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3.2图形的旋转(二)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3.2图形的旋转(二)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5 08: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2.图形的旋转(二)
课题 旋转作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2.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难点 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法 启发式教学
学法 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多边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复习旋转的概念,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新课 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回顾 用希沃课件中的几何画板展示一个三角形的旋转过程 观察分析,复习旋转的相关性质,找出旋转角,并思考如何做一个已知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引用希沃5的课堂活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展示学习目标 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
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探究活动)探究1:(点的旋转)试着找出点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度后所在的位置 动手操作完成探究1 让学生从简单的点入手,根据旋转的性质作出一个点旋转后的图形
探究2:(线段的旋转)试着画出线段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度后的线段变式1:画出线段A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60度后的线段 动手操作完成探究活动2以及变式 通过探究2以及变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一的基础上探究线段的旋转图,并且区分旋转中心不同作出的图的不图,本节课初步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探究3:(三角形的旋转)试着画出△ABC绕C点逆时针旋转90°后所得的三角形变式2:画△ABC绕O点逆时针旋转45°后所得的三角形 动手操作完成探究活动3和变式2 学生以探究1、2为基础,思考并类比作出三角形的旋转图形
例题讲解 课件展示(例题)例1 如图,△ABC绕O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C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思考:确定一个图形旋转后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先独立思考例题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该问题,并完成导学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因为本环节学生学习有难度,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归纳总结
随堂练习 课件展示课本随堂练习,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完成导学案 及时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检测
当堂检测 课件展示习题,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完成导学案 因为宁夏中考中多次出现在方格纸中做一个图形的旋转图形,所以在拓展延伸环节将一个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中,让学生借助放歌的作用快速的作出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为后续的中考做好铺垫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归纳总结,畅所欲言 总结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 课下完成作业 检测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3.2.2旋转作图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 (学生板书区域) (学生板书区域)旋转作图的条件 (教师板书区域)
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通过几何画板演示旋转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新课课题;进而通过旧知的回顾,为新知的探索作好铺垫。其中第一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旋转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二题是为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方法探索旋转特征作铺垫。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始终以提问、指导学生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所有的特征都是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自己的画图作品,体会、归纳得出。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熟练应用旋转特征,解决生活与实际问题,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不同难度的习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足之处:练习题的设计量有点大,加了中考中的在网格中旋转作图,由于时间的关系,规律总结的有点仓促,但是学生掌握程度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