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3 23: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的中国外交
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2.知道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的相关史实。
3.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缩写UN。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综合性国际组织。
1945.2雅尔塔会议
纪念联合国成立大会
1945.10.26董必武宪章签字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苏英法)。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蒋介石集团长期占据。
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1.背景:
①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长期的努力,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等国的阻挠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蒋介石集团占据。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2.阻力:
3.时间:
1971年10月
4.会议: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5.内容: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进行了表决。10月25日,大会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压倒多数,通过了阿等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即著名的联大2758号决议),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71年,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乔的笑》
你从乔冠华的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中国与联合国——不能没有对方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提案通过后,出席联大的各友好国家的表热烈鼓掌欢呼
“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西方报道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1971年: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
台湾代表面色凌重
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The Chinese are coming)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 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1968年 南京长江大桥 落成
材料三:随着亚非拉一批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材料四: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合作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问题思考:为什么中国70年代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世界的尊重
(3)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5) 中美关系的缓和
请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材料四:“艾森豪威尔(1953—1961年美国总统)发出同样的警告,说只要不伤及平民,他认为美国没有理由(对中国)不使用核武器……”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一:“那些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国家(中国等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而有损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绝” ----《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
威胁
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什么敌对措施?
1951年
禁运
材料三:
材料一:
包围
封锁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什么对策?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时间?原因?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中美建交: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建国初期的中美关系
1950年12月11日
时代杂志封面
敌视态度
1950年6月27日美国
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包围威胁
关于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相关学术研究
封锁禁运
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正式名字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是1949年美国提议秘密成立的国际机构 ,共17个成员国,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52年特别成立实行对华禁运的执行机构中国委员会。
2.中美关系正常化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
②20世纪七十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1970年10月5日,尼克松向《时代》杂志记者发表谈话:
“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向斯诺表示:
“目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问题要同尼克松解决。……(我)高兴和他谈,不论(他)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丘吉尔
材料一:美国总统尼克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原因之一是,这种友好关系将会给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文化利益。……但无论我们还是中国,都再也承受不起为意识形态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了。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材料四: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1969年年中,苏联洲际导弹增至1060枚赶上美国,同时苏联还开始发展和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赶到了美国前面,而且苏联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这一切使美国日益感到苏联已成为“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寻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
材料五: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
材料二: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核心。——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能打破坚冰,走向缓和?
材料六: ……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重兵,咄咄逼人。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同时,为了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希望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合作探究:
材料三:“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中国的政策已经过时。”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美国 中国
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2.承认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3.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4.陷入越战泥潭; 5.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总结: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国家利益 1.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中国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3.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中美要求改善关系的根本目的——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美国
苏联
争霸
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
中国
转攻为守
转守为攻
关系恶化
关系缓和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维护国家利益共同的要求
因此:
相关链接
思维导学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丘吉尔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2)过程:
①1971.4 乒乓外交
庄则栋向科恩赠送杭州织锦
1971.4中美乒乓球友谊比赛
(试探之旅)
②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旋风之旅)
③1972 尼克松访华
(破冰之旅)
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政治前提: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小球转动大球
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小讲师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1972年2月
1979年
“乒乓外交”
基辛格
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发布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
正式建交
中美建交的历程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
过程-基辛格秘密访华
基辛格与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
周恩来会见尼克松
1971年7月基辛格一行以“代表总统出外调查”名义出访,中途假道巴基斯坦秘密飞往北京,这次出访被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称为“波罗行动”,双方商定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相关事宜。
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基辛格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
——央视网评
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开始了一次外出调查,到达了巴基斯坦,当时巴基斯坦为中美交往做了很多牵线搭桥的工作,基辛格在巴基斯坦的欢迎晚宴上伪装肚子痛,这位叶海亚总统随后宣布请基辛格前往总统别墅休养,以此避开了一众耳目。第二天凌晨,在总统的协助下,基辛格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美国人对这次出访没有十足把握,尼克松称之为“波罗行动”,意指此行像马可·波罗造访东方一样,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风险。但实际上这次只有48个小时出访还是比较顺利的,周恩来会见了基辛格,双方商定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相关事宜。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的政治前提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时间 事件
近代
现代
知识拓展
近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0-1901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帮凶
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美国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
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建交后的中美关系改善过程曲曲折折,纠纷不断,但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中国又获得了哪一外交突破?
中日建交
……20多年来日本人民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巨大努力,都是因为日本政府对美国卑躬屈膝而未获成功。现在美国居然在改善对华关系上走到日本前面,……不少政治家指出,“不能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再次落后于美国”。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你认为现如今应当怎样看待中日关系,我们对日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想一想:
态度:①中日两国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处理好民族情感和国家利益;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日两国应当加强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等。
4.中国外交迎来70年代建交高潮
你知道吗?
和中国第一个建交的西方大国是_________?
