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5生物的变异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5生物的变异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3 10: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上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 )
A.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DNA上,培育了生产生长激素的工程菌
B.科学家把美洲拟蝴蝶鱼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培育出了抗冻番茄
C.我国农业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个基因转嫁到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
D.袁隆平院士利用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
2.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通过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 B.水肥充足得到籽粒饱满的水稻
C.经过训练后会说话的鹦鹉 D.沙滩上晒成的古铜肤色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蒜苗长期不见光叶子变黄 B.车祸导致的双腿残疾
C.双眼皮夫妇生下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D.整容手术割的双眼皮
4.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生物是( )
A.杂交小麦 B.杂交水稻
C.转基因鲤鱼 D.克隆猪和牛
5.动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
B.用X射线处理普通甜椒种子,从变异后代中选出维生素C含量高的优良新品种
C.用秋水仙素处理甜菜幼苗,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获得含糖量高的甜菜植株
D.把合成生长激素的有关基因导入小白鼠受精卵,育成转基因超级鼠
6.下面关于生物变异后性状是否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任何变异的性状都能遗传
B.变异后的性状还可能发生变异
C.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D.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遗传
7.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生物的性状是由④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无影响
8.下列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A.人类的血友病 B.通过杂交重组在一起的高产水稻
C.利用航天技术选育成的太空南瓜 D.由于水肥充足长得穗大粒多的小麦
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B.变异对于每个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C.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D.“太空椒”具有的优良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10.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中,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是(  )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
B.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
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
D.晒黑的皮肤肤色性状
1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利用转基因技术的是( )
A.将苏云金杆菌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B.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羊
C.美国大豆是利用我国野生大豆和美国普通大豆杂交培育出高产大豆品种的
D.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太空南瓜
12.“海水稻”是我国袁隆平团队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下列同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花生果实较大 B.微整形获得的双眼皮
C.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抗病虫害棉花 D.黑暗环境下生长的韭黄
13.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的患色盲的儿子 B.一窝家兔中白色、黑色、灰色的个体
C.风吹日晒后皮肤变黑 D.玉米地里出现的白化苗
14.有一种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
A.有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B.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C.有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D.不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15.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随处可见,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经常练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 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16.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种子,培育出果实大、肉厚、产量高的太空椒。该技术采取的育种原理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转基因育种 D.克隆技术
二、综合题
17.果蝇易饲养,繁殖速度快,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之一。图1表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亲代果蝇的长翅与长翅杂交后子代的性状表现,假设A、a分别表示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基因。
(1)图1果蝇的体细胞中只有4对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都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构成。
(2)果蝇有很多肉眼可区分的性状,其中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2杂交实验可推测___________(填写“长翅”或“残翅”)是显性性状。
(3)杂交实验中亲代均为长翅,而子代却出现了残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_,用字母A或a分别表示出亲代两只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代两只长翅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出残翅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
18.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据统计,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在我国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多养活8000万人。袁隆平院士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期待超级杂交稻比高粱还高,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这个梦想,期待有科学追求的你去实现!水稻有高杆的,也有矮杆的,现用高杆水稻和矮杆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作答:
组别 亲代 子代
父本 母本 高杆(株) 矮杆(株)
甲 高杆 矮杆 787 0
乙 矮杆 矮杆 0 882
丙 甲组子代 甲组子代 m n
(1)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有___________染色体。
(2)水稻的高杆和矮杆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根据组别________可判断出高杆是_________性状。
(3)若控制稻杆高矮的基因用D,d表示,则组别乙的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若组别丙的子代总数为868株,根据遗传规律推算,理论上数据m为__________株,m中与组别甲的父本基因组成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5)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利用野生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杂交水稻培育出耐盐碱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海水稻,这种变异________ (填“能”或“不能”)遗传,原因是这种变异是___________引起的。
19.“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据现有人口状况,国家卫计委制定了自2016年起我国实施“全面二胎”的政策。某男同学的父母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得知消息后,该同学(不能卷舌)很高兴,希望父母(均能卷舌)生一个小妹妹,请分析回答:
(1)遗传学上把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称为______,根据题干中家庭的遗传情况可判断______(填“能卷舌”或“不能卷舌”)是显性性状,该同学出现与父母不同的不能卷舌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若该父母二胎生了女孩,则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______。
(3)若该同学的父母生育的小妹妹是能卷舌.则其基因组成是______(基因用B.b表示)。
(4)该同学的父母所生第二胎不能卷舌的概率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是将不同来源的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中,改变这种生物的特性,获得新品种的技术。
【详解】
A.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中,培育了能产生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属于基因工程,A描述正确。
B.把美洲拟蝴蝶鱼的抗冻基因转入到番茄中,培育了抗冻番茄,属于基因工程,B描述正确。
C.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个基因转嫁到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属于基因工程,C描述正确。
D.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这属于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同一物种不同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杂种后代,D属于杂交育种。
故选D。
2.A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
A.通过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是可遗传变异,A符合题意。
BCD.水肥充足得到籽粒饱满的水稻、经过训练后会说话的鹦鹉、沙滩上晒成的古铜色的皮肤,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不遗传的变异,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1.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2.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蒜苗长期不见光叶子变黄”、“车祸导致的双腿残疾”、“整容手术割的双眼皮”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都属于不可遗传变异;而“双眼皮夫妇生下一个单眼皮的孩子”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故选C。
4.B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详解】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在此过程中,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B。
5.B
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原理。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多种,人类应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来培育生物新品种。如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既是人工选育,又属杂交育种;用一定剂量的放射性钴照射小麦的种子,属于用射线诱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的过程,属诱变育种。
【详解】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没有新的基因产生,A错误。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使大豆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中有新基因产生,B正确。
C.用秋水仙素处理甜菜幼苗,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获得含糖量高的甜菜植株,只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没有新的基因产生,C错误。
D.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把合成生长激素的有关基因导入小白鼠受精卵,育成转基因超级鼠,只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没有新的基因产生,D错误。
故选B。
6.A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A.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当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物质再次发生改变后,那么已经的变异后的性状还可以发生变异,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A。
7.D
本题A、B选项考查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C、D选项考查遗传方面的知识,难度适中。
【详解】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遗产和发育,A正确。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
C.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环境会引起状的改变,D错误。
故选D.
