO3)2、AgNO3、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标号),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 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B,
滴加
有气泡产生

(3)右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   ;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1)C (2)② 猜想②中无Cu(NO3)2,说明Cu(NO3)2已与Zn反应生成Cu,而Cu能与AgNO3反应,故也不可能有AgNO3【或Zn应先与AgNO3反应后与Cu(NO3)2反应,当有AgNO3剩余时,溶质中一定含有Cu(NO3)2】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Zn+2HCl=ZnCl2+H2↑
(或Zn+H2SO4=ZnSO4+H2↑)
(3)制取CO Fe2O3+3CO高温2Fe+3CO2
4.(2012.潍坊市)小娜及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
【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略)。
【探究实验】
1.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
2.将ag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3.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_____________(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4.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
5.计算出黄铜中锌和铜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
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拓展探究】
1.重复【探究实验】步骤1。
2.将ag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蓝色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只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②溶质为______________。
(3)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
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
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成立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
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成立
【答案】【探究实验】1.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或其它合理答案) 3.洗涤、干燥
【反思与评价】偏大
【拓展探究】2.(1)Zn+2AgN03=Zn(N03) 2+2Ag (2)②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铜丝表面无变化(1分)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1分)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
滤液无明显变化(1分)
滴稀盐酸(或其他氯化物溶
液)(1分)
生成白色沉淀(1分)
5.(2012.兰州市)(7分)2012年1月,广西河池宜州市境内龙江河发生了镉浓度超标事件。根据该事件某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研讨活动。
查阅资料:①镉(Cd)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 ②水体中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 ③氯化镉能溶于水,氢氧化镉难溶于水
(一)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镉、铜、银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镉表面有气泡产生,铜、银表面无气泡产生
镉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铜与银
取适量铜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铜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银
实验结论:活动性顺序:镉>铜>银
(二)对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讨论
小聪认为可用向受污染河段抛撒过量烧碱固体的方法除去氯化镉,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小敏认为该方案虽然有效,但有缺陷,原因是 。受小聪与小敏启发,你认为可以用 (写俗称)代替烧碱。
HCl(或稀硫酸) 铜表面覆盖了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dCl2+ 2NaOH =Cd(OH)2↓+ 2NaCl 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答案合理即可)
熟石灰
6.(2012年烟台市)(8分)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3和MnO2制O2应选的装置是____
(填字母);用废铁屑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并控制产生H2的速率,应选_____
(填字母)。
(3)若用右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氧气应从________(填“b”或“c”)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b”或“c”)端导入。
(4)若用F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a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锥形瓶 长颈漏斗 (2)AE BD (3)c b
(4)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
7.(2012.广州市)(11分)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所用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4.5%。现要配制40g 24.5%的硫酸,需________g 98%的硫酸和_______g水。实际操作时,用lOml量筒取98%的硫酸(密
度为1.84g/cm3),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所取硫酸的液面。
(3)在进行“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的操作时,可将反应物加入___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然后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使反应充分进行。
(4)试剂A可选用______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5)为了从混合粉末中回收更多的铜,可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你的建议是(提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应①:H2SO4 + CuO === CuSO4 + H2O
反应②:Fe + CuSO4 === FeSO4 + Cu
(2) 10g;30g。 所取硫酸的体积为5.4mL(如右图所示)
(3)烧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H2SO4 (CuSO4 等合理即给分)
(5)回收滤渣I中的Cu
8.(2012.株洲市)(10分)小红和她的同学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后,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Ⅰ: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猜想Ⅱ: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
【实验探究】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
实验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分析猜想】(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 ①
(2)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1)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和她的同学进一步实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了红色。
【实验结论】(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② ,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
(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中溶质的 ④ 有关。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 。
① CuSO4或硫酸铜 ② SO2或二氧化硫
③ 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
④ 浓度大小或质量分数大小 ⑤ SO2+2NaOH==Na2 SO3+ H2O
9.(2012.梅州市)(11分)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III.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I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的方法检验。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 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
