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三单元
8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语 文
2022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认识作者】
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他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深入生活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3部半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演说词、散文等。其著名作品有描写劳资矛盾的《艰难时世》和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双城记》。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了解背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
【故事梗概】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经典名著之一。小说的故事情节如下:
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后来,母亲改嫁,继父谋得斯通凶残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女仆的兄弟佩格蒂先生家里。佩格蒂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莉和汉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了一段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继父家。然而继父不但常常责打他,甚至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母亲去世后,继父立即把年仅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大卫从此过起了食不果腹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特西小姐。
贝特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威克菲尔的女儿爱格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的合伙人希普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思。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拜访佩格蒂一家。已经和汉姆订婚的艾米莉经受不住阔少爷斯蒂福思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佩格蒂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莉。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潘洛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爱格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潘洛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朵拉是个容貌美丽、头脑简单的“洋娃娃”。贝特西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律师并导致贝特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服罪。
与此同时,佩格蒂先生和汉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福思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莉,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启程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汉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了岸边,原来是诱拐艾米莉的斯蒂福思。艾米莉被汉姆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回到澳大利亚后,她终日在劳动中寻找安宁,并且终身未嫁。
大卫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上了重病,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地出国旅行散心,其间,爱格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爱格妮斯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特西、女仆佩格蒂愉快地生活着。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咄咄怪事: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2)屈尊俯就:委屈对方俯下身将就你。有“对方高人一等,看不起人”的意思。
(3)局促不安:举止拘束不自然,心中不安。
(4)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能忍耐,在得志的时候能施展才干、抱负。
(5)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6)邋遢:不整洁;不利落。
(7)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一个人。
(8)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9)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居然 竟然
辨析:两个词语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居然”的语气较重,大多用于说话人不希望事情发生的情况下,可用于主语前。“竟然”的语气较轻,强调事情的终结性,重点告诉人们事情的结果,用于主语后,不用于主语前。
例句:①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
②能容纳1 000张床位,具备新风系统、负压系统、急救室、污水处理、食堂、水电气网,并要满足2 000医护人员住宿的武汉火神山医院竟然在十天内建成了!
(2)自食其果 自食其力
辨析:两个成语都有要“自我承担”的意思,但词语的意义和感彩有较大不同。“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自食其力”,指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自食其果”贬义色彩较重。
例句:①“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
②是因为我过早地自食其力,米考伯太太弄不清我的年龄呢,还是由于她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总得找个人谈谈……这一点我一直不太清楚。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把握小说的情节与环境描写
1.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写了怎样的故事
参考答案:课文节选部分详细描写了变成孤儿后的大卫当童工的经历以及他与房东米考伯夫妇的交往。
2.小说中描写的“我”的工作是什么 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我”的工作是挑拣那些完好的酒瓶子,洗刷干净后,再用来盛酒。“我”所在的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地方狭窄,房舍破旧,到处是污垢和腐臭,老鼠成群乱窜;“我”的工友是三四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色苍白的穷孩子。
3.“我”租住的米考伯先生的家及其家人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住宅破破烂烂,楼上的房间内空空荡荡,一件家具也没有。米考伯太太面目消瘦、憔悴,米考伯先生债务缠身,全家靠典当度日,生活困窘但不失善良,捉襟见肘中偶尔也乐观豁达。
【任务二】 鉴赏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运用的手法
1.从课文内容看,大卫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大卫是个孤儿,少年时孤独无助,遭继父遗弃,在环境恶劣的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打工谋生;他善良、诚挚、聪明、不甘于堕落,在与米考伯先生一家的交往中,学会了关爱他人,懂得了怜悯,学会了在困境中如何顽强乐观地生活。
2.米考伯先生是课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如何看待这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米考伯先生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囹圄。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塞德克的高等法院监狱时,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从他对大卫的告诫中可以看出他又有善良正直的一面。这个人物对大卫的影响很大。
3.小说在刻画米考伯先生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找出其中三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外貌描写。作者写“我”初次见到米考伯先生时,他是“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三言两语,一个经济拮据,却喜欢装成“文雅的气派”的米考伯先生的形象便跃然纸上。②语言描写。“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色彩鲜明,表现了米考伯先生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③动作描写。“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这些描写表现了米考伯先生的自信乐观。
4.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故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的情节,使情节更为紧凑,便于直接抒发情感。“我”既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也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展示了米考伯先生等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更能表达出作者对小人物遭遇的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课堂活动
《大卫·科波菲尔》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通过对课文节选部分的阅读,你认为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体现在何处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如“每当回忆起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我也不知道,我替这些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中,有多少是被我想象的迷雾笼罩着的记得十分真切的事实”。另外,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如课文中对米考伯先生及其太太的描写,让人同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对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描写,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现实主义手法
在英国小说史上,狄更斯是现实主义文学领域最醒目的一面旗帜。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他用逼真而动人的文笔,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形象,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和冲突,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狄更斯秉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传统,真切自然地描绘小说中的一切要素,无论是琐碎的细节还是隐秘的内心感受,都力求做到还原真实,避免夸张;把小说人物放到历史背景的大环境下进行塑造,力求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说服力。事实上,主人公大卫的形象与作家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狄更斯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当然更有深度,更有真情实感,写起来也更得心应手,而读者读起来自然也就更具感染力。
【素材挖掘】
●规划未来。《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他对未来盲目乐观,总想靠运气过上好日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结果因欠债入狱。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了沉痛的忏悔,所以他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 了”。
●同情他人。虽然大卫是一个孤儿,10岁就被继父抛弃去做童工,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是他并未因此泯灭同情他人的善良之心。在他看到米考伯太太家“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外”,“食物间里真是连一点儿渣子都没有了”时,赶紧掏出自己仅有的两三先令,真心诚意地要求米考伯太太收下。在米考伯先生被关进监狱后,大卫多次到监狱去探望他,并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悲伤。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咽”应读“yè”。
B
2.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答案:B
解析:“洒脱”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第一个横线处用来评价歌德的字迹,应用“潇洒”。“狂放不羁”强调不受约束;“特立独行”强调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第二个横线处形容尼采的性格,与前文的“最怪异”一致,应用“狂放不羁”。“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第三个横线处与“板正”“木讷”一致,应用“拘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总结这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竞技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始于1983年的春晚,逐渐成为中华儿女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道盛宴,许多人早早地吃过年夜饭,守候在电视机旁,目的就是为了看春晚。
D.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的现象,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
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树立起”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B项,搭配不当,“提升”和“意识”不搭配;C项,重复赘余,删去“目的”或“为了”。
4.下面的文段选自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刻画的是一个渔民的形象,请指出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并简要概括渔民的性格特点。
他受了伤。我从我站的地方看见他脸上有血;但是他绝没想到这一点,然后像先前一样出发了。这时他向破船前进,时而随高山上腾,时而随深谷下降,时而没入起伏的泡沫,时而浮向岸的方向,时而浮向船的方向。他艰苦地勇敢地挣扎,距离算不了什么,但是海和风的力量使得那挣扎可怕。他终于挨近那条破船。他离得那么近,再向前迈进一步,他就可以抱住它了。就在这时,一股绿色的高山一般的海水,由船的那一面移向岸上,他似乎一下子跳了进去,船也不见了。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渔民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二、思考与探究
5.《大卫·科波菲尔》描写了大卫的奋斗成长经历,他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他始终牢记着姨婆教导他的“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十二字人生信条。请课外阅读这部小说,结合有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十二字人生信条的理解。
参考答案:略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