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课时教案)
主备:陈延玉 副备:赵会玲 时间:2013年3月10日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唐朝的对外关系,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呈现出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
课标要求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的交往,知道遣唐使以及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的故事。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尤其是地理知识在历史学习中作用和迁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所做的巨大贡献的伟人。中国唐朝的文明领先世界,促进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认识开放交流促进发展进步的道理。
重点
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友好往来。
难点
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创新支点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整理故事,讲故事再现历史,积极参与教学,达到趣味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说图、分析图,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历史。通过启发思考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和影响及隋唐文化与日本新罗文化的相似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增加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学习历史兴趣,体验学习历史过程的快乐。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隋唐在政治、经济上的特点,本课是对外关系方面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有了提高。归纳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本课图文资料较多,地理知识较多,部分学生可能空间想象有困难。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新课
导入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繁荣、开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隋唐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知道隋唐确实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今天,我们将从隋唐的对外关系来了解隋唐的开放。
回答:繁荣与开放
师
生
合
作
学
习
师
生
合
作
学
习
师
生
合
作
学
习
出示:对外友好往来: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而灿烂的中国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自己的友好邻邦……
一、活跃的中外关系
1、指导自学(分组学习)
阅读课文第一段及《职贡图》、《唐对外交往路线图》思考、讨论、交流以下问题:①唐与哪些大洲、国家和地区有交往?这些国家的古今名称是什么?
②唐对外交往路线与秦汉时相比有何不同特征?
③唐对外交往中采取了什么政策?
④你能总结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和活跃的原因吗?
2、自学成果展示:
明确:1、与亚洲、非洲、欧洲都有往来。
2、 秦汉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隋唐则海陆并举。
3、鼓励的政策,允许长期居住。
4、特点:对外交往活跃;交往范围广;交通发达,海陆并举。
原因: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③对外交通发达④对外开放的政策。
知识扩展:
唐朝影响深远,因此中国人也被称为“唐人”。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唐人街”.我国的传统服装也有一种叫“唐装”的。
出示图片:《江泽民与布什》
2001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都身穿唐装。
《海外的唐人街》
过渡:在众多和隋唐交往的国家中我们重点了解几个,首先我们看一看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唐朝时中日的友好往来
出示:遣唐使: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2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问: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唐朝制度完备,文明发达,日本重视和唐朝的交往并学习。
(拓展:讲述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的故事。阿倍仲麻吕,16岁时随日本遣唐使到中国,初在长安读书,经五六年的刻苦努力考中了进士。从此在唐朝做官任职。唐玄宗赐名晁衡。阿倍仲麻吕擅长诗文,与当时的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753年已在中国度过四十年的阿倍仲麻吕思念家乡,向唐玄宗提出回国。王维写了一首诗《送秘书晁监返日本国》以示纪念。阿倍仲麻吕在回国途中遇到风暴,消息传来,大家都认为他罹难身亡十分悲惨。李白为此写《哭晁衡行》悼念他: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实际上他没有死而随风漂到了今越南,後又返回长安,便没有再回日本,直到70岁在长安去世。1978年,中国人民为记念这位为中日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使者,在西安兴庆公园建造了一座阿倍仲麻吕的记念碑。)
2、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仿效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出示文字、建筑、服装、茶道、钱币等图片。
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时期
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影响: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反映了什么事件?
2、“传道艺”是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阅读并回答:唐和新罗在哪些方面互相影响?
新罗学唐:政治制度、科举制。
还有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文化。
唐学新罗:音乐。
过渡:大家都认识这个人物吧?
出示:《西游记》唐僧像。
四 、玄奘西行
简介:玄奘(600-664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俗姓陈,名炜。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外交家、旅行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思 考: 1.玄奘为什么西行?
原因:感到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寻找真谛。
2、玄奘西行的成果:
带回了650多部佛教经典。
翻译了多部佛教经论,促进我国佛教的发展。
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及周边地区的重要资料,为世界名著。
“印度”等专用名词的原创者
思考: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执着追求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本课小结
隋唐: 繁荣 与开放
对外交往:活跃 范围广 海陆并举
主要国家:日本(遣唐使、鉴真)
新罗
天竺(玄奘西游)
启示:
开放交流促进发展进步
请一位
学生充满自豪的朗读。
各学生小组带问题阅读课文讨论后回答
积极抢答
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讲故事
学生讲故事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学生阅读总结
学生积极探论,发言
积极探讨
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总结
能力强的先试者从字面解释,
师生讨论
学生学会用课题做把手提炼课本知识,积极记忆
合作
探究
从史料入手,探讨对外开放的影响,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巩固与练习
给学生10分钟,完成检测自主学习填空和选择
(A层次做10个选择,B全部都做)
学生当堂练习,做不完的课下完成
收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