8.D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BC.人类的血友病, 通过杂交重组在一起的高产水稻, 利用航天技术选育成的太空南瓜,均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AB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水肥充足长得穗大粒多的小麦,这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的,不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根据是否适应环境,利于自身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变异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
A.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在自然界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的,A正确。
B.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可以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变异对于每个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B正确。
C.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太空椒”是由于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具有的优良性状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10.D
(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BC不符合题意;晒黑的皮肤肤色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
A.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是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A正确。
B.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羊是运用了克隆技术,B错误。
C.美国大豆是利用我国野生大豆和美国普通大豆杂交培育出高产大豆品种的是运用了杂交育种技术,C错误。
D.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是利用太空射线诱导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太空南瓜,因此是运用了诱变育种技术,D错误。
故选A。
12.C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花生果实较大是环境引起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微整形获得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抗病虫害棉花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黑暗环境下生长的韭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13.C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的患色盲的儿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一窝家兔中白色、黑色、灰色的个体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风吹日晒后皮肤变黑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玉米地里出现的白化苗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所以适宜不利变异;小麦的白化苗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故选B。
15.B
(1)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给后代,如红绿色盲。
(2)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给后代,如经常在太阳底下工作的人,皮肤黝黑。
(3)变异根据其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还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经常练举重的人,胸肌发达”、“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给后代;而“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
故选B。
16.B
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现象。自然界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各种相对性状,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有利,有的变异对自身生存和发展不利。人们通常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详解】
诱变育种是指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无籽西瓜等。
故选B。
17.(1) 蛋白质##DNA DNA##蛋白质
(2) 相对性状 长翅
(3) 变异 Aa和Aa
(4)25%
(1)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①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②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2)显性性状(基因)和隐性性状(基因)的判断:①显性性状(基因)的判断:亲代中有而子代中消失了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以简记为“有中生无,有为显性”。如孟德尔豌豆实验中,纯种高茎和矮茎杂交的下一代(子一代)中,矮茎性状没有了,符合“有中生无”,则高茎性状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②隐性性状(基因)的判断:亲代中都没有的性状在子代却出现了,且比例接近3:1,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简记为“无中生有,有为隐性”。如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均为高茎的子一代的下一代(子二代)中出现了矮茎,符合“无中生有”,则矮茎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1)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2)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称为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图二杂交实验可知,亲代都是长翅,而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则是显性性状,子代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这两个a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因此两个亲本都有a基因,而亲本都是长翅,故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3)
杂交实验中亲代均为长翅,而子代却出现了残翅,这种亲子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由(2)可知,亲代两只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
(4)
由(2)可知,亲代两只长翅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出残翅的几率是25%。
18.(1)12条
(2) 相对性状 甲 显性
(3)dd、dd
(4) 651 三分之二(66.7%)
(5) 能 遗传物质改变
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4.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1)
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通常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
(2)
水稻的高杆和矮杆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根据组别甲,父本为高杆,母本为矮杆,杂交后,子代全部为高杆,可判断出高杆是显性性状。父本为显性纯合子,母本为隐性纯合子。
(3)
根据组别甲知矮杆为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基因组成为dd。组别乙的父本和母本都是矮杆,那么它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dd。
(4)
根据组别甲知矮杆为隐性性状,虽然甲组子代没有表现隐性性状,但必带有母本的隐性基因d,因此其基因组成是Dd。组别丙的子代遗传图解如下:
若组别丙的子代总数为868株,根据遗传规律推算,理论上数据m为株,m中与组别甲的父本基因组成(Dd)相同的概率是。
(5)
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利用野生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杂交水稻培育出耐盐碱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海水稻,这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变异能遗传,原因是这种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19.(1) 相对性状 能卷舌 可遗传
(2)22条+X
(3)BB或Bb##Bb或BB
(4)25%##1/4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卷舌和不能卷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父母都能卷舌,而该同学是不能卷舌,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一现象叫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是可遗传性的变异。根据题干中家庭的遗传情况(父母均能卷舌→同学不能卷舌)可判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
(2)
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Y的精子与22条+X 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如果是含22条+X的精子与22条+X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所以,若该父母二胎生了女孩,则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条+X。
(3)
卷舌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不卷舌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该同学不卷舌,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卷舌父母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若该同学的父母生育的小妹妹是能卷舌,则其基因组成是BB或Bb。
(4)
结合上述遗传图解可知,该同学的父母所生第二胎不能卷舌的概率是25%(1/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