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上下册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做了三次“测量肺活量”的实验,每次操作过程都正确,但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你认为他的数据应取( )
A.三次数据之和 B.平均值 C.最小值的那次 D.最大值的那次
2.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B、C为橡皮胶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
B.在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一定大于外界大气压
C.实验结果是乙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甲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3.剧烈点运动时,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会相应增加。下列有关运动与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能提高人体的肺活量 B.运动能提高肺部气体交换速率
C.运动使肋间肌和膈肌得到酸炼 D.运动时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
4.人有时会出现打嗝现象,深吸气能有效解除打嗝现象。深吸气时不会发生的是( )
A.肺扩张 B.胸廓上下径增大
C.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膈顶部上升
5.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 )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二氧化碳
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7.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外气压差的变化曲线。分析曲线BC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 )
A.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
B.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
C.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
D.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
8.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水分减少 B.变得干净 C.氧气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9.肺泡内的气体要进入肺泡外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要经过几层细胞( )
A.四层 B.一层 C.两层 D.三层
10.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B.痰形成的部位主要是气管
C.呼吸道能温暖、清洁吸入的空气 D.外界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
11.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2.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A.肺泡 B.心脏 C.组织细胞 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13.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是在下列哪一结构中被利用( )
A.气管 B.肺
C.血管 D.组织细胞
14.饭后漫步在泗河岸,“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警示标语随处可见。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每年夏季都有学生溺亡,生命之花过早凋零,令人痛心不已。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道的组成依次是: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吸气时胸廓扩大,游泳时水的压力影响了胸廓的扩大导致呼吸困难
C.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断了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肺泡处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含氧量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5.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下面正确表达平静呼吸( )
A.呼吸肌收缩→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B.呼吸肌舒张→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D.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16.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甲是动脉,流动脉血
B.血管乙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C.a代表吸气,b代表呼气
D.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
二、综合题
17.如图是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支气管最细的末端形成许多_____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__________层细胞。
(4)在(2)(3)小题中所述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___________之间进行__________交换。
(5)丙图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丁图中[3]__________(填名称)应处于___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18.如图是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与人体四大系统相关联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腊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图甲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消化过程可用图丙中曲线________(填字母)表示。
(2)B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图甲过程③中进入B系统的气体是________。
(3)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人体呼吸入肺从而进入血管,经血液循环到达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止痛和无意识的双重功效。老李进行手术时,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最先进入图乙心脏的[]________。
(4)C系统形成尿液过程中,被肾小管重吸收的是________。
(5)人体的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肺泡壁、肾小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和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________的观点。
(6)图丁是老李的午餐设计,不合理之处有__。
19.图甲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图丙是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图:图丁是气体成分含量的柱状图。据图分析回答:
(1)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检查结束后你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甲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填“AB”或“BC”)段表示,此时在乙图中a、b、c三个地方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图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__________气体含量减少。
(3)分析图丁柱状图,该图表示发生在__________(填“肺泡”或“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该过程需要通过__________实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D
肺活量指在尽最大力气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代表肺的最大通气量。
【详解】
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一般测量三次,取所测数值的最大值。
故选D。
2.D
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详解】
A.吸气时捏紧C处,以保证外界空气经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同时也会处理掉这些二氧化碳,该气体再进入体内,保证了呼气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于体内细胞的呼吸作用;呼气时,捏紧B处,以保证呼出的气体经澄清石灰水,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B不符合题意。
C.吸气时,空气经过甲装置,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所以甲装置没有明显现象;而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通过乙装置时,乙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C不符合题意。
D.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合实验现象:甲装置没有明显现象,乙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最多。实际上,呼出的气体中仍然是氮气的含量最多,氧气次之,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运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
【详解】
A.呼吸活动会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从而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呼吸肌更发达,呼吸肌的收缩舒张力量加强。因此,运动能提高人体的肺活量,A正确。
BC.运动使肋间肌和膈肌得到锻炼,收缩有力,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B、C正确。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错误。
故选D。
4.D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详解】
ABC.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ABC不符合题意。
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膈顶部上升”不是深吸气时发生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其弹性回缩作用可促使扩张的肺泡回缩。如果弹性纤维退化变性,肺泡弹性减弱回缩较差,会影响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详解】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及血液循环有关,与肺泡的弹性回缩能力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属于身体内部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等物质扩散到细胞内,而二氧化碳等废物会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输,这与肺泡的弹性回缩能力无关,B不符合题意。
