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2.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3 16: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语 文
2022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了解背景】
1963年5月2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制订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相关链接】
《毛泽东著作选读》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分上下两册,共58.2万字。由于《毛泽东选集》只收录毛泽东1949年以前的著作,而且篇幅较大,中共中央于1960年曾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在普及毛泽东思想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少重要著作没有选入或者只节录片段。1986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重新编辑出版两卷本的《毛泽东著作选读》,选编毛泽东1921年至1965年间的著作68篇。其中选自《毛泽东选集》的有51篇;《毛泽东选集》以外的,包括在本书中首次发表的著作有17篇。这部著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提供了一个普及读本。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固有:本来有的;不是外来的。
(2)究竟:结果,原委;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毕竟,到底。
(3)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本质、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
(4)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反映 反应
辨析:“反映”,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通常指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化学反应;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应”的范围没有“反映”广。
例句:①诗集以雄安新区建设为背景,从多个侧面反映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进程、文脉传承和风土人情。
②由于当天大风将路口的临时红绿灯刮倒,他怕影响其他司机看信号灯而将红绿灯扶起来并固定好,他说做这些是自己本能的反应。
(2)正确 准确
辨析:“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准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正确”重在事物的性质,强调没有错误;“准确”重在行为方式或效果,强调没有误差或偏差。“正确”可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具体或抽象事物;“准确”多用于计算、测量、语言表达等方面。
例句:①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②自觉置于党和国家大局下来思考和认识,准确把握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和要求。
(3)反复 重复
辨析:“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颠过来倒过去,翻悔;(不利的情况)重新出现;重复的情况。“重复”,(相同的东西)又一次出现;又一次做(相同的事情)。“重复”次数比“反复”少。从对象比较,“反复”多指不同的动作或事物多次出现。“重复”指相同的动作或事物再现。
例句:①高考临近,高三女生小璐却反复发烧,昨日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化脓性扁桃体炎导致的。
②对于澳大利亚方面有关人士的类似的说法,我们已经多次回应了,这里我不再重复了。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明确文章观点,梳理作者思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种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通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从“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结尾。点明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的意义。
3.文章论述了哪四个问题
参考答案:第一,批判了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错误,论述了只有社会实践,只有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才是正确认识的来源。第二,具体分析了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前一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后一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第三,论述了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即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四,论述了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任务二】 分析文本内容,赏析语言特色
1.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三个问题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摄全篇,同时包含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2.作者为什么否定“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 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因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两问两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得很通俗,口语化,略含讽刺意味,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可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
参考答案: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必须再把它“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于是就产生了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特别重要是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4.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用明白无误的词语表达深奥难懂的理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呢
参考答案:①从标题上看,用了一个问句,从读者认识上的疑难的症结提出问题,引人深思。难懂的哲学命题被通俗地揭示出来了。②从开头看,提出三个问题并简单给出答案,用的是群众最为熟悉的语言,表达的却是极其严密的哲学观点。第一问是总领、应题,答案在最后,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后面两问,是对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不搬用名词术语,深入浅出。③从行文用语看,文中使用了三组相应的概念:“存在——思想”“实践——认识”“物质——精神”。这三组概念在表达哲学观点时,有时是相通的,有时使用范围和特定内涵又有一定的差别。
课堂活动
作者为什么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作为文章标题,而不用“认识论”或者“认识与实践”等作为标题
提示: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及特色的赏析。
观点一 首先文章标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其次,标题用语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用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观点二 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通俗易懂,比“认识论”之类的题目更易理解。文章行文也通俗易懂,文与题风格一致,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所谓准确,从语言本身来看,就是用词贴切,造句合乎语法习惯,说话有层次。从逻辑的角度看,就是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具有逻辑性。文章开头写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里用了两个“只能”,起到了限制作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唯一的,回答非常肯定,特别是后一个“只能”,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的道理。又如:“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这句话中的“正确思想”含义较广,不同世界观的人,或世界观相同但站的角度不同的人,解释都会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果不说清楚,会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作者用了“代表先进阶级”这个定语,使“正确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使读者能准确地去理解、把握作者所要讲的道理。句中的“一旦”是个不确定的词,对“被群众掌握”起限制作用,表达了“正确思想”变成“物质力量”的重要条件这层肯定意思。
【素材挖掘】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A项,lěi/lèi,zhèng/zhēng,huá/huà;B项,shuō/shuì, ě,dòu/dǒu;C项,diào/tiáo,qiáng/qiǎng,shí;D项,jué/ ào,liàng/liáng,xuē。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答案:C
解析:C项,“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于句中感彩不当。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① 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 ② 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 ③ 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 ④ (姜夔《白石诗说》)。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A
解析:第①处为直接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内,排除B、C两项;第②处为间接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外;第③处引用的内容已经成为原文的一部分,后面不用加逗号;第④处其后已经有了句号,此处只用引号即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总是要变的,认真改造会变,不认真改造也会变,可见进行思想改造对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B.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了第二篇序言。
C.要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坚定,那么他即使工作能力很强,也不应该被委以重任,因为他迟早会出大问题。
D.由于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导致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被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下降。
答案:B
解析:A项,不合逻辑,可改为“认真改造会变好,不认真改造会变坏”。C项,主语位置不当使得语意混乱,可改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是理想信念不坚定,那么即使工作能力很强,也不应该被委以重任,因为他迟早会出大问题。D项,滥用介词“由于”造成主语残缺。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   ,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实现思想。
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
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
④人不但有思想
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
A.③①④②⑤     B.④②⑤③①
C.③④②⑤① D.②⑤③①④
答案:A
解析:通读所给的五句话,第③句能与前文衔接;第①句紧承第③句,由此得出答案即可。
二、思考与探究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是《改造我们的学习》还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都告诉我们一个普遍道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理论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那么,你能列举出哪些著名的理论联系实际而取得成功的例子
答案:略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