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语文仿真优选卷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与时代相近的《封神演义》一样,《西游记》也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然而,比《封神演义》更成功的是,它具有更为生动的想象和活泼的生命,在神话的古老躯壳上诞生了童话的艺术生命。
《西游记》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其中所写的神魔,都是由动物精变成的,如虎、狮、猴、蝎子、蜘蛛等。这些动物保留着它们自身的特征和习性,表现出儿童对动物世界浓厚的兴趣和自由的想象。而在所有的动物中,儿童又最喜欢猴子,因为猴子灵巧好动、变化不定,又长于模仿,更接近儿童活泼的天性,孙悟空因此而深得儿童的喜爱。
《西游记》总是以儿童的眼光来写动物,处处流露出儿童的兴致与性情。《西游记》中由动物组成的神魔世界并非总是面目狰狞,相反妖怪的言谈举止常常透露出天真老实,竟像涉世未深的孩子。比如,孙悟空向金毛犼索要金圣娘娘。自称是朱紫国请来的外公,金毛犼就天真地回去说:“这来者称为‘外公’,我想《百家姓》上,更无个姓外的。”明显带有儿童的稚气,绝无刁钻阴险之感。孙悟空在平顶山变作老道士骗小妖的宝葫芦这一情节,也让人感受到小妖的天真烂漫,如同快乐的儿童。其实,孙悟空一路西行,所经历的一切都如兴致盎然的游戏。降妖过程中,孙悟空不止一次跑到妖怪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只有童话才能想得出。此外,他又长于装扮,在平顶山一会儿变成传令的小妖,一会儿变成二魔的母亲,这种角色扮演也正源于儿童的游戏。在和二郎神的打斗中,以孙悟空的本事,变作苍蝇飞蛾,乃至隐身,又有何难,何以变成土地庙,却无法收拾他的尾巴?这看似不近情理,实则正是小说的精彩之处,因为游戏中的模仿与装扮总不可能尽善尽美,留有破绽,反而增加趣味,而趣味正是童话的魅力之所在。
所以,我们对孙悟空的许多行为不能过于认真,小说中的偷骗也不能与成人世界中的偷骗等量齐观,它更像是一群孩童的游戏,有一种天真的情趣和幽默的态度蕴含其中,这也是《西游记》深受儿童喜爱的原因。
《西游记》的滑稽体现在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喜剧关系中,也流露在小说的语言风格上,比如,书里历数菜名、物名时,常常像说快板一样,一泻千里,机灵俏皮,这正是喜剧的风格。而悟空在取经路上,不管情况多么危急,都不忘诙谐调笑,表现出英雄品格中举重若轻、无往不胜的乐观精神,这也正是《西游记》作为一部有喜剧精神的英雄传奇,超越以往悲剧性英雄传奇的地方,是以童话般向上的生命力克服了人生的悲凉。
(摘编自林庚《西游记漫画》)
材料二:
不得不叹服吴承恩是个驾驭语言文字的天才,在《西游记》中不乏作者仅作插科打诨所用的情节,幽默的口语很多,如“了账”“囫囵”,又如“泼怪”“浑家”等。口语的好处就在没有书面语的严肃性,而这就是很插科打诨的语言。
关于插科打诨的人。孙悟空和猪八戒,一个机灵,一个憨傻。一个是英雄,一个是英雄的队友,插科打诨的重任自然落在猪八戒身上。关于猪八戒吃东西,这一面也最显本色。在第二十四回,他吃人参果:张开口,轱辘的囫囵吞咽下肚。
除此以外他显露的许多小毛病,比如爱偷懒,爱打小算盘。在大战红孩儿那回,写到红孩儿与孙大圣大战,分不出胜败,猪八戒在一旁观战,怕孙悟空把红孩儿一棒子打死,没了他的功劳,赶紧抖擞精神,望红孩儿劈头筑去,结果让妖怪逃走了。
在整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插科打诨的能手,如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变作老狐狸精去见老魔,三大魔头闻报,设了香案来接,行者请老怪时赔了一个响头,暗自哭了一场,此时变了妖怪母亲会赚他两个头。而猪八戒此时被吊在高处看见背后掬起的猴尾巴,笑说是弼马温来了,悟空听见说唐僧肉不急,听说有个叫猪八戒的耳朵甚好,割下来整治整治下酒。以上都是插科打诨,对于塑造形象大有裨益。
西游记中不乏能言善道的人物,里面的许多小人物,他们从一点小理中辩出大道,有时从小理中牵出歪理,其中道理又都妙不可言。就连神佛也都被编排在调笑之列。又如孙悟空从神仙口中得知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官职,很是愤怒,斥责玉帝不用贤,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玉帝得知,雷霆大怒派哪吒前去捉拿。孙悟空见了哪吒,笑哪吒奶牙还没退,胎毛还没干。在这一回,虽然是群仙捉妖,但显然作者借孙悟空之口,调戏了众仙。巨灵神首先受不了孙悟空认不得自己,哪吒就回骂孙悟空:泼妖猴,岂不认得我?
