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案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求平均数是统计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重点 突破 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突破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愉悦体验。
教法 组织引导法、讲授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
学法 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讨论交流法。在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学具。
过程 引入 1.游戏导人:上课前,老师要和同学们玩一个记数字的游戏。在大屏幕上将会出现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会停留3秒钟,看一看同学们可以记住几个数字。(课件出示数字:8426351693) 学生进行活动,记数字并汇报。 2.师:淘气和叮当狗也在玩这个游戏呢。(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知道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 学生汇报预测: 生1: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个数都不一样,不知道怎么回答。 生2:表格中,5出现了2次,所以淘气能记住5个数字吧。 生3:淘气最少能记住4个数字,所以淘气能记住4个数字。 【设计意图】从记数字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下一步分析数据铺平道路。
探新 1.引导:根据统计表,老师能知道: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你知道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的由来,最后归纳出:可以利用摆学具的方法得到。 指名学生上台摆学具,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出示如下图) 学生说想法:第1次记住了5个,第2次记住了4个,第3次记住了7个,第四次记住了5个,第5次记住了9个。把第5次记住的9个分给第1次1个,分给第2次2个,再把第3次记住的7个分给第4次1个,这样每次就都记住了6个。 师明确,并提问:把多的移给少的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刚才这位同学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同样多,是几个?(6个) 引导学生认识到:6个就是4个、5个、5个、7个和9个的平均数。师追问:除了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找到平均数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让学生尝试运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淘气5次一共记住5+4+7+5+9=30(个)数字,平均每次记住30÷5=6(个)数字。列综合算式为:(5+4+7+5+9)÷5=6(个)。 总结方法:先求出几个数的和,再平均分找到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这是怎么回事? 引导学生认识:将多的个数匀给少的个数,就得到了6个。 师明确:“6个”是几次“匀”出来的,平均数 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在生活中,你还 见过哪些平均数? 学生回答预设: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气温······ 师根据学生发言说例子,再出示有关平均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的例子,让学生读一读。 如:(1)上海八月份第二周白天平均气温36℃。 (2)这是我国一个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约是3千克,这些水包括洗脸、做饭、饮用等。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平均数,本环节充分利用游戏素材,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巩固 1.教学教材第91页“试一试”第1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2)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并说说想法。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得出:前5天星期二售出门票最少,是640张,星期五售出门票最多,是1300张,所以这5天的平均数一定比640大,比1300少;星期一和星期二售出门票张数比900少,星期三到星期五售出门票张数比900多,可以估计出这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900张。 (3)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学生计算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 前5天的平均数,比较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前5天售票张数的平均数:(700+640+910+990+1300)÷5=908(张) 通过比较能够发现:前5天平均每天售票908张,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的售票张数都大于908张,所以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大于908张。 师小结: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2.教学教材第91页“试一试”第2题。 课件出示:小熊冷饮店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统计图,小组讨论交流:本周小熊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并说说想法。 进行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的想法可能会有: (1)卖出冰糕的数量每周都在增加,第4周还可以再增加1箱。 (2)按平均数进货比较保险。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影响平均数的原因,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巩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会更加直观、鲜明,因此,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平均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学生平均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交流、操作、计算等学习活动,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过程,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而忽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没有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板书 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1)移多补少法。 (2)计算法。(4+5+5+7+9)÷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