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四单元
13 自然选择的证明 宇宙的边疆
语 文
2022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认识作者】
1.达尔文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进化论的出现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产生极大影响,猛烈冲击了当时支配思想领域的神学观念。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之一。
2.卡尔·萨根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萨根在天文学的多个领域如金星的温室效应、火星的季节变化、地球生命起源、核战争对地球环境的长期影响及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除专业研究工作外,他长期致力于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撰写和制作了大量科普作品。大型科学电视系列片《宇宙》及配套书籍《宇宙》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
【相关链接】
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等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身份、经历、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解说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口语化。解说词的对象广泛,读者或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差别很大。解说词要尽量顾及各个人群,要通俗易懂,易于为广大读者或听众所接受。它不仅让人看、让人听,有的还供解说员讲,因此解说词要口语化,读来上口,听来入耳,不用生僻的书面语。
2.针对性强。解说词是针对实物、图片、画面等进行解说的,是以解说对象为依据的。解说词绝不能脱离解说对象另起炉灶。
3.文艺性强。许多解说词除了有口语化、针对性强的特点以外,还具有文艺性的特点。这类解说词给解说对象以生动、形象的描绘,用诗一般的语言打动读者或听众。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2)好大喜功: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3)无垠:没有边际。
(4)磅礴:(气势)盛大。
(5)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6)人才济济:形容人才很多。
(7)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趋向 取向
辨析:“趋向”和“取向”都体现了一定的方向。前者指朝着某个方向发展,趋势;侧重于归向等。后者指选取的方向,指立场或态度。
例句:①这个工厂由小到大,由简陋趋向完善。
②现代人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这种繁多的娱乐生活的背后透视出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2)奄奄一息 岌岌可危
辨析:两个词都有“十分危急”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侧重于危险。
例句:①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
奄奄一息。
②春秋初期,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国当时的形势岌岌可危。
(3)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辨析:两个词都有“小”或“少”的意思,适用对象略有不同。“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
例句:①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②地球的变化对月球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于生活其上的人类来说,则事关重大。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阅读《自然选择的证明》,把握思路
1.文章前两段明确提出了自然状况下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部分内容包含哪两个基本观点 论述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部分内容包含以下两个基本观点:(1)生物变异是普遍性的;(2)自然条件下的变异非常微小,但可以逐渐积累并产生巨大效果。论述的依据就是:自然变种的存在以及地理种、亚种、变种等的难以判定。
2.课文列举了哪些事实和现象来证明自然选择学说
参考答案:课文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包括物种与变种的关系、物种的灭绝、优势物种的规模扩大等生物现象,大量生物变异、古生物演变的地质记录及生物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等事实。这些现象和事实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证明理论的依据。第一类,某些现象和事实就是作者理论分析的对象,比如,第11段,用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解释种种地质记录的事实,用演变论解释化石的性状能体现物种在世系链中的位置,用共同祖先说解释已经灭绝的生物可与现生生物一样进行分类,用生存竞争解释古老类型在分类谱系上常处于现生类群之间的位置,用适应说解释体制上的退化现象,用世系关系解释近缘类型长期共存。
第二类,作者依据基本原理展开推理,得出结论,事实材料便成了证明这些结论的依据。比如,最后一段,按照遗传变异学说进行严密推理,推论具有亲缘关系的生物分布,总结“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这一法则,而生物亲缘关系地理分布的事实就成了有力的依据。第三类,作为解释原理、证明观点的补充依据。比如第13段举出更多的生物地理分布的自然现象,证明迁徙观点和生物变异理论。
【任务二】 阅读《宇宙的边疆》,关注宇宙知识,梳理讲述顺序
1.作者如同一位优秀的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依次了解了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以下三点好处。①跳出宇宙,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②空间上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2.今天,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探索行为有怎样的看法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的;但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人类有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人类以渺小的身躯和短暂的生命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使人类的生活具有了伟大的意义。
课堂活动
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提示:可以就文中提及的宇宙知识或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分析。
观点一 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人类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宇宙更深处的奥秘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宇宙无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亦无止境。
