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单选题
“最长白天”巧遇“金边日食”。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多地能观测到日环食。本次日环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月球遮住,只留下一圈金边,这样的日环食也称之为金边日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主要是太阳大气的(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全部
2.只有在日全食时,人们用肉眼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对应的太阳活动现象分别是( )
A.色球—太阳黑子光球—太阳耀斑 B.光球—太阳黑子日冕—太阳耀斑
C.色球—日珥日冕—日冕物质抛射 D.日冕—日冕物质抛射光球—日珥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于我们以地球为家园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太熟悉、太亲切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能量来源于( )
A.外部核聚变 B.内部核聚变
C.其他恒星 D.银河系中心
4.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是( )
A.风能发电 B.利用煤炭取暖
C.地热发电 D.太阳能热水器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9月7日13时40分(西五区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同时,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层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造成美国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
C.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
6.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7.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设计人员正在研发一种太阳能供电的衣服,其由天然纤维制成,可以给很多设备充电,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下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把太阳能电池板纳入冬季夹克的太阳能衣服。据此完成下题。
在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夹克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海南岛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阳直接辐射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下图是“济宁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济宁冬季太阳直接辐射比夏季少的主要原是( )
A.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 B.冬季多阴雨天气
C.夏季可受到太阳直射 D.冬季冰雪反射率高
9.济宁4、5月份的太阳直接辐射高于6、7月份,原因是( )
A.4、5月份太阳高度最大 B.4、5月份降水较少
C.4、5月份白昼最长 D.4、5月份多沙尘天气
如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拉萨日照时数春季最高
D.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11.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日照时数
C.天气状况 D.植被覆盖
1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拉萨9月份的日照百分率最大约为( )
A.55% B.60% C.65% D.70%
13.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或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地表水的蒸发
B.煤炭、石油的形成
C.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
D.火山、地震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A.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B.色球层 日冕层 光球层
C.光球层 日冕层 色球层 D.色球层 光球层 日冕层
15.太阳黑子和耀斑
A.都发生在①层 B.都发生在②层
C.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2016年4月8日,太阳极喷发“超级耀斑”,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104 km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6.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 D.耀斑和日珥
17.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
②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
③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④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暂时转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使地球表面温度太高
B.寻找宇宙其它星球上的文明,并与之汇合
C.没有了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
D.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引发了极端天气
19.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地球有可能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 )
A.被小行星等星际物质撞击
B.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弱,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低
C.木星受地球引力作用,远离轨道,撞向地球
D.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气温日较差越来越小
下图示意光伏板与日光温室结合的两种模式(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成为我国农光互补发电集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B.地形平坦,方便建设 C.科技发达,设备较先进 D.人口稠密,土地有限
21.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 )
A.光伏发电量更高 B.温室的间距更大 C.农作物受影响小 D.建设总成本更高
22.农光互补模式使得( )
A.光伏发电成本提高 B.农民经济效益提高 C.室内光照强度提高 D.土地分散程度提高
褐飞虱是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频发成灾,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下图为1950年至2009年太阳黑子周期与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据图可知,褐飞虱大发生年份( )
A.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
B.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呈正相关
C.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
D.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阶段
24.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 )
A.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
B.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强烈干扰
C.不会扰乱地球电离层
D.长波通信受到干扰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____,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太阳耀斑、色球层 B.太阳黑子、光球层 C.日珥、日冕层 D.太阳风、日冕层
26.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米2)分布图,右图表示该地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右图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 )
A.年降水量等值线
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C.≥10 ℃年积温等值线
D.等高线
28.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29.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拔
C.年降水量
D.年蒸发量
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
A.人口少 B.气温高 C.纬度低 D.海拔高
31.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 )
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32.推测园区光伏发电不稳定的原因有( )
①天气变化大②昼夜差异大③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④人口数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二、综合题
33.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阳黑子的周期图
材料二 1988年7月上旬,4万多只鸽子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北—南”国际信鸽大赛。可令人吃惊的是,许多参加过多次大赛的经验丰富的“信鸽选手”却纷纷迷航。7月3日,从法国放飞的大约5000只来自英国的鸽子,仅有285只被找到,许多鸽子死后被冲上海岸。
(1)根据太阳黑子的周期图判断:下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将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届时,太阳大气色球层中的________活动也将随之加强。
(2)北美洲受太阳黑子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加拿大。届时该国人们将可能看到壮观的________现象。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多选)( )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4)鸽子依据大脑中的“磁场”感应地球磁场来定方向,据此推测材料二中信鸽迷航的原因。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km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 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2)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
3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1851—1928)以日面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年份)为横坐标,绘制出太阳黑子分布图。他据此发现,在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内,黑子出现过的区域所组成的图案就像蝴蝶的两只翅膀;如果把一系列太阳黑子周期的图案绘制在一起,就构成了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影像。下图示意太阳黑子“蝴蝶图”。
简述开展观测太阳黑子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1.
