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 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2课 立体纸雕塑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辽海版 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2课 立体纸雕塑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辽海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5 19: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立体纸浮雕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意在启发学生通过感受纸的特性,根据设计意图选择卷曲、切折等制作技法,合理使用工具,进行初步的设计并制作有立体艺术造型的纸浮雕作品,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学生在表现内容、表现技法、表现情趣等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美术知识,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在此前提下,本课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制作技法,创造出生动、有立体效果的纸浮雕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纸浮雕的美感。掌握纸浮雕的基本成型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技法进行纸浮雕创作。
2、方法与过程
对动物、风景、人物等各种形象进行形体概括,运用纸造型技法进行表现,创作有立体感、有生活情趣、有创意的纸浮雕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用纸作为媒材设计制作纸浮雕作品,感悟设计与生活、设计与应用、设计与创意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将一张平面的纸变为立体形态。
难点:纸浮雕的设计、制作。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导 入 教师将自己绘画和制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请学生欣赏并比较哪一幅更具生动性。 教师追问:这幅作品为什么更具生动性?它是什么材料制作的,进一步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比较作品,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 立体效果 用彩色卡纸制作。 用设疑、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1、纸浮雕的造型特点。 ﹙1﹚比较作品《小鹿》与真实的小鹿照片,请学生找出纸浮雕作品的造型特点,即概括、夸张。 ﹙2﹚欣赏人物作品,与真实人物相比,强化其概括、夸张特点,引出装饰性特点。 2、表现题材 ﹙1﹚提问:纸浮雕的表现题材可以是动物、人物,还有哪些内容可以表现? ﹙2﹚欣赏一组作品,强化记忆。 3、表现技法 ﹙1﹚教师给出一幅《瓶花》的线描稿,请学生分小组设计、制作,使花朵、花叶、花瓶都变成立体效果。 时间:3分钟 教师事先提供好底板,可以提醒学生材料的色彩搭配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作品效果介绍制作技法。即卷曲、切折、围合。 ﹙3﹚再次结合作品《小鹿》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幅作品可以由多种技法综合完成。 4、制作步骤 ﹙1﹚教师就黑板上的两幅作品即底稿和学生合作的纸浮雕作品请学生尝试总结其制作步骤。 ﹙2﹚欣赏一组以花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学生观察图片,比较、分析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欣赏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粘贴在老师提前准备好的底板上。 学生学习各种技法为后面的作业做准备。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借鉴图片作品,开动脑筋、打开思维。 图片的对比效果更能突出纸浮雕的造型特点,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述能力。 由前面的两幅作品的表现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纸浮雕的表现题材可以是动物、人物、花卉、建筑…… 时间的限制让学生有紧张感,动手设计制作可以促进学生动脑思考,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引导出纸浮雕的制作技法:卷曲、切折、围合等。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为下面的制作做好铺垫。 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引导与开发。
快 乐 体 验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继续完成一幅更满意的《瓶花》作品。(A组) 完成一幅有趣味性的纸浮雕作品。(B组) 时间:12分钟。 学生分组合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解决本课的难点,并培养其合作意识。
作 品 展 示 教师将学生创作的纸浮雕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代表介绍本小组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拓 展 延 伸 教师提问: 这些纸浮雕作品放在哪里更合适呢? 学生集思广益并回答。 引导学生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热爱生活,热爱创造更美好的美术作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