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2 长征胜利万岁
语 文
2022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认识作者】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屡立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了解背景】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然后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的吴起镇,行程达二万五千里。课文所写的就是这支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的情况。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6日到达陕北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从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2)迂回:回旋、环绕;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敌人)。
(3)相机:察看机会。
(4)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5)运筹帷幄: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6)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7)骤然:突然;忽然。
(8)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身不由己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辨析:“身不由己”,着重指自身不由自己支配而由他人支配,有被迫的意味;多用于不得不去做某种事情的时候。“不由自主”,着重指所做的事情是不知不觉的,由不得自己,强调主观上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既用于震惊、慌张时,也用于描写某种较平静的动作、思想情绪等自然而然出现或表示因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的时候。“情不自禁”着重指抑制不住个人的感情;多用于万分激动、异常兴奋、热情奔放的时候。
例句:(1)很多时候,我们被外界的事物裹挟着,身不由己。
(2)读完《长征胜利万岁》这篇回忆录,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诵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天太黑了,我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层次
1.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哪些是重点记述的内容
参考答案:这篇文章记述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在吴起镇由毛主席亲自指挥伏击并歼灭二马骑兵等四个骑兵团以及党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内容,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与激动之情,认真总结了长征胜利的历史性伟大意义。吴起镇伏击战和全军干部会议是重点记述的内容。
2.文中写去往会场的路上遇到邓小平同志一事,详细描写了“我们”的对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写“我”和黄开湘同志与首长邓小平同志的对话,从首长询问“你们驻扎在哪里 离这儿多远 ”可以看出首长对部下的关怀;从“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 ”可以看出首长对宣传队、对“红军小鬼”的关心和爱护,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共产党的队伍中同志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意。
【任务二】 体会作者情感,感悟长征精神
1.在叙述中,作者往往融入恰当的议论或抒情来表达感受,请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队伍进入吴起镇后,作者插入了一段直接抒情的文字:“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苏维埃比喻为亲人,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中,心中始终没有忘记对苏维埃的惦念,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政权的热爱与拥戴之情。
2.作者在回忆胜利会师和参加全军干部会议时,有多处表现激动与兴奋之情的描写,找出来,仔细体会其中的情感。
参考答案:①“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此处用严寒的天气反衬激动与兴奋之情,严寒的天气、身上的单衣与心里热乎乎的感受形成对比,表达了胜利会师的欣喜。②“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一头是汗。”表现出了心情的急切,急切想见到毛主席,急切想听中央给自己指明方向。③“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暄、敬礼、握手。”这一描写表现出同志们重逢的高兴,胜利的喜悦。④“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最辛苦了!”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领袖的热爱和革命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的深情厚谊。
课堂活动
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详细地记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军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读了这部分内容,你对长征的意义有怎样的理解
观点一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毛主席说:“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中央红军在十二个月零二天的时间里,走过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跨越雪山草地和人迹罕至的沼泽之地,完成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间奇迹。
观点二 长征是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转移,从江西出发时有十万人,到达陕北时大约只剩下一万人。天上敌机轰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再加上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缺衣少食的困境,无数的红军战士战死、累死、饿死、病死在长征的途中。长征的胜利,异常艰难,来之不易。
观点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无用的。它向十一个省内的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红军播撒下的种子,将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它向人民宣布,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议论、抒情与叙事有机结合
一篇回忆录,如果只有叙事,没有精当的议论、抒情,文章就会平淡无力。回忆中的议论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表现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就很好地将议论、抒情与叙事结合,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本文叙事和议论、抒情的结合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叙事后议论、抒情。如文章开头部分,作者写10月18日这一天,带路的同志说前面的村庄就是吴起镇时,先描写同志们的欢呼雀跃:“‘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然后集中笔墨,用了一个段落议论、抒情:“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
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在这段文字中,三个“经过”写出了我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流血牺牲,然后用“终于”一词,表达了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二是边叙事边议论、抒情。如“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这段文字,一边记叙参会的人员,一边议论、抒情,记叙与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增强了文章的抒彩。
【素材挖掘】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百万敌军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动人的革命乐章。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B项,“歼”应读“ ān”;C项,“勒”应读“lè”;D项,“骤”应读“zhòu”。
A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 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 。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 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A.斐然 字字珠玑 文不加点
B.斐然 字字千钧 一文不名
C.蔚然 字字珠玑 一文不名
D.蔚然 字字千钧 文不加点
答案:A
解析:“斐然”,有文采的样子;显著。“蔚然”,形容茂盛、盛大。由“顷刻之间成数千言”“可诵”可知,应用“斐然”。“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字字千钧”,形容价值很高。由“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可知,应用“字字珠玑”。“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由“也许是早有腹稿”可知,应用“文不加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已有4 000多年历史的中国春节,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不但成了开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最佳平台,而且是中国人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B.市民政局结合基层的低收入农户资源,加深部门协作、降低审批门槛、借力智能核对、进村入户宣传等举措,积极做好“低保”边缘家庭的认定工作。
C.提供参与机会的体验馆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特殊类型的商铺,属于精神方面的消费,但对许多消费者或者投资者来说,还是很陌生。
D.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广为人知的还有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气韵雅润而苍古。
答案:D
解析:A项,不合逻辑,“不但”与“而且”后的内容互换。B项,成分残缺,可在“加深部门协作”前加“通过”。C项,搭配不当,“属于精神方面的消费”的主语不能是“体验馆”。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德行如同宝石一般,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更加美丽。 。 。 ,
。 , 。但也不尽然,诸如罗马大帝奥古斯都、英王爱德华四世等,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①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
②所以有许多人,他们容貌俊秀却一无所为
③美貌的人并不是完人
④因为过分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⑤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高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⑥不会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A.①⑥③④②⑤ B.⑤③①⑥②④
C.①③②④⑥⑤ D.⑤①⑥④②③
B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有美德的人令人尊敬。第⑤句中“同样”一词紧承“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更加美丽”这句话,故放在第一空;①⑥②④主要是解释第③句“美貌的人并不是完人”的,放在第③句后面。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实践充分证明,① !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② ,把爱国主义教育贯串国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爱国不能靠空谈,需要练就过硬本领,现在很多人谈论“实力爱国”,就是要用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答案:①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 ②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第①处是观点句,从横线后面陈述的对象看,应为“中国青年”;从陈述的内容看,“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等内容,都体现出中国青年的“理想抱负”,据此可以得出答案。第②处后面所谈的内容都是有关“爱国”的,结合横线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可知第②处应是“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思考与探究
6.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欣然写下了《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将这首诗与《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中的毛泽东的讲话进行比较,看看其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略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