在日全食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可见光最强的光球,能在日面边缘观察到色球和日冕,A正确。B、C、D与题不符。故选A。
2.
太阳大气的分层及对应的太阳活动现象,由内到外:光球(太阳黑子)、色球(太阳耀斑、日珥)、日冕(日冕物质抛射),C正确。A、B、D与题不符。故选C。
【点睛】
(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太阳大气最里层为光球层,黑子发生于光球层上。(3)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为耀斑爆发,发生于色球层上。(4)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于可见光区。
3.B
4.C
【解析】
【分析】
3.
太阳能源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其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极大,有2,500亿个大气压。在这样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每4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使太阳发光的就是这种能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风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煤炭取暖,是直接或间接利用太阳能,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热能,不是利用太阳能,C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太阳能的来源和利用。是生活常识为主,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
5.B
6.B
【解析】
【分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5.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主要原因是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B正确;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造成地球磁场紊乱,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错误;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与无线电通讯中断无关,A错误;无线电通讯中断与天体引力问题无关,D错误;
故选B。
6.极光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加拿大、挪威纬度较高,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B正确。相比较而言,英国、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纬度较低,不能看到极光。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太阳能夹克使用效率最高的地区应为冬季寒冷且太阳辐射强的地区。内蒙古高原深居内陆,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太阳能夹克使用效率最高,B正确;海南岛、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区,冬季比较温暖,太阳能夹克使用率较低,ACD错误。故选B。
【点睛】
8.A
9.B
【解析】
【分析】
8.
由材料可知,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太阳直接辐射比夏季少,主要原因是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A正确;济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B错误;济宁位于中纬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C错误;冬季降水少,地表积雪覆盖少,冰雪反射率影响小,D错误。故选A。
9.
济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5月份降水较少,晴天多,6、7月份降水多,云层削弱作用强,B正确;4、5月份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最大,A错误;4、5月份白昼逐渐变长,但夏至最长,C错误;沙尘天气会削弱太阳辐射,不会造成4、5月份的太阳直接辐射高于6、7月份,D错误。故选B。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0.D
11.A
12.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为例,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印象分析,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10.读图根据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分布规律可知,二者没有相关关系,A、B错误;读太阳辐射柱状图可知,日照时数在5、6、7三个月即春末夏初最大,C错误。4、5、6、7四个月太阳辐射最丰富,D正确,故选D。
11.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1月,拉萨处于冬季,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8月,拉萨处于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故A正确。
12.读图可知,9月拉萨的日照时数是235小时,9月拉萨昼长约是12小时,所以9月的最大日照时数约是36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所以拉萨的日照百分率是235/360=65%,故C正确。
13.D
【解析】
【详解】
一般而言,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地表水的易蒸发;煤炭和石油是地质时期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活动可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而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形式,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D。
【点睛】
注意本题要求选择“太阳活动无关”的一项。
14.A
15.C
【解析】
14.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指的是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向外,名称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A对。B、C、D错。故选A。
15.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的一种太阳活动,位于①层;耀斑,又称色球大爆发,位于②层,故选C。
16.C
17.A
【解析】
16.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A正确。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和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和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是错误的做法。A正确。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8.C
19.A
【解析】
18.“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表明人类飞离太阳系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地球表面温度太高,而是宇宙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的破坏,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是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原因,A错误,C正确;寻找宇宙其它星球上的文明,并与之汇合以及人类活动与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无关,D错误。故选C。。
19.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地球靠近木星时,可能会被小行星撞击,A正确。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大气的削弱作用仍然存在,且没有大气的消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高,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低,气温日较差越来越大,BD错误。木星体积质量较大,很难受地球引力作用,远离轨道,C错误。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太阳辐射,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0.D
21.C
22.B
【解析】
【分析】
20.
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用地成本高,而农光互补的发电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了发电成本,因此这种方式最适宜在人口稠密,土地有限,地价相对较高的地区发展,D正确。山东、江苏、广东等地也不是我国太阳能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农光互补的发电模式与地形、设备的先进程度关系不大,故排除ABC,故本题选D。
21.
模式乙比模式甲的光伏板面积更小,故发电量应该更低,A错误;模式甲每列的光伏板数量较多,为了使其获得充足的光照,温室之间的距离会更大一些,B错误;但对于温室内的农作物来说,光照削弱的少,农作物受影响小,C正确;同时乙建设成本也更低,D错误。故本题选C。
22.