法国
1964年1月27日,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读图,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发展概况:
  中日建交之后,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个
高潮期
有人曾形象地将中国70年代三件外交大事比喻为“梅开三度”,请你说说这三朵梅花的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缓和
中日建交
国力增强地位提高
二、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表现: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二、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立体化: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②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017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2018年5月多米尼加建交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全方位外交
2017访问瑞士
2016访问中东
亚洲开发银行
联合国
全方位外交
全方位外交的内涵
大国是关键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周边是首要
多边是重要舞台
全方位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全方位外交促发展
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中国第16批与第17批部队举行交接仪式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开展医疗救助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更多责任起到更大作用
全方位外交促发展
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
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
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传佳话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是欧洲非洲和亚洲海运航线的交会点。中方以33亿欧元获得35年的长期经营许可权。
一带一路传佳话
2019年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2016年杭州G20第12次峰会
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3. 成就 中国举办的重要会议
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
全方位外交·举办、参与各类重要国际会议
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岘港举行
事例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成功举办两次APEC会议
2001中国上海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中国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全方位外交·举办、参与各类重要国际会议
事例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2次峰会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欧盟、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韩国
全方位外交·举办、参与各类重要国际会议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主旨演讲,强调让合作成果惠及五国人民,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福祉惠及各国民众。
事例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金砖五国”(BRICS)引用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印度(India)和南非(South Africa)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五国”。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全方位外交·举办、参与各类重要国际会议
亚信峰会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
亚信会议现有成员国26个、观察员国和组织11个,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亚信的宗旨是通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现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
亚信峰会
事例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4.影响
综合国力
国际形势
国家利益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国家实力:
外交政策:
国际环境: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国力强大才是根本原因!
出发点
二、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现在所有人都想成为中国人的朋友
  ——俄罗斯《专家》周刊
  没有一个亚洲国家愿意拒绝中国的拥抱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启示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日益提升是外交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2)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世界各国尊重;
(3)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广泛认同;
(4)依据国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外交策略;
课堂小结
恢复一个合法席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个公报:中美《联合公报》
借图启思:
两国建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三人访华: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
四大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迎来了第二次高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直击中考部分
(2017-2021年中考)
本课中考点评:
本课在中考中的地位相对重要,在中考设计的知识点相对较多,考查的知识点一般分为三个知识点:一是重返联合国;二是中美、中日建交;三是全方位大国外交成就的取得及原因。考查的题型比较全面,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探究题都能涉及。考查的能力既有识记能力、也有综合分析归纳能力。考查时很少单独出现,一般都把中国外交50年代的成就和7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国外交放在一起考查。或者与中国古代外交成就、中国近代外交一起结合起来考查,形成一个外交专题。本课地位在中考中相当重要。
1.(2017·山东聊城)“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要行动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了接受了邀请。”“我”应是( D )
A.丘吉尔 B.斯大林 C.田中角荣 D.尼克松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了乒乓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争霸的国际形势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解答】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当时的“我”即美国总统尼克松.“乒乓外交”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不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D。
2.(2018 广东)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D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解答】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上的支持者越来越多。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美国的“两个中国”的阴谋破产。
故选:D。
【点评】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3.(2019 聊城)《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而不称之为“访问”。其主要原因是,尼克松来华前( A )
A.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B.中国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文化大革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考点】中美建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变化。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由敌视转为友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尼克松来华前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所以《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而不称之为“访问”。故选:A。
【点评】掌握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4.(2019 东营)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B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亚非国家的支持
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解答】据题干“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亚非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重点识记重返联合国的内容与影响。
5.(2021 通辽)“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解答】“题干材料出自1978年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故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巩固提升
1.2018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开始于( )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中美正式建交
2.《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而不称之为“访问”。其主要原因是,尼克松来华前( )
A.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B.中国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D
A
B
巩固提升
4.(2019·广东省·16)题16表信息反映了( )
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5.右图《梅开三度》反映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其中“甲”是什么事件?(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C
巩固提升
7.下图显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8.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C.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D.现代科技文化成就
A
C
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
3月13日 英国
5月18日 荷兰
6月05日 希腊
9月29日 日本
10月23日 联邦德国
11月26日 卢森堡
12月21日 澳大利亚
12月22日 新西兰
1.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
A.第24届联合国大会 B.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第26届联合国大 D.第27届联合国大会
随堂检测
基础巩固
C
2.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 )
A.1971年基辛格访华 B.乒乓外交
C.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3. 【2020·玉林】下图是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某期的封面。封面上的照片为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合影。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照片为运动员游览美国名胜所拍
B. 照片拍摄于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
C. 此举打开了中美人民友谊的大门
D. 表明美国社会各界赞同中美建交
C
1. 【2021·宿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做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
A. 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 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D. 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能力提升
C
2. 1972年3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批准向中国出口价值约228万美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超过1971年274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B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州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美国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的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反应:
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
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