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 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 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三体》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
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集中笔墨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臆测。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4分)
5.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红袍
刘 泷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颌一丛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形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另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籍。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他巡视一遭后,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6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 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儿,一位衣着得体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6 0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 !”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聚集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10万元涨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
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有名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 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吗干吗,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的党支部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限,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紧巴!”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断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远的石屋命名为“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暗示了下文孔远会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
B.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美好的愿望。
C.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他趁机购买这块鸡血石,说明他具有贪财贪利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D.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沉稳自信地加价,既显现了这块巴林鸡血石的价值非凡,也显示了他作为小镇奇人“相石”一绝的特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是肖像描写,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和相石艺人的特征。
B.写孔远的两件雕艺作品《甜蜜》和《安居乐业》,都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真的蜜蜂和蜗牛的到来表现孔远雕艺的高超绝妙。
C.“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运用动作描写表达出人们对鸡血石的志在必得。
D.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的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侧重于表现孔远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
8.家乡铜台沟村的党支部书记找到孔远,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5分)
9.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义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淮南,每为先锋。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 ”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以功加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藩。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开皇十年,进位柱国。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寻徙封城阳郡公。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后出怨言,上闻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大业中,其妻宇文氏为孽子安远诬以咒诅,伏诛。
(选自《隋书·李彻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
B.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
C.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
D.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则称为“世子”。
B.“爵”,即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C.“可汗”,最早是蒙古与突厥等游牧部落中对首领的尊称,类似汉语的天子或皇帝。
D.“上疏”,是臣民用文字向皇帝或官长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彻才干卓著。在征讨吐谷浑时,因战功被赐爵位;在平定淮南时,他每次都充当先锋;平定淮南后,他负责安抚刚刚归顺的人,很得他们的欢心。
B.李彻文武双全。高祖时,朝廷选拔正直而有文才武略的人当晋王的僚属辅佐,因李彻是前代旧臣,且武艺高强,就下诏让他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C.李彻历来备受重用。宇文护把他当作亲信,周武帝赐他爵位,后来李彻又奉命掌管晋王府的军事,隋高祖也在侍臣们面前流露出对李彻的爱惜之情。
D.李彻军功赫赫。在与突厥的战斗中他与李充率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大破突厥,其可汗沙钵略也对隋称臣,后来又增援突厥,使得阿拔闻讯而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 ”其见重如此。
(2)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幽居冬暮①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①李商隐入仕后遭人猜忌,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只是做些幕僚工作。此诗是李商隐罢盐铁推官后,在郑州闲居时写下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羽翼摧折的鸟儿比喻遭受挫折的自己,以“寂寞”概括自身感受,交代了作者身心交瘁的状态,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颈联中的“暮”字和诗题中的“冬暮”照应,既是写冬季日短、暮色很快来临的情景,也是写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进入了衰颓的晚境。
C.尾联卒章显志,感叹自己早年时就怀有匡国济世之志,却难以实现,令人愤懑,其中“匡国分”使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超越了个人私情,升华了主旨。
D.作者使用“晓鸡”“寒鹜”“急景”等意象勾勒画面,表情达意,和柳宗元的《江雪》一样表现了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15.试从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3)《书愤》中“ , ”一联,抒发了作者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刹那间,我感动不已。我在 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须提供了 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于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皇皇气象,这是天意 这是缘分 ( ),不由得对这座古塔肃然起敬。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琢磨 必须 延续