这种反差产生了反讽,从而有了幽默感。
《西游记》中的虚实结合在人物形象上都是人兽妖的结合,所以每个人物形象立体多面。其形象或具有动物或植物的习性和外表,加之人性,又具有神超自然的神力。这方面主要形象有悟空、八戒,次要如老鼠精是个人形却还要偷油,蜘蛛精还是会吐丝等。动物有人的特性,人有动物的特性,都是一样的,都体现了荒诞性。荒诞性从本质上来说,也有幽默性。《庄子》云“以天下为污浊,不可与庄语”,诙谐幽默是《西游记》的外衣,在这件外衣里面其实包裹的是作者的“庄语”,这才是幽默区别一般笑话的最重要的本质。
(摘编自郭爱萍《<西游记>中的幽默元素浅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游记》之所以比《封神演义》更成功,是因为它具有更为生动的想象和活泼的生命,它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B.孙悟空之所以深受儿童喜爱,是因为儿童最喜欢猴子,猴子灵巧好动、变化不定,又长于模仿,更接近儿童活泼的天性。
C.影视中关于孙悟空的情节不可能尽善尽美,留有破绽,我们读起名著《西游记》来,总感觉美中不足,略带遗憾。
D.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以童话般向上的生命力克服了人生的悲凉,使《西游记》由悲剧变为喜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游记》中的语言幽默风趣,能插科打诨的高手有孙悟空和猪八戒,他们只是特点不同,一个机灵,一个憨傻。
B.“请老怪时赔了一个响头,暗自哭了一场,此时变了妖怪母亲会赚他两个头”这一句体现了孙悟空可爱而童趣的一面。
“孙悟空从神仙口中得知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官职,很是愤怒,斥责玉帝不用贤,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
D.在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猪八戒怕红孩儿被一棒子打死,没了他的功劳。表现了猪八戒爱打小算盘,但并不影响他的可爱。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西游记》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表现了童真童趣
B.表现了荒诞幽默
C.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D.反映出“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清代学者张书坤曾说:“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西游记》的奇妙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嘴
范子平
①那是个油菜花灿灿的明媚春天,在交通运输公司宣教科的几个女人,一个比一个漂亮的女人们,就热热闹闹地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
②张珍妮的丈夫是自来水公司的副经理,张珍妮说,他的先生天生爱吃,在家里三天两头是买肉做肉,烘烤、清蒸、红焖啥都做得像模像样、色香味俱全,业余时间都弄这上边去了,上个星期天,他爱人专门到市委招待所里跟厨师学做烤全羊。
③毛蓁蓁的丈夫在供电公司宣传处当副处长,毛蓁蓁接着说,她的那位光吃不做,可吃得下色、上一周为了吃一盘正宗的清炖野甲鱼,专门领她跑到一百多里外的万弦湖风景区。
④俗话说最后出台的是压轴戏,生来啥事都不好落到人后头的姜芸芸对这个话题最后说话,但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说,现在条件好了谁不爱吃爱喝?俺家的先生每逢过星期,每逢节假日就领着全家到省城吃大餐,省城有名的饭店都吃遍了。眼下吃惯了省城大饭店的鲍鱼米饭,生生上了瘾,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
⑤女人们就是争强好胜,但这场呱嗒嘴之后,张珍妮的丈夫做烤全羊的话,毛蓁蓁的丈夫领着吃清炖甲鱼的话随着风吹走了,只有姜芸芸全家成天到省城吃大餐的话迅速传遍全城。特别是她撇着小嘴说的那句“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一时成了全城的名言。这也难怪,吃烤全羊吃野生甲鱼毕竟不稀罕,但吃鲍鱼在这个县城里还是较为少见的,更重要的是三个女人中,只有姜芸芸的丈夫有实权,县交通局的一把手,正局长,咋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⑥这话传来传去终于传出了事情。听说是交通局内部也有人写信反映,县纪委来调查姜芸芸丈夫公款吃喝的事情,直到这时她的丈夫才知道她在外面吹牛吃鲍鱼的事情,气得他到家逮住姜芸芸就是一顿臭骂、其实姜芸芸一共就吃过一次鲍鱼,还是她在省建筑公司的同学请客。虽说交通局长并没有领着全家用公款大吃大喝,但这公款吃喝的名声还是在小县城传了好长一段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纪委来调查的结果,把交通局小金库的事情弄了出来,几十万的小金库全部没收入国库,而且给局长来了个行政警告处分。
⑦有很长一段时间,姜芸芸都不大说话。但江山易改性难移,慢慢缓过劲来的姜芸芸又开始吹牛了,一次同学聚会能筹交错之间说起了建筑公司老总王老六,王老六承包了矿产局新行政大楼的建设,定金都交过了,但矿产局班子矛盾大,后续资金跟不上,现在工程进展不下去,弄得王老六把矿产局长臭骂一顿,说你要不当家就别跟我签协议!喝酒喝得红头涨脸的姜芸芸就说了,俺家那位在交通局威信高,吐口唾沫成钉!交通局要盖培训中心,这个推荐这个,那个推荐那个,俺家那位说了,别争,就是王老六!局里人提王老六公司的资质不够,俺家那位说,我啥也不看,我说王老六就王老六!协议签了,局里上上下下连个屁都没人敢放!
⑧谁知道隔墙有耳,不知道谁又把这件事给张扬出去了。全城都知道,交通局长盖培训中心大楼,说啥资质都不看,他说王老六就王老六,这不是暗中有交易吗?好几封举报信都过去了,纪委立案调查。调查来调查去,发现王老六仅仅是和交通局草签意向协议。一切都在前期摸底阶段,并没有姜芸芸说的那种胡乱拍板定案的情况。但是这样一闹大,交通局长就没法让王老六在交通局承包工程了
⑨交通局长更加生气,这一段时间回家老是板着个脸。姜芸芸知道错在自己,只好退避三舍,甚至,这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也不好意思说,上午正要去做家常饭,老公打来电话说到街上去吃大过你的生日。到了街上一个偏僻一些的酒店,老公又是点好菜,又是点生日蜡烛,叫姜芸芸好生意外。姜芸芸说,老公我向你认错,两次纪委调查都是因为我这张嘴——我这张乌鸦嘴!说完,伸出小手就朝自己那美丽的小樱桃嘴上来了那么一下子。
⑩交通局长忙抓住姜芸芸的手,放在自己的大手里摩挲许久才放开,又满满斟了一杯红葡萄酒双手端上说,芸芸今天我敬你一杯!一个祝你生日快乐,第二个更重要的是感谢你的这张说话没遮拦的嘴,你不是乌鸦嘴是凤凰嘴,凤凰嘴!
姜芸芸满脸通红说老公你讽刺我!
