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9.2 《项脊轩志》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9.2 《项脊轩志》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3 15:2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项脊轩志
语 文
2022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认识作者】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了解背景】
归有光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固然因其狭小,如在项脊之间,但是他也把“项脊”作为自己的别号(自称“项脊生”),追念先祖归道隆曾经居住在太仓县项脊泾的情感也十分明显。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然而,幼年丧母,少年科场不利,家庭衰败,中年丧妻,隐痛重重。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项脊轩牵系着作者最思念的人,牵系着作者和家族的许多事,它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项脊轩是作者喜悦和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
【相关链接】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志”或“记”属于“杂记类”文体,这种文体常常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其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写“书斋记”(如《项脊轩志》),可以写“书画杂物”(如《核舟记》),可以写“亭台名胜”(如《喜雨亭记》),等等。在描写对象时,形神兼顾;写法多样,随物赋形,言而有序。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1)词类活用
(2)古今异义词
①室仅方丈
古义:一丈见方。
今义:平方丈;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
②往往而是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
·
·
·
(3)重要虚词
4.记诵名句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简要概括《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一间小屋→项脊轩
两种感情→可喜,可悲
三世变迁→祖辈,父母辈,自己
四位亲人→先大母,妪,先妣,妻子
多件小事→物是人非,深情难忘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参考答案:明线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暗线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文章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对家庭衰败的哀痛。次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再写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最后写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项脊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把这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贯串起来,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
3.课文结尾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结尾一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融入了作者无限的感伤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往事、亡妻的追怀。作者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容貌,听到妻子的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作者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结尾一句,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任务二】 分析细节,感受情感
1.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读书轩中的场景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描绘一个有鸟相伴、有月相照、四寂无声、风影婆娑的理想书斋生活场景,展现了一个闲适清幽的生活环境,寄托了对往日闲适、静谧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2.作者主要通过哪些细节来写祖母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写祖母,主要抓住她看望并鼓励孙子读书的感人场面。她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诙谐,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子的疼爱和关心。临去时,以手阖门,喃喃自语,细致生动地刻画出祖母内心的喜悦和对孙子的期盼。而后祖母“持一象笏至”,再三嘱咐,激励孙子为改变整个家族的现状而发奋读书。祖母的这些语言、动作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些细节看似平淡,实则感人肺腑,使祖母的音容笑貌、神态举止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全都跃然纸上。这些都表现了祖母对作者的怜惜、爱护、殷切期望,同时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未能改变“读书久不效”的家庭境遇的悲痛。
课堂活动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琐事,但我们读来却感觉情真意切,催人泪下。那么,你认为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哪个更能表达浓烈的情感 为什么
观点一 我认为非常之事更能表达非常之情。震撼人心的大场面总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触动人的内心世界。像“岳母刺字”的故事,我们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岳飞母亲的爱国之心,更能深刻地理解岳飞受到家庭影响而日后产生的种种爱国壮举。
观点二 我认为,情感的表达不在于场面的大小,也不在于事情的轰动程度。要想表达浓烈的情感,首先这种情感必须是真挚的,矫揉造作是不能感动人的。其次,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可以通过细节描写传情达意;也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景物等描写来传达浓烈的情感;当然还可以直抒胸臆,采用呼告的方式抒发炽热的情感。
观点三 我认为平凡之中见伟大,描写日常琐事更能表达出浓烈的情感。如《项脊轩志》一文中描写母亲、祖母、妻子,写的都是一些寻常小事,但读来却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提示: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项脊轩志》——忆平凡琐事 抒人间至情
1.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本文虽然明显是两部分,不是写于同一时期,而同一时期又叙写各种不同的琐事,但并没有给读者松散拖沓的感觉。相反,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篇的脉络,因此,那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2.善于用细节和场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抒发感情。
写母亲,只再现了当年她叩门问饥寒的情景,以表现母亲的慈爱。写祖母,则只抓住赠“象笏”这件事,以表现祖母的关怀以及对“我”的期望。写亡妻,并不直接说如何思念她,只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种植的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两个字,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
3.语言清淡,不事雕饰。
本文在叙事上以白描见长,抒情亦以素朴为主。如在写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十分真实感人。一见面,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又诙谐,真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之情。临去,祖母“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欣慰以及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至极,但感人至深,“令人长号不自禁”。同时,作者也准确地勾勒出了一位慈祥的出身于官宦之家的老人的形象。
4.善用叠字,更富美感。
本文善用叠字,如“寂寂”“呱呱”等,使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朗读起来,音韵和谐,更富美感。
【素材挖掘】
●人间有爱:项脊轩这间书房里有着母亲“儿寒乎 欲食乎 ”的嘘寒问暖;见证着祖母“他日汝当用之”的疼爱与鞭策;有着与妻子夫唱妇随、琴瑟和谐的甜美。小小项脊轩,牵系着作者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B项,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①②④⑥为名词作状语,③⑤为名词用作动词。故选B项。
3.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的“之”同为音节助词,可不译。A项,代词,指象笏。B项,动词,到,往。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B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平方丈;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C项,古义:农历每月十五。今义:表约数。D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去世的祖母。
B.“东宫”,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借指太子。
C.“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D.“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答案:D
解析:D项,“来归”指“嫁到我家来”。
二、思考与探究
6.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句始,作者用了“轩”这个名称,而在此之前,都是称“室”。为什么 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略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