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市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0 16: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莆田市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人生如梦,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 《声声慢》)
⑶塞上长城空自许,          。 (陆游 《书愤》)
⑷        ,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⑸忽魂悸以魄动,          。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⑹吴楚东南坼,           。 (杜甫 《登岳阳楼》)
⑺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 《扬州慢》)
⑻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将进酒》)
⑼        ,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 《李凭箜篌引》)
⑽战士军前半死生,        。 (高适 《燕歌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为鄱阳太守。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注 (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C.隐之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3分)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3分)            
② 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2分)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1)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2分)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                                      
7、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兰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 “松竹梅”这三个意象?(2分)
答:                     
(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所里,给她拿来了衣服、食物和被子。爱斯梅拉达抬头看到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表,虽然害怕但还是向他表示了感谢,伽西莫多为了不让她害怕,让她闭上眼睛听他说话。(《巴黎圣母院》)
B.爱斯梅拉达躲在巴黎圣母院避难,想见弗比斯而不得,迁怒到伽西莫多身上,叫他滚。伽西莫多想让她醒悟,在夜晚唱忧伤而又古怪的歌曲。一天清晨,他在窗台上放了两瓶花。一个是水晶瓶晶莹剔透,非常耀眼,但有裂缝,里面的花早已枯萎。一个是陶罐非常粗糙,但里面贮满了水,罐里的花娇艳欲滴。可爱斯梅拉达却整天把那枯萎的花抱在怀里。(《巴黎圣母院》)
C.“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
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梅拉达选择时,虽然爱斯梅拉达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洛德的求爱,她作了上述回答。(《巴黎圣母院》)
D.涅赫柳多夫既已决定跟随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在出发以前需要做好准备,现在要先下乡一次,把那里的事情安排妥当。
为了去彼得堡上诉,涅赫柳多夫把母亲传给他的库兹明斯果耶村田庄的田产,无偿地交给农民使用;对于继承而来的姑妈的巴诺伏庄园的田产,他则以比本县地租便宜三成的价钱租给农民。(《复活》)
E.薇拉跟涅赫柳多夫谈了三件事,一是想办法让玛丝洛娃的女伴出狱,二是替古尔凯维奇斡旋,准许他同父母见面,准许他得到一些学术书籍;三是关于玛丝洛娃的,至少让她去医院当看护。(《复活》)
9、简答题。(两道题都必须作答,100字左右)(10分)
(1)(甘果瓦追上了)克洛德说:“等一等呀,副主教先生!……你想出了一个把她救出圣母院的计划,可是你那个计划对我绝对不适用。我刚才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假若我有办法不让自己的脖子给活结套住也能把她救出来,你以为怎样?”(《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想出的妙计是什么?而甘果瓦又有什么好主意?请简述。
答:                     
(2)“您到医院去过了,他们大概向您谈到过我了……”
“哦,那是您的事。”涅赫柳多夫皱紧眉头,冷冷地说。
这是涅赫柳多夫离开彼得堡,回到莫斯科,见到玛丝洛娃时两人的对话。涅赫柳多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述。(《复活》)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①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错:放置。②枉:指邪曲的人。③检:制止。④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⑴第①段孔子主要运用   论证的方法来阐述道理,第②段孟子主要运用   
论证的方法来阐述道理。(2分)
⑵关于如何使民信服,以上选段孔子与孟子的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秋天继续深入。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来地里除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没有人在走近它时停下来,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因为田野里有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例外的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那人只留下了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有踪影。
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金黄的颜色。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
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选自《人民代表报》,有改动)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二、三段着重描写了田埂上的麦子的生长环境的恶劣、生长的艰难,体现了其生命力之顽强。
B.田埂上的麦子从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尽管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出卖力,它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
C.田埂上的麦子偶然间被人发现过,虽然它极力展示自己的魅力,还是被人所遗忘。但它最终长出了极好的麦穗,并引起了惊叹。
D.文中多次运用了对比,第三段中田埂上的麦子孤零零地生长,而许许多多的麦子一起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里就是一例。
E.田埂上的麦子热爱着土地和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它能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但农民们受苦受累是应该的。
12、开头一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从全文结构看,这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请结合文本,分析“田埂上的精神”包含了哪些精神,并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7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1月3日《成都日报》报道,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日前,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而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至60%,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的体质指标下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平均身高比矮个子的日本人还低。从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眼下的事实无疑证明了这一点,全国近视眼人数近4亿,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你是如何看待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                                               
                                      
五、作文(7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有一位修钢笔的老人,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有一间产权属于自己的铺面,但生意惨淡,每月收入仅2000多元。有人劝他:“你把铺面租出去,每月租金就有5000多元,自己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我也不是傻子,这一点儿明白账我能不知道吗?可我如今干的事,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我自己。每月我少了3000元收入,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我若闲下来没事干或干我不喜欢的事,我就受不了。我这儿是全北京唯一专修钢笔的铺面了,喜欢钢笔的北京人差不多都知道我,我能为那么多的人服务,这不比我一个月多挣几千元更重要吗?我活了70多岁,知道我最需要啥。”
请以“经营自己”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