老公说不是讽刺是真诚,现在王老六进去了,你知道他弄翻了多少人?咱城管局金局长、沙管局侯局长、土地局文局长都因为王老六进去了!刚上任不到一年的建委赵主任也进去了!还有几个在查着……想想王老六原来也是打算承包我们局培训中心工程的,要没有你在里边插一杠子,很难说我到时候能不能经得住诱惑,说不定我这次也得进去!纪委及时查查咱,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是好事啊!能挡住不让咱往下坡滚!这个事情我越想越感谢你来,为我们美丽的凤凰嘴干杯!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三个女人的出场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性重要人物姜芸芸压轴出场,前二者对她起到铺垫和衬托作用。
B.本文情节波澜起伏,写纪委调查,一波接一波,此伏彼起,引人人胜,颇有小小说“尺水兴波”的特点。
C.小说最后一段交待纪委反腐败成果,是全文点睛之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力重千钧,迅速升华文章主题。
D.文中交通局长吃鲍鱼的事查无实据,胡乱拍板定案仅仅是个意向协议,说明交通局长清廉守法,经得起考验。
7.下列对文中⑨⑩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两段写交通局长特意找个酒店为姜芸芸过生日,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
B.这两段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交通局长和姜芸芸的生动形象。
C.在老公的意外之举面前,姜芸芸认错又自打嘴巴,说明她有愧心理。
D.对交通局长一系列的刻画,目的是表现他的感激之情,体现他真诚坦率的性格特点
8.本文以“凤凰嘴”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是本文语言的重要特色,请举例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
宝元初,赵元昊反,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敷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皇佑中,广州变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经制广南盗贼事。先是,蒋偕、张忠皆轻敌败死,军声大沮。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
已而顿甲,军中休十日。舰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出归仁铺为阵。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斩首数千级,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去。迟明,青按兵入城,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之。
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
始,交阯愿出兵助讨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万人粮于邕、钦待之。青既至,檄余靖无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非其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请罢丢交阯助兵。”从之。
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制祭文,遣使赍中牢丰祠其家,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经制余事,悉以诿沔。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节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
B.交阯,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阯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交阯”。
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狄青作战勇猛,沉着冷静。狄青曾在多次战斗中,八次被流箭射中;蒋偕等人战亡,士气低落,狄青告诫诸将不要轻举妄动。
B.狄青出身低微,自警内省。狄青早期是一名骑兵,凭战功屡被提拔;脸上留有黑字却不愿去掉,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C.狄青治军严明,长于谋略。狄青统一指挥各部时,整肃军纪,将袁用等人依法斩首;考虑国家长远利益,阻止余靖对外借兵。
D.狄青率先垂范,不计名利。战事不顺时,狄青经常冲锋在前;战后,又把功劳让给其他人,令同僚叹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
(2)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
14.在平定智高之乱时,狄青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①
刘禹锡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
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商山紫芝客②,应不向秋悲。
[注]①此诗作于大和七年,刘禹锡被贬苏州刺史之时。白宾客,即白居易,大和七年四月,白居易罢河南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②紫芝客,即商山四皓。秦末四人避秦乱隐居商山,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后来四人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白居易《自咏》诗中曾自称“白衣居士紫芝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感慨远离京城,即便苏州位列雄州,自己身体尚健,悲凉的心绪也难以宽解。
