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专题攻克试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专题攻克试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03 16: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专题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卓玛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4 m
C. 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D. “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在岸上看见水中的“鱼” B.小孔成“像”
C.水中的“月亮” D.雨后形成的“彩虹”
3、某电视台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一一《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让观众大开跟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 .平面呈像
4、《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 楼台倒影入池塘 B.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潭清凝水浅 D. 云生结海楼
6、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
8、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一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9、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湖中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人走近穿衣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变大
C.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
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
11、一束光线与水面45°角由空气射向水面,关于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大于90° B.小于90° C.等于90° D.无法判断
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人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第Ⅱ卷(非选择题 64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________成像原理;图乙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
2、黄冈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到处都有天然湖或人造湖。湖岸边树木在地上形成 “婆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湖岸边绽放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中黄色的菊花 (填“吸收”或“反射”)黄色光,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缘故。
3、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角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位______(选填序号:“①平面镜1的正上方”、“②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③平面镜2的正下方”或“④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大于”、“大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4、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5所示就是其中的一些。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填代号)
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   °,玻璃在       (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
三、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太阳光与地面成,此时测得某人站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7m,则此人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2、一架飞机在漆黑的晚上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水平飞行,当飞至地面甲观察站正上方时,站内射出的探照灯灯光照射飞机不平机翼上,然后灯光一直跟踪它,经6s钟后,在距甲观察站3600m处的乙观察站接收到机翼上的反射光,求飞机的飞行速度。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4分,共计14分)
1、在我们做实验时,由于方法不同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观察到现象或测量结果不准确。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遇到问题时你的做法。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蜡烛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时将右边的纸板向前或向后弯折时,便看不见反射光线了,这说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
A.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距等于物距,所以镜中的像与镜子相距也为2m,所以镜中的像与她相距4 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 A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A、“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
B、“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池底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云生结海楼”是海市蜃楼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通过诗句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要注意区分。光沿直线传播,比如日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的反射,平面镜反射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透镜成像、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海市蜃楼现象、彩虹等都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A
二、填空题
1、答案:平面镜 小孔 光的直线传播 月亮
【详解】
(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2)手指间的缝隙形成小孔,太阳经小孔在白纸上成像,应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3)(4)当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便发生了日食现象。
2、答:反射 反射 折射
3、答:④ 大于
4、答: C,B,A
5、答案: EO 60 AB面的左方
解析:由题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CD为法线,AB为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90°-30°=60°。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射入空气,玻璃在AB面的左方。
三、计算题
1、答:设BC为人的AB的影,AB为人的身高。
所以
所以
2、答:300m/s
四、实验探究
1、答案:用手电筒照(其他类似答案也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