观点二 人类是幸运的,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一边创造着地球文明,一边又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擅长推理论证,逻辑严密
——《自然选择的证明》赏析
作者擅长推理论证,展示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第10段用了两个逻辑推理。第1句,由前提“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推出其杂交的后代遗传了父母的特性,遵循同样的法则。第2句,由前提“物种是独立创造的”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推论应该是“杂交的后代无法遗传父母特性,不具有相似性”,而事实却是具有相似性,以此来证明特创论的荒谬。再如最后一段,连续运用演绎推理,从遗传变异的一般原理进行逻辑推理,提出生物地理分布上的一些推论,而自然界的事实证明了这些推论的正确性。
作者主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大量多重复句的运用,尤其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这几类复句的综合运用,体现出逻辑的严密。比如,“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句话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体现逻辑推理关系。“由于”表述前提,“所以”表述推理的结论;前提又表现为递进关系的复句。科学论著中常有多重复句,在阅读时要注意分出层次,分析各个分句的语意关系,理解其中的逻辑。
优美的语言 生动的解说
——《宇宙的边疆》赏析
本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奥秘、宇宙久远的历史。
运用比喻,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向大海涉足”。把地球上的人比作“尘埃”,用“尘埃”的小来衬托出宇宙的大、宇宙的浩渺。
运用拟人,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文章的语言充满感情,具有文学色彩。如“只要一想起宇宙……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用“晕眩战栗”来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那种激动的心情。再如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用排比句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刻抽象的科学知识解说得浅显易懂、具体可感而又充满趣味。
【素材挖掘】
●耐得住寂寞——沉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达尔文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审慎而严谨。到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他为此做的研究工作已历时二十余年。
●已知与未知:正如卡尔·萨根在《宇宙的边疆》中引用赫胥黎的话所说:“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亦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个体而言,生命是短暂的,知识是无限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勇于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整个人类而言,则应该正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用智慧和知识探索宇宙的奥秘。妄自尊大,为利益而杀伐不休,就显得有些浅薄和无知了。人类应该做的,难道不是正视自我,正视世界,分秒必争,向未知进军吗 勇于进取、勇于探索,人类才会不断发现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C
解析:A项,“俘”应读“fú”。B项,“徊”应读“huái”。D项,“暂”应读“z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同样的,某些类型在生物演化的各个阶段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退化的生活习性,而在体制上发生了退化。
B.可是科学发现,宇宙不但茫无际崖、辽阔瑰丽,不但可以为人类所了解,而且,从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和宇宙息息相关。
C.“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许多有识之士为此惮精竭虑,大声疾呼,我们切不可置若罔闻。
D.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密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
答案:A
解析:B项,“茫无际崖”应为“茫无际涯”。C项,“惮精竭虑”应为“殚精竭虑”。D项,“神密莫测”应为“神秘莫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A项,好大喜功: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不合语境。可改为“好高骛远”。B项,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使用正确。C项,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此处适用对象用错。D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此处为褒义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达尔文花费巨大心血写成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C.每当雾凇形成,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美丽仙境。
D.从整个宇宙来看,不但它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答案:C
解析:A项,“解决”与“风险”搭配不当,应改为“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和需要克服的风险”。B项,成分残缺,应在“被恩格斯”前加“该学说”。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但”应移至“它”之后。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 。 , 。 。 。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
①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
②海水是迷人的
③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④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⑤我们还乡心切
⑥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⑥②③⑤④ C.④①⑥⑤②③ D.⑥④②①③⑤
答案:A
解析:根据文段可以明确判断③应紧接①,可排除B、C两项;根据最后“我们的夙望”来看,⑤应在最后,①应紧挨文段开头,所以选A项。
二、思考与探究
6.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存在许多质疑的声音:投入巨资发展高风险的航天项目,是否值得 用这笔钱来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来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来改善生态环境,不是更好吗 你对探索太空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略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