B.颔联写自己举杯饮酒时兴致仍然高涨,登楼时也由步履感知到筋力依然充沛如旧。
C.颈联中,“蝉鸣”的意象和“望雁”的动作分别表现了诗人的心绪不宁和惆怅之情。D.悲凉的感喟在诗中反复出现,“无益”“衰”“尽”“愁”等词语都透露出诗人的心结。
16.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寄寓的复杂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厚积方可薄发。庄子《逍遥游》中在谈到大鹏南飞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强调了这一观点。(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拟人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用拟物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阿房宫建筑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年初一,央视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尚书》。主持人撒贝宁作为“当代读书人”,与倪大红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展开对谈,以多维视角讲述《尚书》故事,一起带领观众进入到深邃的时空隧道,完成一次次穿越。先是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敦煌藏经洞,洞壁遗书让学者惊叹“竟有上古典籍《尚书》”;继而穿越到近两千年前的西汉,年逾九旬的伏生守护、讲解《尚书》;然后又随着伏生的视角,穿越到上古时期,置身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的场景……观众在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
这部古籍串联起多个舞台和不同场景;不同年代,不同人物,都在为同一典籍发声。《典籍里的中国》,( )也正是在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交错的舞台上,我们看到藉由典籍,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悄然形成。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那些古雅文字中蕴藏的人生感悟、社会哲思,在时间的长河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既是忠于历史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
B.既是属于当代的表达,也有忠于历史的讲述;既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又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
C.既是忠于历史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又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
D.既是属于当代的表达,也有忠于历史的讲述;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
20.文中画横线句子与上下文语言风格未能协调一致,请修改成整句。要求:可调整语序、增删字词,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将其灭活。这种生物制品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裂解疫苗的生产,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疫苗仅仅包含所需的抗原成分。它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________。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大多数多糖疫苗由来自细菌纯化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
灭活疫苗的免疫机理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________,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________。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提取文中关键信息,尝试给“灭活疫苗”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漫漫求索中风雨兼程,在坚守初心中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描绘出一幅幅时代画卷,既是创业卷、奋斗卷,也是实践卷、辉煌卷。中华儿女筚路蓝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铸就丰碑。或“南水北调”“天堑通途”,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或“扫除疫魔”“脱贫攻坚”,一寸山河一寸情,幅幅画卷动人心。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拟举行一次以“百年画卷”为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答案】
1.B
2.C
3.D
4.①对比论证,将《西游记》与《封神演义》进行对比,突出《西游记》的童话色彩。②举例论证,第三段以妖怪的言谈举止和孙悟空的降妖为例,论证《西游记》中流露出儿童的兴致与性情以及童话魅力,(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西游记》以儿童的眼光来写动物,处处流露出儿童的兴致与性情。②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表现出英雄品格中的乐观精神,始终以童话般向上的生命力克服人生的悲凉,带给人们无穷的正能量。③西游记中的许多小人物,他们从一点小理中辩出大道,有时从小理中牵出歪理,其中道理又都妙不可言。④诙谐幽默是《西游记》的外衣,里面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无穷精髓,需要读者细细体味。(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
