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复习与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归省(xǐng) 欺侮(wǔ) 戛然而止(gā)
B.冗杂(yǒng) 战栗(lì) 愈捶愈烈(chuí)
C.亢奋(kàng) 恣意(zì) 奇伟磅礴(bó)
D.行辈(háng) 挑剔(tī) 纨绔子弟(ku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二项是( )(2分)
A扫墓 晦暗 躁热 照例
B凫水 纠葛 稀罕 过瘾
C.骤雨 涌跃 明晰 悠扬
D.流磺 摩登 闲逛 年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随着音乐指挥家的手势落下,悠扬的乐曲夏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没在美妙的音乐中。
B.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电于阅读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使传娩书店举步维艰。
B.凌晨四点的街道,空旷而安静,这种状态持续了至少一个半小时左右。
C.青少年学生正是迷恋书籍,对百科知识孜孜以求的阶段。
D.无论我走到哪里,每逢春节.我都会想起我的母亲。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悬( )(2 分)
A.我们在田野放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C铁人三项赛包括哪些项目 什么时候在我市举行 老师逐一做了回答.
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下 ,谁也扶不起你。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外)
A《社戏》选自《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B《回延安》是现代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写的一首现代诗。
C《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D. 《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等,代表作品还有《南泥湾》《一坛血》等。
7,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6 分)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向的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1)请从修辞角度,贯析画线句子。(3分)
(2)写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某个场景。(要求,运用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50字左右)(8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 分)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出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散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摩欧美,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延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19世纪。在英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2 分)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副对联。 (2 分)
无处 随时 不清风 动来 举起 消酷暑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安塞腰鼓》选段,完成9~13题。(12 分)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农杉。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倒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主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9.“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 分)
10.为计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2分)
1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平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8 分)
12.“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1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14 分)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锤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灵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大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妈妈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妈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着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
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早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 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14.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3 分)
15.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 分)
16.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 (2 分)
17.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18.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5题。(22 分》
薄荷
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家里西屋药房的柜子上放着一瓶薄荷做的药片,父亲曾给我吃过,凉凉的底色里竟藏着辣。我悄悄把那薄荷片吐了,之后再路过那满沟的薄荷,开始有几分厌烦。
对薄荷的感情,现在想来,和对故乡的感情竞有几分相似。那时候,人是小小的,心却大得很,轻狂得不行,热热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简单素朴,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腻烦。
后来到底出去见识了,从小城到大城,又到了天子脚下,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器世界,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会想起曾经令人腻烦的宁静乡土,还有光阴里一丛丛宠辱不惊的薄荷。
到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的“薄荷”二字会无端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生活日用品,不知道什么时侯都换成了薄荷味的。出门时手包里会塞上一小包薄荷味的口香糖,并不为吃,只为能常常看包装上那片绿绿的薄荷叶。
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天太热,他把一盆盆青郁郁的薄荷小心放在刚下过雨的浅水沟里。水沟虽不太干净,可那薄荷却越发的青茂。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
卖花人笑着告诉我,薄荷一点不娇贵,好养得很。
从乡村出来的我当然知道薄荷的脾性,薄荷是乡下人的植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多半是没有矫情的习惯的。
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宁的青碧。
之前,家里的窗台上已养着好几盆薄荷了,还有几瓶剪下枝养在清水里的。可是,当出门碰到薄荷,总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温暖,会不由自主地驻足问候。不忍心擦肩而过,错过这缘分,便要带回去一些养着。
家里那人笑我,你呀,这是要在窗台上养出一片故乡嘛。
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
19.阅读全文,请筛选出薄荷的特点。(3 分)
20.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2 分)
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
21.第一段中“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意思是作者 。原因是 (4分).
22.依据文章内容,理解倒数第二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23.结合全文内容,作者对薄荷情感变化的词语依次是:漠视、 、 、 (3分)
24.请简要分析倒数第三段的作用。(4 分)
25.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4 分)
三、作文(50分)
26.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你曾经与谁约定 又将这份约定镌刻在何处
请以《镌刻在 的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A 6.A
7. (1)句子运用了排比及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形象地表现了安塞腰鼓的艺术美。
(2)示例:看那风中的树木,时而如战土匍匈前进,时而像诗人仰天长叹.时而如画家凝神聚力时而变换姿势,令人感到一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8. (1)示例一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2)示例:举起随时消酷暑,动来无处不清风
9.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10.动静相衬,更能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
11.不可以。“似乎”表猜测语气。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没响过的意思.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12.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13.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音.光彩和力量。
14.麦客夫妻勤劳朴实、踏实青干,配合默契.任劳任怨、自食其力.努力奋斗。
15.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句中将刺眼的阳光比喻成扎人的麦芒,又写田野里不见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气,更表现了麦客夫妻的制麦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麦客们的吃苦耐劳以及勤劳朴实。
16.“女人”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表现了庄稼人最淳朴的感情,就是希望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获得粮食,养活一家老小;“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表现了女人对能种大片麦田的土地的费扬。
17. (1)插叙,补充交代了麦客夫麦来自深山的情况,解释了他们外出当麦客的原因。
(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麦客夫妻对奶奶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呼应了开头。
18.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赞扬了麦客们的勤劳朴实以及踏实青干的美好品质。同时结尾又慨叹现代机械碾碎了麦客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
19.宠辱不惊:清新,清静;好养,不娇贵。
20.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欢欣(欢喜、兴奋、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失落到极点。
21.不稀罕薄荷薄荷太普遍,味道不怎么样,“我"对它太熟悉
22.对薄荷的喜欢,对家乡的依恋热爱
23.厌烦(腻烦)亲切热爱(喜爱,答“爱上”"不得分)
24.帮助作者理解了小姨眼中光的意味,丰富了薄荷意象的内涵,升华了作者依恋故乡.向往清静简单素朴生活的主题。
25.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索索朴朴过日子的方式。认同。慢节奏生活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或:不认同。快节奏生活能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26.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