光伏发电因土地利用率更高,降低了用地成本,故发电成本降低,A错误;农民可在原有的农产品收入的基础上,获得发电的利润,B正确;光伏发电板铺设在温室外层,必然会使温室内的光照强度降低,C错误;光伏发电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农光互补模式会促进土地的集中利用,D错误。故选B。
【点睛】
农光互补的发电模式将光伏发电和日光温室有机结合,温室顶部光伏电板发电量并入电网,有利于统一调度,可保障了电力的稳定供应;农民将温室顶光伏电板多余电量对外输出,可增加收入;温室顶部的光伏电板,减少占地,促进土地的集中利用,又可以降低农民用电成本。
23.C
24.B
【解析】
【分析】
23.
由图可知,15个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中,大多数处于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C项正确,D项错误。太阳黑子活动具有明显的11年左右的周期性,褐飞虱大发生年份分布比较分散,规律性不强,不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A项错误。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不呈正相关,B项错误。故选C。
24.
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黑子数目增多,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B项正确,C、D两项错误。到达地球的可见光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增多,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并没有增强,A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黑子数目增多,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11年左右。
25.B
26.C
【解析】
【分析】
25.
太阳中间的三趾乌鸦表示太阳变暗的部分,即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B正确。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中明亮的现象,出现在色球层,A错误。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出现在色球层,C错误。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在日食期间太阳风就能被看到,D错误。故选B。
26.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不是太阳活动,而是太阳辐射,排除A。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方式之一,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B。太阳活动剧烈爆发时,发射出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使得依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C正确。太阳活动不会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排除D。故选C。
【点睛】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27.B
28.B
29.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中国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
27.图示为山东半岛,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间,该区域≥10℃年积温在4000℃左右,山东半岛平均海拔低于200米,则可知右图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所以B正确。
28.结合上题,左图为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右图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29.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有天气、昼长等;降水量多、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降水量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所以C正确。
30.D
31.C
32.A
【解析】
【分析】
30.
由材料可知,当地为青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青海地处中纬度,纬度较高,C错误;人口和气温对太阳能丰富程度影响很小,且青海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较低,AB错误。故选D。
31.
羊群在光伏板间和板下活动,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AD错误;较高的杂草对光伏板有遮阴作用,故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错误、C正确。故选C。
32.
人口数量少,不影响光伏发电的稳定性,④错误;昼夜变化,规律性强,不是光伏发电不稳定的主要原因,②错误;青海地处高原,天气多变,日照时间不稳定,①正确;夏季太阳辐射强,昼更长,冬季太阳辐射弱,昼更短,导致光伏发电不稳定,③正确。故选A。
【点睛】
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
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 新疆、内蒙、东北)。
②季节:夏季>冬季。
③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
④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
33.(1)2013 耀斑
(2)极光
(3)ABD
(4)鸽子迷航失踪是太阳活动所致。黑子、耀斑爆发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鸽子的定向能力就会因此丧失,从而迷航。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
(1)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从图中显示约为11年,其他的太阳活动如耀斑、太阳风也是如此,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后一次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约为2002年,所以下一次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期约在2013年前后。
(2)加拿大纬度较高,太阳黑子爆发年可能会看到极光现象。
(3)太阳活动扰乱无线短波通讯,且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届时短波通信、气候研究、航天等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
(4)太阳活动强烈时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影响信鸽正常定向,从而导致信鸽迷航。
34.(1)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太阳辐射的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可知,总体来看,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不均,大致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100多千卡/平方厘米到200多千卡/平方厘米);具体来看,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读图可知,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海拔、天气、日照时长、大气洁净程度等方面分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工业发达,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
(3)利用太阳能热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海水淡化、盐业生产、温室大棚、衣物晾晒;利用太阳能发电:航天科技、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信号灯、太阳能广告牌、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风扇、太阳能玩具;还有植物的光合作用。
35.观测过程:在晴朗的白天,架设好天文望远镜,用一张白纸作为投影屏。把一块28厘米长、20厘米宽的薄硬纸板剪一个洞,套在望远镜镜筒上,硬纸板会在白纸上形成阴影。去掉望远镜的目镜,调节焦距,前后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呈现出清晰的太阳图。
注意事项:在观测过程中,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也不能使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黑子的观测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观测过程:当天气比较晴朗时,白天架起倍率较高的天文望远镜,准备一张白纸作为太阳黑子的投影屏。在一块长约28厘米、宽约20厘米比较薄硬纸板上挖一个洞,然后把带洞的硬纸板套在望远镜镜筒上,此时硬纸板会在白纸上形成一定的阴影。然后去掉望远镜的目镜部分,去试着调节焦距,焦距调节完毕后,前后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清晰的太阳图为止。
观测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在观测过程中,不要用眼睛直接观测太阳,更不能使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以免给眼睛带来损伤。
【点睛】
由于太阳的亮度较大,因此在观测太阳黑子时不能直接用肉眼观测,这样会给眼睛带来一定的损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