1.A项,由原文“比《封神演义》更成功的是,它具有更为生动的想象和活渡的生命,在神话的古老躯壳上诞生了童话的艺术生命”可知,《西游记》比《封神演义》具有“童话的艺术生命”,而不是“神话色彩”,故A项错。C项,由原文“这看似不近情理,实则正是小说的精彩之处,因为游戏中的模仿与装扮总不可能尽善尽美,留有破绽,反而增加趣味,而趣味正是童话的魅力之所在”可知,这是名著的魅力而不是“略带遗憾”,需要在语境中读出本意,故C项错。D项,由原文“而悟空在取经路上,不管情况多么危急,都不忘诙谐调笑,表现出英雄品格中举重若轻、无往不胜的乐观精神,这也正是《西游记》作为一部有喜剧精神的英雄传奇,超越以往悲剧性英雄传奇的地方,是以童话般向上的生命力克服了人生的悲凉”可知,“使《西游记》由悲剧变为喜剧”的表述不当,故D项错。
2.C项,由原文“他们从一点小理中辩出大道,有时从小理中牵出歪理,其中道理又都妙不可言。就连神佛也都被编排在调笑之列。又如孙悟空从神仙口中得知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官职,很是愤怒,斥责玉帝不用贤,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可知,“小理中辩出大道”道理又都妙不可言”指的应该是对孙悟空的肯定,表现他的反抗精神。
3.D项,“反映出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答案】
6.D
7.D
8.①以“凤凰嘴”为题,巧设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与文中“乌鸦嘴”相对,暗示情节发生转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③有很强的讽刺作用,突出主题。
9.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读起来显得亲切自然。比如“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插一杠子”等,语言通俗易懂。②俗语的大量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如“拔出萝卜带出泥”“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吐口唾沫成钉”等,很有感染力。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说明交通局长清廉守法”错误。由原文“虽说交通局长并没有领着全家用公款大吃大喝,但这公款吃喝的名声还是在小县城传了好长一段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拔出萝卜出泥,纪委来调查的结果,把交通局小金库的事情弄了出来,几十万的小金库全部没收入国库,而且给局长来了个行政警告处分”可知,小金库的问题不合法。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体现他真诚坦率的性格特点”错误。由原文“还有几个在查着……想想王老六原来也是打算承包我们局培训中心工程的,要没有你在里边插一杠子,很难说我到时候能不能经得住诱惑,说不定我这次也得进去!纪委及时查查咱,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是好事啊!能挡住不让咱往下坡滚”可知,体现的是侥幸没有“进去”,才有这一番表演。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是“凤凰嘴”,但是文章开篇却写三个女人呱嗒呱嗒地侃大山,与“凤凰嘴”没有联系。巧设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由句子“姜芸芸说,老公我向你认错,两次纪委调查都是因为我这张嘴——我这张乌鸦嘴!”可知,因为姜芸芸吹牛,导致纪委两次调查她老公,她自己说自己是“乌鸦嘴”。所以“凤凰嘴”与文中“乌鸦嘴”相对,暗示情节发生转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正是因为姜芸芸没遮拦的嘴,才使交通局长侥幸没有“进去”,所以“凤凰嘴”有很强的讽刺作用,突出主题。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那是个油菜花灿灿的明媚春天,在交通运输公司宣教科的几个女人,一个比一个漂亮的女人们,就热热闹闹地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中的“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眼下吃惯了省城大饭店的鲍鱼米饭,生生上了瘾,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中的“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还有几个在查着……想想王老六原来也是打算承包我们局培训中心工程的,要没有你在里边插一杠子,很难说我到时候能不能经得住诱惑,说不定我这次也得进去”中的“插一杠子”。这些句子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读起来显得亲切自然。“虽说交通局长并没有领着全家用公款大吃大喝,但这公款吃喝的名声还是在小县城传了好长一段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拔出萝卜出泥,纪委来调查的结果,把交通局小金库的事情弄了出来,几十万的小金库全部没收入国库,而且给局长来了个行政警告处分”中的“拔出萝卜带出泥”;“有很长一段时间,姜芸芸都不大说话。但江山易改性难移,慢慢缓过劲来的姜芸芸又开始吹牛了”中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喝酒喝得红头涨脸的姜芸芸就说了,俺家那位在交通局威信高,吐口唾沫成钉”中的“吐口唾沫成钉”。这些俗语的大量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
【答案】
10.A
11.D
12.B
13.(1)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想要召见他并向他询问军国大计,遇上敌寇侵犯广州,便命令他画出军事地图送上来。(2)而且借外来军队来消灭内寇,对我无利。外来野蛮人贪得无厌,不仁不义,进而发动战乱,用什么来抵御他们呢?