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
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 色。
(1)Fe+H2SO4=FeSO4+H2↑ 点燃
(2)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Fe>Cu>Ag
(3)CuCl2[或CuSO4、Cu(NO3)2等]
(4)①稀硫酸(或稀盐酸) ②蓝
10. (2012年烟台市)(6分)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油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此外还有一些不溶性杂质。若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该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费用处理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废液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的__________除去。进行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X是________,其加入废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溶液Y是____________,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溶性杂质 漏斗、烧杯、玻璃棒
(2)铁(或Fe) CuSO4+Fe===FeSO4+Cu
(3)稀硫酸(或稀H2SO4) H2SO4+ Fe=== FeSO4 +H2↑
11.(2012.佛山市)(6分)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

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给玻璃管加热的仪器叫酒精喷灯,要用其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 。
(3)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顺序是 ;
实验后“停止通入CO”与“停止加热”的顺序是 。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 。
(1)外焰??? (2)红色粉末变黑色? 石灰水变浑浊??? (3)先通入CO再开始加热? 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4)除去反应剩余的CO(或防止CO污染)
12.(2012.安徽省)(8分)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如图所示。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
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 。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黑色粉末加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无蓝色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
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实验①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_____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实验②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 。(2)小明思考: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
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请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3)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铁和四氧化三铁 铁 氧化铜 Fe+H2SO4=FeSO4+H2↑ 炭
(2)燃烧燃料做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制造新物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13.(2012.泸州市)已知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供热发生化学反应:H2C2O4 CO2↑+CO↑+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的CO气体来还原氧化铁。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首先点燃 A 处的酒精灯(填装置序号)。
(2)装置B中NaOH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 ;C中所盛的液体是 浓硫酸 。
(3)B装置玻璃管中观察的现象是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Fe2O3+3CO2Fe+3CO2)
(4)从E装置出来的尾气要进行处理,是因为尾气中含有 CO 。
78.(2012.株洲市)(8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1)3CO+Fe2O3===== 2Fe+3 CO2
(2)石灰水变浑浊
(3)燃烧多余的CO(或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
(4)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 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14.(2012.福州市)(8分)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图8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流程中,甲烷的作用是 ,冶炼出的铁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还原反应室内炼铁的原理 。(写一个)
(3)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⑴ 燃烧产生热量、做生产合成气的原料 混合物
⑵ 3CO + Fe2O3 2Fe + 3CO2
或3H2 + Fe2O3 2Fe +3CO2 (合理答案均可)
⑶ CO2和H2O(高温尾气)
15.(2012.南京市)(9分)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
(1)右图是教材中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若右图中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写
出A区和B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区
B区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
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
粉末,实验装置如右图。
[进行实验]
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
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
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实验与猜想]
①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②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
a.全部为铁 b. c 。
[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 。
[反思与评价]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
②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
(1)3CO+ Fe2O3 2 Fe +3CO2?C + O2 CO2??? C + CO2???? 2CO??
(2)【实验与猜想】①氧化亚铁 ②铁和四氧化三铁 四氧化三铁
【得出结论】四氧化三铁
【反思与评价】AB
16.(2012.孝感市)(8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 ,猜想三:R> Al>Cu,
【查阅资料】 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R的盐溶液中只有+2价R的盐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一
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二
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
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三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
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错误。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再将其插入到丙同学做实验用过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 ;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后,他们总结得出:通过金属与 反应或金属与 反应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作出猜想】Al>R>Cu (或Cu 【实验探究】不成立;R+H2SO4==RSO4+H2↑;将打磨过的铝丝插入到RSO4[或RCl2或R(NO3)2]溶液中;
【交流反思】变浅或颜色逐渐退去;
【归纳总结】酸; 盐溶液
