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直角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1、 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了解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
教学方法 观察实践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1、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命题和定理。表示判断的句子就是命题,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复习练习
1. 每个命题都是由 、 两部分组成。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 ,结论是 。
2. “对顶角相等”是 (填“真”、“假”)命题;“我们是小学生” 是 命题。
3. 把“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
4. 如图,△ABC是Rt△,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
2、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我们曾经探索过直角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和判定方法?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有两个角是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
以前,我们曾经利用数方格和图形割补的方法验证了勾股定理,而此处的勾股定理要通过证明推理才能得出其正确性。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证明过程放在课后的“读一读”。
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是在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描绘三边之间关系的,利用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求第三边。
练习: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9、12,则斜边为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3,其中一条直角边为5,则另一条直角边为 。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要学生能接受证明的方法和过程即可。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练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6、10、8,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3、 讲解例题
例1 如图,BA⊥DA于A,AD = 12,DC = 9,CA = 15,求证:BA∥DC。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D是直角,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决。
4、互逆命题
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是互换的。
通过几对数学和生活中的命题,让学生观察这些成对命题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归纳出它们的共性,以得到互逆命题的概念。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注意:
互逆命题是相对两个命题而言的,单独一个命题称不上互逆命题。
一个命题是真,它的逆命题可能是真,可能是假。
练习: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1、初三(6)班有62位同学; 2、等边对等角;
3、对顶角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
5、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互逆定理
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比较明显、简单,写出其逆命题对学生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让学生验证逆命题的正确性,并能意识到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性不一定一致。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却不一定是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练习:找出下列定理有哪些存在逆定理,并把它找出来。
1)矩形是平行四边形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则 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5)对顶角相等
3、 随堂练习
1、 书本 P 16 随堂练习 1
4、 小结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联系和区别。
5、 作业
书本 P 17 习题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