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2010-201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考试及答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地区2010-201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考试及答案(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06 16: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九年级
第一学期期末模拟题㈢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湍急(tuān) 镌刻(juān) 称职(chèn) 应分(yìng)
B.确凿(záo) 宿儒(sù) 颓唐(tuí) 殷红(yān)
C.恣情(zì) 停泊(bó) 哽咽(gěng) 亵渎(duó)
D.剔透(tī) 冗杂(yǒng) 拮据(jū) 雕镂(lòu)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C.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B. 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 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 姜堰自然资料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4.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因为人口基数大,劳务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B.前不久有一篇文章,详细地展现了一个流氓恶棍在伏法前16年横行乡里的罪恶,其行径实在令人发指。
C.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有必要制订社区文明公约.
D.李老师退休前一年的夏天,学校特意安排他到疗养院去休养了半个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之习辞者也(学习) 心乐之(以……为乐) 火烧令坚(用火)
B.罔不因势象势(依据) 楚人怜之(爱怜) 以尽吾齿(年龄)
C.小大之狱(案件) 一厝朔东(同“座”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
D.学而不厌(转折连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
盖余之勒且艰苦此(大概)
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方格里。(4分,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另加1分)
真谛 美不盛收 井然有序 以身作责
绸密 大事渲染 两全其美 鞭辟入里
雄踞 白鹤晾翅 断章取意 一视同仁
改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1)-(6)每小题1分,(7)-(8)每题2分)
⑴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目见不如足践。
⑶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⑷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⑹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登飞来峰》中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清”哲理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陋室铭》中描写环境优雅,令人神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 “黑云压城欲摧”中的“黑云”比喻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诗的最后两句引用了典故,试分析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中学对该校初二的学生就“焦点访谈”和“幸运52”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焦点访谈 幸运52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29% 71% 80.5% 19.5%
①概括地说,统计表反映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5分)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填对三处即可)(3分)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_______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__________酒店结识_________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__________(金眼彪)夺回__________;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__________;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长篇小说《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4分)
⑴班级将举行一次“赛诗会”,如果你来组织这次活动,你准备怎样组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荷”为主题,分小组合作编一份“文学手抄报”,你给小报拟的名字是什么?将设计了哪些栏目?(至少列举三个)并就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3分)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宏景《答谢中书书》)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急湍甚箭( ) (2)四时俱备( )
15.翻译句子。(4分)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中的作用。(2分)
17.比较这篇文章在写山水景色的异同。(2分)
(二)生命与气候(林道之) (15分)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水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有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18.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爱如山(18分)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22.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4分)
“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父亲”对“我”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24.“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邃、绵长。请你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4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 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处去闯一闯。”后来,戴维 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这位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帐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请以“最好的礼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感情等等。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2)文章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B 6.A
7.胜 则 稠 义
8.略
9. (1)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诗人引用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10. 答:①喜欢“幸福52”的学生远远多于关注“焦点访谈”的学生。(大意对即可)
②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关注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多数学生不关注社会问题”或“青少年学生特别钟爱娱乐节目”之类意思也可)
11.(1) 西门庆 十字坡 孙二娘 施恩 快活林(孟州道) 行者
(2) 答案:保尔·柯察金 在病榻上写作 朱赫来 红军保尔走上革命道路
12.略
13.(1)要求点明节日名称和相应习俗,并说出其寓意。答案示例: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2)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酌情给分。
14.(1)胜过 (2)季)
15.(1)略 (2)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水里的鱼儿争着游来游去。
16.内容上:概括富春江水的特点;结构上,总领下文写景。
17.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辞藻华丽,充满美感而富于含蕴。二者都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后所写,可称双璧。不同点是《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写景;本文则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
18.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19.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本文说明内容是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进化的前提是时间的推移。
20.“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能删去。
21.温室效应得到控制,气温升高的速度减缓。人类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或:温室效应加剧,气温进一步升高。人类活动增强,植被减少。或:温室效应与严寒期交替出现。主要看动物和植物哪一方占上风。
22、(3分)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②要我喝茶;③带我看庙画(意思对即可)
23、(分)害怕、理解、怜惜 严厉、期盼、敬畏(意思对即可,每小题2分,答错一处扣0.5分)
24、(3分)答题要点:严厉,慈爱,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神往(所举的例子能说明父亲的性格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25、(2分)用寒冷、寂静的晨境,渲染一种父子离别时凄清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之情。(意思对即可)
26、(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内容或语言评析,言之有理即可。(内容2分,语言通顺1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