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1 《论语》十二章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1 《论语》十二章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3 14: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单元
5 《论语》十二章
语 文
2022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了解背景】
孔子从小就对“礼”感兴趣,年轻时便精通“礼”,曾到东周向
老子问“礼”。孔子30多岁时就已经很有学问,在诸侯国中有
了一些名气。35岁时,为避鲁国内乱,孔子去了齐国,齐国没
有任用他,他又回到鲁国。50岁时,孔子被鲁定公任用。他
在政事上很有作为,在外交上也取得了成功,鲁国的风气很
快大有改善,这是孔子政治上最得意的一段时期。但鲁定
公最终怠于政事,对孔子等人也轻慢起来,孔子于是带领学生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和教育弟子,以此而终。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其时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重新建立井然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他一方面教授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面对“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的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希望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关链接】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3.特殊句式
(1)人而不仁,如礼何( 固定格式,如……何 )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介词结构后置 )
(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宾语前置 )
4.记诵有关名句
(1)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2)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正确理解孔子的礼、乐、仁德等观点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为什么将“仁”与“礼”“乐”放在一起谈论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仁”是前提,“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没有仁德的人,不懂得“礼”“乐”的意义,没有内在的规范,也就没有外在的制度文明。
2.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什么“闻道”大于“生死”
参考答案: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道”是什么。“道”是客观规律,是天地之正则。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在于人类能认识世界,能掌握自然规律,并能利用掌握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闻道”很重要。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宇宙中的真理,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这正是“君子”的追求。
3.如何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段话的字面意思是: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担子很重大吗 到死方才停止,难道不是路途遥远吗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士人要有博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推己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善天下。这样的责任,需要一生去实践,去奋斗。
【任务二】 体会君子立身处世之道与学习的意义
1.对“如何学习”这一问题,孔子有多次阐述,如“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这两句话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是对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从《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知,“小子何莫学夫《诗》”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因此,“就有道而正焉”和“学夫《诗》”是修养自我的两个阶段,也可以视为两种途径。
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告诉我们如何达到君子人格的至理名言。那么,“文”和“质”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鄙俗。后天习得的文采,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君子。
课堂活动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请探讨“仁”的含义。
参考答案:“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要在生活中做到“仁”,就要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也就是说,想要达到“仁”的境地,就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约束自我的行为。而这种约束,不是外在的强压管制,而是自我的要求,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眼、耳、口、手四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就达到“仁”的要求了。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论语》的语言艺术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从文本形式上看,是“重在记言”的语录体。
1.语录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示性。
《论语》中辑录的孔子语录,多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和启示意味。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句子言简意赅,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给人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感觉,并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得到后世的推崇。
2.对话的语言口语色彩鲜明,自然亲切。
《论语》不同于官方语言和文献语言,它是孔子与弟子教学、谈论的片段。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而由人乎哉 ’”“小子何莫学夫《诗》 ”这些语句,大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读起来亲切自然,有一种面对面交谈的感觉,这种口语化的辑录方式不仅有助于理解语意,还能让后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对话气氛,体会圣贤的教诲。
另外,《论语》的语言简洁明快,表达准确,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多说一句,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多用一个字,可谓惜言如金。比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高度概括了学《诗》的好处。
【素材挖掘】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贡在孔子的学生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才能,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子贡又善货殖,为后世商界所推崇。“端木遗风”就是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子贡可谓忠实践行了“富而好礼”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格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才华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也十分突出。孔子对子贡讲的这一席话,很有针对性,是提醒子贡不要恃才傲物。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匡正 
虚饰,浮夸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知晓,明白 
实践,从事 
条目,细则 
称赞,称许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A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B项,“而”都是连词,前者表假设,后者表顺承。C项,“乎”都是语气助词,都表疑问语气。D项,“也”都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3.给下面画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A.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可根据虚词和对称句断开。“夫”是句首语气词,其前断开;两个对称句“己……人”中间断开;“可谓”前断开。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答案:(1)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 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2)孔子道:“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5.将下列语句补写完整。
(1)《论语·里仁》中说:“          ,          。”由此可以从“义”“利”两个角度区分君子与小人。
(2)《论语·阳货》中孔子高度评价《诗经》作用的语句是:“                    。”
(3)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孔子告诉他:“      !          ,          。”
答案:(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二、思考与探究
6.阅读下面的故事,谈谈你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周容《小港渡者》)
参考答案:这个故事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