14.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其次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最后突击作战,一战而胜。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曾经在安远作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敌寇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敌人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尝战安远”,省略介词“于”,应是“尝战于安远”,此时优势状语后置句,翻译为“曾经在安远作战”,此处应断开;“甚”是形容“被创”的情况,意思是“受伤很重”,所以“被创甚”不能断开;“闻寇至”句子成分完整,应断开,排除BC;“带铜面具”省略主语“狄青”,谓语宾语俱全,应断开,排除D。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错,少牢应指猪、羊二牲。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脸上留有黑字却不愿去掉,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错。由文中“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可知,保留刺字是为了勉励士兵。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以,因;数,多次;会,恰逢,正赶上;图,画出。第二句中,假,借;以,来;启,发动;何以,宾语前置,应是“以何”,用什么。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狄青受命之后,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如文中写道“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请罢丢交阯助兵”。其次,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处死了陈曙等不听号令之人,使军威大振,如文中写道“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如文中写道“已而顿甲,军中休十日”。最后,侬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在短时间内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而狄青却乘敌不备,突然把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自己亲率先军火速出击,一举夺得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形,接着命令一部分军队从正面进攻。他执掌战旗率领骑兵,分左右两翼,绕道其后,前后夹攻,一战而胜,如文中写道“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
【参考译文】
狄青是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敌军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曾经在安远作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敌寇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敌人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
狄青从行伍中奋斗起家,十多年就显贵了,这时脸上刺的墨字还在。皇帝曾颁布文书准许狄青敷药除去字迹,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凭借我的功劳来提拔我,不责求我的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只是因为这刺下的墨字的不断激励罢了,我希望留着它们用以鼓励军中其他的将士。”
皇佑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想要召见他并向他询问军国大计,遇上敌寇侵犯广州,便命令他画出军事地图送上来。狄青上奏请战,第二天入见皇帝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皇帝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在此之前,蒋偕、张忠都因轻敌而战败阵亡,官军声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将不得妄自与叛军接战,而听从他的统一指挥。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还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溃败于山仑关,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狄青说:“号令不一,是部队失败的原因。”早晨集合各将领到堂上,逮捕了陈曙,并召来袁用等三十人,依战败逃跑罪,推出军门斩首。
后来军队停止前进,休整十天。侦察的敌人回报,以为官军不会很快进击。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军队人马,一昼夜就过了山仑关,从归仁铺出来布阵。叛军失去了险要阵地后,都出来迎战。狄青手举白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出于叛军意料之外。大败叛军,斩了数千首级,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黎明时,狄青严管着部队开进了邕州城,又招集曾被叛军俘虏胁迫的老壮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抚之后释放、遣散。
回到京师后,皇帝嘉奖他的功绩,任命他为枢密使。起初,狄青已率部南下后,皇帝常为他担忧说:“狄青有威武的名声,叛军应会害怕他的到来。担任左右传令的人,非狄青的亲信者不可,虽然是饮食起居的时候,都应该防备突然袭击的发动。”于是派使者飞驰前线训戒。
起初,交趾人请求出兵帮助朝廷讨伐侬智高,余靖说他们可信,便在邕州、钦州准备了万人的粮草等待他们。狄青到此后,传令余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并立即上奏说:“交趾国李德政声称将率步兵五万、骑兵一千赶来支援,不是真的。而且借外国军队来消灭内寇,对我无利。那外国野蛮人贪得无厌,不仁不义,进而发动战乱,又怎么抵御他们呢?请取消要交趾出兵援助。”意见被采纳。