17.(2012.宁波市)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小科同学发现生成物中有少量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是镁和什么物质反应所产生的?他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为了验证上述两个猜想,小科设想:
(1)让空气通过A、B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
(2)用C瓶收集通过A、B装置后的气体,并加入足量的红磷燃烧;待C瓶冷却后,再把点燃的镁带放入C瓶中。
经过思考发现,由于收集气体时相关气体的密度差异及C瓶冷却后瓶内外的气压差异,达不到预期效果。
于是,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这种气体,观察到镁带在该气体中燃烧并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然后用D瓶收集一瓶 气体,把点燃的镁带放入D瓶中,观察到镁带在D瓶也能燃烧,同时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
通过以上实验,凶得出结论:猜想 正确。同时,他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 二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8.(2012.福州市)(12分)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阅读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10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不改变温度,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产品的定量测定】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
全反应的钙(其余可能的杂质忽略不计)。样品纯度的测定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按图11(固定
装置省略)所示连接仪器。
②调整水准管高度,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保持
同一水平。读取液面所在的刻度数据为10.0 mL。
③将Y形管慢慢倾斜,直到A端的水全部与B端的样品混合。
④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再次读取液面所在刻度数据为110.0 mL。
回答下列问题:
(5)如何判断样品与水完全反应: 。
(6)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mL。
(7)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 mg/mL。
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 。(结果精确到0.1%)
⑴ Zn + 2HCl = ZnCl2 + H2↑
⑵ 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⑶ Ca+H2 CaH2
⑷ 将活塞关闭后,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指堵住装置D的导管口,打开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分液漏斗内的液面几乎不下降(合理答案均可)
⑸ 气泡不再产生(合理答案均可)
⑹ 100.0
⑺ 88.4%
19.(2012.武汉市) (6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
已略去)
探究过程如下:
1.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
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时,夹紧弹簧夹,
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
质量。
IV.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
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
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 、 、称量。
(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II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② ,导致计算结果偏 。
……
(1)Zn + H2SO4 == ZnSO4 + H2↑ (2)洗涤 (3)未考虑B中液体所占体积(或II中未待装置B冷却就读数D的数据等合理答案) 大
20. (2012年烟台市)(8分)2012年3月6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在烟台展出。小霞看到这些240年前的铜质兽首后,她想探究铜是怎么冶炼出来的。
【查阅资料】(1)冶炼铜可以用常见的铜矿石——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不溶于水的固体,加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Cu2(OH)2CO32CuO+CO2↑+H20,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2)实验室可以用至少三种方法来制取铜:①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②电解氯化铜溶液(生成铜和氯气,氯气有毒);③用活泼金属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
【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铁粉、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铜。请你仿照下图①帮她画出另外两种制取铜的流程图。



【反思评价】(1)上述三种制取铜的方案中,你认为最理想的是_________,与其他两种方案比较,它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方案】每个流程图2分,流程图能体现出下列两种方法即可:(a)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制得氯化铜,再用铁粉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b)铁粉与盐酸反应制得氢气,再用氢气还原加热碱式碳酸铜得到的氧化铜,制得铜。(流程图略)
【反思评价】(1)与上述方法中的(a)对应即可 节约能源;没有有毒尾气放出,环保;仪器装置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待。(答两条即可)
(2)二氧化碳(或CO2)
21.(2012?连云港)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月饼包装盒中的“脱氧剂”很好奇,他们观察到“脱氧剂”外包装标注的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打开发现灰黑色的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红棕色粉末.
【资料获悉】铁系“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铁能被氧气氧化,从而达到除氧保鲜的目的.
【教师指导】铁被氧气氧化最终产物为红棕色的Fe2O3(其他产物忽略不计).
【探究目的】小组同学欲探究该“脱氧剂”是否已经失效(即单质铁是否已经完全被氧化),并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1:小刚用磁铁接近样品,发现磁铁吸引了部分黑色固体.
步骤2:称取10.00g样品与一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7.28g.
步骤3:按如下装置,将得到的7.28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得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5g.
步骤4:将锥形瓶中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20g.
【交流讨论】
(1)由步骤1得出的结论是   .
(2)步骤2目的是   ,检验该滤液中溶质的方法是   .
(3)步骤3中仪器A的名称为   .
小明认为0.15g差值即为H2的质量,并由此计算出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4.20g.
小华提出在装置的a导管处应该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
(4)如果步骤4中滤渣没有经过洗涤,则称得的质量   1.20g(填“>”或“=”或“<”)
【教师指导】样品在稀硫酸中除了Fe、Fe2O3分别能与稀硫酸反应外,还存在反应:Fe+Fe2(SO4)3=3FeSO4.因此,小明用产生H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不合理.实际上,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应该是与酸反应消耗的铁和与Fe2(SO4)3反应消耗铁的质量总和.
【学生实验】小红将步骤3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重新称取10.00g样品进行实验,并准确测得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4g.
【数据处理】由于反应过程较复杂,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推算出与Fe2(SO4)3反应消耗铁的质量为0.56g.
【请你参与】
(1)写出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交流讨论】(1)样品中含有单质的铁;(2)溶解样品中氯化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质为氯化钠;(3)分液漏斗,减少对氢气质量的测定产生的误差;(4)>;
【请你参与】(1)Fe2O3+3H2SO4=Fe2 (SO4) 3+3H2O;(2)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7.2%,活性炭的质量分数为12%,铁的质量分数为44.8%,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