B.捉摸 必须 延伸
C.捉摸 必要 延续
D.琢磨 必要 延伸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棵树是根系非常发达的植物,随着树渐渐长大,其根系进入塔的缝隙。”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19.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字。(4分)
20.以下为2019年11月某日天气预报,请写一个小结,内容包括天气特点及生活提示,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40个字。(4分)
大家好,我们一起来关注天气情况。一股威力十足的冷空气正在活动,在今后3天它会雷厉风行,一路南下,席卷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各地降温幅度将会达到6到8摄氏度,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将会达到10到12摄氏度。明天华北和东北等地降温明显,在华北的很多地方,最高温度将会降到10摄氏度以下。雨雪的范围也将会进一步扩大,预计今天晚上到明天,西南地区到黄淮江淮等地将会出现降水,四川盆地将会出现中到大雨,黑龙江、吉林等地将会出现大雪天气。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 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 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三体》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
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集中笔墨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答案:D
解析:A项,科幻小说对具体情节会有细致描绘,但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方面显得“细致不足”。这是科幻题材小说自身原因导致的,而不是“无暇”。B项,原文材料二说的是“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不用力”并不是“随意”。C项,无中生有,材料二中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学排斥刻板文风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答案:C
解析:C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提到“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这里,并没有将传统文学的细腻表达与科幻小说的阅读快感进行比较。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臆测。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答案:B
解析:首先明确材料二的观点,然后分析各选项。由文中“可见”一词及其内容来分析,材料二的观点是“科幻小说……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A项,谈的是科幻小说定义的问题;C项,涉及的是作家对自己作品的建构权利;D项,说的是科幻文学的题材基于古典科学,与材料二观点相反。因此,答案为B项。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解析:材料二开篇提出“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用问句的形式开篇,引出后文探讨的对象。接着,材料将一般小说与科幻小说进行对比,以《三体》为例,并引用卡勒的说法,对观点进行了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综合材料来看,作者认为,科幻小说不必在意文学性,对前文的说法提出了批驳,因此,材料先立再驳。
5.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不合理。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是基于文学史建构起来的,已经形成相对封闭的审美惯性,不适用于评价科幻小说这种文类;②科幻小说依托科技发展,长于构建幻想的新世界,给读者提供一种惊奇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新的“文学性”。
观点二:有一定的合理性。①科幻小说毕竟还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类;②科幻小说可以借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在细节描写、叙事形式探索和情节模式等方面取长补短。
解析:答案可以不同,但必须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要做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如认为不合理,就要探究科幻小说与一般小说的不同之处,如材料中提到的“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等。如认为合理,就应分析科幻小说与一般小说的共同之处,材料中提到“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可结合材料中的这类信息加以阐述。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红袍
刘 泷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颌一丛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形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另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籍。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他巡视一遭后,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6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 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儿,一位衣着得体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6 0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 !”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聚集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10万元涨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
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有名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 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吗干吗,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的党支部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限,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紧巴!”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断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远的石屋命名为“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暗示了下文孔远会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
B.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美好的愿望。
C.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他趁机购买这块鸡血石,说明他具有贪财贪利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D.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沉稳自信地加价,既显现了这块巴林鸡血石的价值非凡,也显示了他作为小镇奇人“相石”一绝的特点。
答案:C
解析:C项,“说明他具有贪财贪利的特点”理解有误。小说写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但是朋友并不相信,孔远通过购买证明了自己的正确。小说是从侧面写出了孔远相石的能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是肖像描写,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和相石艺人的特征。
B.写孔远的两件雕艺作品《甜蜜》和《安居乐业》,都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真的蜜蜂和蜗牛的到来表现孔远雕艺的高超绝妙。
C.“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运用动作描写表达出人们对鸡血石的志在必得。
