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3 14:5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语 文
2022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了解背景】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蔓延波及全国。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迅速制定对策,各地纷纷响应,一场抗击疫情的战役打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2020年4月8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历经管控整整76天的武汉正式“解封”,标志着抗击新冠肺炎取得决定性成果。本文是5月1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相关链接】
事件通讯是报道最近发生、具有典型意义事件的通讯体裁。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中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段,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
(2)审时度势: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
(3)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4)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5)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6)沉疴积弊:比喻长期遗留的问题。
(7)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
(8)见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雄浑 雄伟
辨析:“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雄伟”,雄壮而伟大;魁梧,魁伟。两者都含有“雄壮”的意思。“雄浑”多形容诗文、音乐或书画气势磅礴,含义深远。“雄伟”多从气魄、气势的角度形容建筑、景物以及气概、气象、景象、外观、风度、样子等。
例句: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描绘的是毛泽东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面,整幅作品雄浑大气,喜庆热烈。
(2)果断 果敢
辨析:“果断”,有决断,不犹豫。“果敢”,勇敢并有决断。两者都含有“有决断”的意思。“果断”强调“不犹豫”;“果敢”强调“勇敢”。
例句:为粉碎日军推行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果断决定把酝酿成熟的破袭正太铁路设想付诸实施。广大官兵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行动果敢,打破了敌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分析文章内容及结构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本文标题采用了“主标题+副标题”的形式。其中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用短语的形式,指出了中国抗疫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必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副标题补充说明了报道的事件:2020中国抗疫。
2.文章开头部分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开头部分是新闻的导语,总体叙述了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情况,阐述了其历史意义。总领全文,并定下了叙述笔调。
3.这篇文章是怎样组织行文的
参考答案:文章除开头部分的导语外,其余内容分八个部分展开叙述和评论。这八个部分相对独立,又互相映照,有着内在的逻辑顺序:从党和国家的指挥部署,到个人的勇敢无畏地战斗在防疫一线;从医护人员的逆行之举,到群众的积极配合防疫;从国内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国外的互助互援……总之,这八个部分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为抗疫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
【任务二】 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1.通讯表达方式灵活,既可叙述,也可描写、议论和抒情。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这篇文章对抗疫有关的人和事采用概述的手法。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穿插议论和抒情,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抒发了自豪、赞美之情。如第二部分的结尾段,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重大事件的简要概括,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迈向复兴的根本保障”的论断。叙述、议论和抒情等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文章具体、生动。
2.文中既引用了他人的言论,也引用了古诗文,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文中多处引用他人的言论,主要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恩格斯、学者卡尔·齐默、爱因斯坦、俄罗斯医学专家谢苗诺夫等人的言论。这些言论既起到了一定的论证作用,丰富了文本内容,也表现了中国的抗疫在世界上的积极影响。古诗文的引用主要集中在第三部分,这些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增强了可读性,同时传达出英勇无畏、乐观豁达等精神品格是我国自古就有的精气神这一信息,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3.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富有诗意,饱含深情,具有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简要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
(1)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2)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3)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
参考答案:(1)疫情肆虐的寒冬虽漫长,但经过艰苦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者以自豪的态度,表达了对战胜疫情的信心和豪情。
(2)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体现出的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乐观豁达等精神恰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3)世上没有生下来就会英勇奋斗的人,只是他们选择了担负责任。文中用以赞美那些冒着感染病毒的危险去抢救生命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无畏”才是医者仁心最好的写照。
课堂活动
阅读本文,总会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么,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想或体会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荡气回肠 动人心弦
这篇通讯主要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沿着内在思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比如“我们永远不能忘记,4 600多名同胞不幸罹难,一批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永远的创痛,让我们更加懂得,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宝贵——这是我们最为深切的抗疫感悟,也是必须牢牢坚守的价值取向”。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核心内容后,用议论与抒情来阐述“同胞罹难”给我们带来的切肤之痛,这就使得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在叙述中,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叙事与抒情。“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村庄,每一户家庭,每一个公民,都坚守着各自责任”,用几个“每一”点出抗疫期间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动作。“病毒蔓延很快,但更快的,是数以万计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是紧急驰援的物资运输车队,是源源不断的爱和支持”,使用排比修辞验证“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写出了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支援声势。“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写出了武汉、湖北在全国疫情保卫战中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及其地位。
文章还大量引用名言、诗句,大量使用格言式的句子穿插其间。比如引用恩格斯的话,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引用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感慨,印证我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说明疫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亿万人民一条心,上下铆足一股劲”“胸怀仁爱之心,践行互助之义”“抱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难关”“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等格言式对称句子,使文章不仅充实、厚重,还具有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素材挖掘】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A项,“楸”应为“揪”,“滥”应为“澜”。B项,“馁”应读“něi”,“布”应为“部”;C项,“谆”应读“zhūn”,“弛”应为“驰”。
2.下面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抗疫期间,病房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医者握着患者的手加油鼓劲。 ① 是108岁的老人, ② 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 ③ 放弃每一个生命, ④ 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⑤ 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抢救生命,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采集病毒样本……
① ② ③ ④ ⑤
A 无论 还是 都不 除非 才
B 不管 还是 绝不 哪怕 也
C / 以及 都不 即使 都
D 或者 或者 都不 纵使 也
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表现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首先是对待病人,通过年龄大小的差异来体现他们的无差别对待,所以“无论……还是……”“不管……还是……”两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均可。“以及”“或者……或者……”是客观陈述,不能体现其强调的无差别对待。排除C、D两项。“绝不”强调的重点是本来的情形,不存在有其他可能的情况出现。“都不”强调所有情形的否定。“哪怕”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是假设关系。“除非……才……”是条件关系,放入原句中不合逻辑。综合以上分析,答案选B项。
解析:“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强调两方面(休、戚)的关联。此处使用不当,应改为“息息相关”。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航天局发布三幅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金色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距离火星表面330千米的高度拍摄。
B.武汉大学设置赏樱绿色通道,为广大抗疫医护人员提供精品赏樱游园路线及专人专程接待服务,尽情享受一场纯美的樱花之约。
C.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制定《反虐待动物法》的议案,希望推动相关法律尽快出台,从法律层面对虐待动物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D.《乡土中国》是一本关于旧中国农村社会特点进行探讨的论文集,书中所讲的乡土中国,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一种社会体系。
答案:C
解析:A项,句子成分残缺,“距离火星表面330千米的高度”是拍摄的位置,所以前面缺少介词“在”,应在“距离”前面加上“在”。B项,偷换主语,句子的主语是“武汉大学”,而“尽情享受一场纯美的樱花之约”的主语偷换为“医护人员”,可在“尽情”前加上“让他们”。D项,搭配不当,“关于……进行探讨”搭配不当,可把“关于”改为“对”。
二、思考与探究
5.文章结尾部分写道,“一个有声的中国,一个流动的中国,一个重焕生机的中国,令人感慨”,并提及“180年前的庚子年”“120年前的庚子年”,认为“100多年的历史记忆,仿佛一部时间简史”。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结尾部分的高妙之处。
参考答案:略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