C.胸的扩张与回缩主要是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造成的,与肺泡的弹性回缩能力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是由肺泡来完成的,肺泡的数量很多,可以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如果肺泡回缩能力减弱,会影响肺部的通气效果,从而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详解】
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同时毛细血管血液的营养物质提供给肺泡细胞利用。甲血管为肺动脉,含有静脉血,丙血管为肺静脉含有动脉血,因此,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二氧化碳,C正确。
D.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A。
7.C
题图中: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详解】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结合分析可知,BC段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
故选C。
8.B
1.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水(0.07%)、其它(0.9%)。
2.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16%)、二氧化碳(4%)、水(1.1%)、其它(0.9%)。
3.气体经过人体的呼吸道后会变得清洁、温暖和湿润。
【详解】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为1.1%,而吸入的气体中水分含量为0.07%,因此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水分增加,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还有温暖、清洁和湿润的作用。呼出的气体要通过呼吸道,因此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气体变得更干净,B符合题意。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1%,这是因为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4%,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这是因为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详解】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氧气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
故选C。
10.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即可。
【详解】
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其中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A正确。
B.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B正确。
C.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C正确。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D错误。
故选D。
11.D
(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2)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详解】
吸气时,打开开关B,关闭开关C;呼气时,打开开关C,关闭开关B。结果发现乙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成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是78%,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是最高,最高的是氮气。故选D。
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C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
故选C。
13.D
当血液流过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
【详解】
当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故选:D。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内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14.A
①肺的结构: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②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即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③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详解】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的组成依次是: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A错误。
B.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游泳时水的压力影响了胸廓的扩大导致呼吸困难,B正确。
C.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断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样血管内的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正确。
故选A。
15.D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
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选D。
16.B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
A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血管甲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错误。
B分析图可知:血管乙是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正确。
C分析图可知:a代表呼气,b代表吸气,错误。
D分析图可知:c是血液往肺泡里扩散,代表二氧化碳;d是肺泡往血液里扩散,代表氧气,错误。
故选B。
结合血液循环的图解,理解整个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7.(1)肺泡
(2)毛细血管
(3) 氧气 两
(4) 血液 气体
(5) 膈肌 舒张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
甲图: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2)
从乙图可以看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
丙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
(4)
肺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5)
两图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表示呼气状态,丁图中[3]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18.(1) 小肠 Y
(2) 肺 二氧化碳
(3)[B]左心房
(4)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
(5)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6)高油、高盐、缺少蔬菜和水果
甲图中结构名称: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②、④表示氧气,③、⑤二氧化碳,A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
图乙中A是右心房、C是右心室、B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1是主动脉、2是肺动脉、3是肺静脉。
图乙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1)
腊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图丙中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在C胃中进行,在小肠内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
(2)
B系统表示的是呼吸系统,完成人体的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③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产生的由呼吸系统排出。
(3)
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动物呼吸吸入肺内进入血管,经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止痛和无意识的双重功效。所以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B左心房。
(4)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在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被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
(5)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和肾小管壁都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通过(或交换)。这些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6)
合理膳食必须符合个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等的需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比例适中,以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这样的膳食才能符合均衡膳食的要求。图丁中的食物高油、高盐、缺少蔬菜和水果。
19.(1) BC c>b>a
(2)二氧化碳
(3) 组织细胞 气体的扩散作用
1.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3.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1)
甲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点处在横坐标上,表示肺内压和外界大气压相等,此时既不呼气也不吸气。呼气时,膈肌舒张,膈的顶部上升,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所以,人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甲图中的曲线BC段表示,此时在乙图中a、b、c三个地方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2)
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所以,图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减少。
(3)
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 因此,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所以,分析图丁柱状图可知流出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说明发生了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该过程需要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