第二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疮,病死。皇帝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为“武襄”。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尤其喜欢将战功推给辅佐将领。当初,他与孙沔一同击败叛军,战术谋划都出自狄青,但叛乱平定后,处理后事,他便全交给孙沔负责,自己则毫不在意的退出来。孙沔开始时赞叹他的勇猛,这时更钦服他的为人,自以为不如他。
【答案】
15.B
16.①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②实质上是披露自己磊落不平的胸中郁闷;③也表达了对友人和自己的劝慰之情,希望仍在,壮志依然可以实现。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登楼时也由步履感知到筋力依然充沛如旧”说法错误,“筋力上楼知”应是登楼时自觉体力不如从前。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上句“商山紫芝客”,借用“商山四皓”避秦乱隐居商山后又成为太子上宾的典故,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自己被贬得不到重用的郁闷之情。下句“应不向秋悲”,意思是不应该对着秋天这个季节悲叹,这是对自己也是对白居易的劝慰之辞。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却成为太子上宾,我们也应该对未来抱有希望,不应该如此悲愁。此处作者情感转入积极,表达了对友人和自己的劝慰之情。
【答案】
17.(1)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负”“翼”“缦”“摧”“鳞”。
第II卷 表达题
【答案】
18.B
19.A
20.多个舞台,不同场景,以一部古籍串联;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为同一典籍发声。【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时间的长河”运用比喻修辞。A.夸张,“千寻塔”夸张言塔之高。B.比喻,以“千树万树梨花”比喻“雪花”。C.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形成对比。D.借代和设问,“知否,知否?”是设问,“绿肥红瘦”是借代。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根据逻辑,应先说“历史”,后说“当代”,排除BD;再根据“大场面”与“细腻情境”之间的逻辑故选,应该先说“大场面”,排除C。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整句”,指的是一组句式一致、结构整齐的句子。首先选定一个句式形式,如以“不同年代,不同人物,都在为同一典籍发声”为基础句式;然后把其它的句子按照此句式作变换,如把“这部古籍串联起多个舞台和不同场景”变换为:多个舞台,不同场景,以一部古籍串联。最后按照逻辑顺序整理即可。
【答案】
21.示例;①也可以是多糖疫苗;②第1剂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③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
22.示例: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和灭活,再通过多次接种后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保护性免疫生物制品。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前句“既”可知,前后的并列关系,用“又”“也”等词搭配;再根据下文“多糖疫苗”可知,此处应填“也可以是多糖疫苗”。第二处,根据“常需多次接种”“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可知,此处应填“第1剂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第三处,根据“因此”可知,此处是一个结论句,再根据“常需多次接种”“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可知,此处应填“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筛选概括信息,给概念下定义能力。首先确定“灭活疫苗”的属概念,由“这种生物制品”可知,其属概念是“生物制品”;再筛选“灭活疫苗”特点:结合“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将其灭活”概括出“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和灭活”,结合“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常需多次接种”“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概括出“通过多次接种后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保护性免疫”。最后根据下定义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字数氛围内表述即可。
【写作指导】23.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一)审材料。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先说背景是建党100周年,然后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健身国家,富强国家中的丰功伟绩。这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的愿望,这百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创业,努力奋斗,重视实践,走向辉煌的一百年。中华儿女在当的带领下,众志成城、艰苦创业、共创辉煌的一百年。材料列举了中国取得的具体的成就——“南水北调”“天堑通途”“嫦娥奔月”“蛟龙入海”,“扫除疫魔”“脱贫攻坚”……考生要深深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先锋带头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提炼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以及着眼中国取得的成就,一词立意最好。(二)审任务。要求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拟举行一次以“百年画卷”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写一篇演讲稿。
立意:1.铁肩担重任,同心绽芳华;2.擘画宏伟蓝图,共襄时代盛举;3.先锋引领,凝心聚力;4.团结奋进新时代;5.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团队精神;6.牢记使命,做新时代先锋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