D.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的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侧重于表现孔远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
答案:A
解析:A项,“比喻修辞手法”分析有误。这句话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8.家乡铜台沟村的党支部书记找到孔远,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并把款项捐给村民建楼的情节。②丰富了人物形象。这一情节展现了孔远具有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
解析:孔远最后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是因为家乡铜台沟村的党支部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并把款项捐给村民建楼,可以看出这一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前文说到孔远只卖掉了大红袍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但家乡有需要时,孔远二话不说,把剩余的“大红袍”卖了,把款项捐给了村里,可以看出孔远的高贵品质,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同时这一情节和时代联系起来,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9.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义 (6分)
参考答案:①楼的形状是按那断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红,用“大红袍”命名楼的名字,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②是对“大红袍”的主人孔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做出的巨大贡献。
解析:楼的形状和颜色都是按照“大红袍”设计的,命名为“大红袍”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的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同时也写出“大红袍”的主人孔远为家乡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是对孔远的一种赞美和感激。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淮南,每为先锋。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 ”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以功加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藩。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开皇十年,进位柱国。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寻徙封城阳郡公。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后出怨言,上闻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大业中,其妻宇文氏为孽子安远诬以咒诅,伏诛。
(选自《隋书·李彻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
B.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
C.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
D.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
答案:B
解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句中的关键词句加以断句。句中“岁余”是时间状语,应与其后内容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左武卫将军”是名词,做“为”的宾语,由此选择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则称为“世子”。
B.“爵”,即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C.“可汗”,最早是蒙古与突厥等游牧部落中对首领的尊称,类似汉语的天子或皇帝。
D.“上疏”,是臣民用文字向皇帝或官长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D
解析:D项,“上疏”一般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即奏章。而臣民用文字向君主、官吏进言是“上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彻才干卓著。在征讨吐谷浑时,因战功被赐爵位;在平定淮南时,他每次都充当先锋;平定淮南后,他负责安抚刚刚归顺的人,很得他们的欢心。
B.李彻文武双全。高祖时,朝廷选拔正直而有文才武略的人当晋王的僚属辅佐,因李彻是前代旧臣,且武艺高强,就下诏让他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C.李彻历来备受重用。宇文护把他当作亲信,周武帝赐他爵位,后来李彻又奉命掌管晋王府的军事,隋高祖也在侍臣们面前流露出对李彻的爱惜之情。
D.李彻军功赫赫。在与突厥的战斗中他与李充率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大破突厥,其可汗沙钵略也对隋称臣,后来又增援突厥,使得阿拔闻讯而逃。
答案:B
解析:B项,原文中,让李彻总管晋王府军事,是因为“数持军旅”,而非“武艺高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 ”其见重如此。
(2)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
参考答案:(1)皇上对侍臣们说:“怎能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 ”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2)左仆射高颎被治罪后,李彻因一向与高颎交好,因此被疏远猜忌,不再被重用。
解析:第(1)句中,“安”,怎么;“见”,表被动。第(2)句中“素”,一向;“善”,交好。
参考译文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李彻生性刚毅,有器量才干,仪表魁伟,多有武艺。大冢宰宇文护把他当亲信,继而授他殿中司马,累次升迁到奉车都尉。周武帝时,李彻随皇太子西征吐谷浑,因有军功,赐爵为同昌县男爵,食邑三百户。周宣帝即位后,李彻随韦孝宽巡行平定淮南,每次都当先锋。淮南平定后,李彻被授为淮州刺史,安抚那些刚刚归顺的人,很得他们的欢心。
隋高祖接受禅位称帝后,加授他上开府,转任他为云州刺史。一年多后,调他当左武卫将军。晋王杨广镇守并州后,朝廷选拔正直而有文才武略者当他的僚属辅佐。皇上因李彻是前代旧臣,多掌军旅,诏令李彻总管晋王府的军事,并晋其爵为齐安郡公。当时蜀王杨秀也镇守益州,皇上对侍臣们说:“怎能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 ”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第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进犯边塞,皇上命令卫王杨爽为元帅,率部打击敌人,命令李彻为长史。官军在白道遇上敌军,行军总管李充对杨爽说:“现在,沙钵略全数调遣国内的军队,占据险要之地,必然轻视我军无所防备。用精兵袭击他,可以破敌。”杨爽听了他的话。诸将大多怀疑,只有李彻赞成这一计谋,请求与他同行。李彻于是与李充率精锐的骑兵五千,出其不意,袭击敌军,大破突厥。沙钵略丢下所穿的金甲,从荒草中潜逃了。李彻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臣。不久,沙钵略被阿拔侵犯,上疏朝廷,请求增援。朝廷以李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敌。阿拔闻讯逃走。部队回来后,又让李彻兼任行军总管,驻扎在平凉以防备胡人袭扰,封李彻为安道郡公。开皇十年,李彻升为柱国。晋王杨广转而镇守淮海后,任命李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为德广郡公,不久改封城阳郡公。
左仆射高颎被治罪后,李彻因一向与高颎交好,因此被疏远猜忌,不再被重用。李彻后来口出怨言,高祖知道了召他去,在卧室内命李彻共宴,酒席上谈到平生之事,当日赐鸩毒,李彻死去。大业年间,他的妻子宇文氏,因被逆子李安远诬告有咒诅之事,被杀。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幽居冬暮①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①李商隐入仕后遭人猜忌,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只是做些幕僚工作。此诗是李商隐罢盐铁推官后,在郑州闲居时写下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羽翼摧折的鸟儿比喻遭受挫折的自己,以“寂寞”概括自身感受,交代了作者身心交瘁的状态,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颈联中的“暮”字和诗题中的“冬暮”照应,既是写冬季日短、暮色很快来临的情景,也是写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进入了衰颓的晚境。
C.尾联卒章显志,感叹自己早年时就怀有匡国济世之志,却难以实现,令人愤懑,其中“匡国分”使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超越了个人私情,升华了主旨。
D.作者使用“晓鸡”“寒鹜”“急景”等意象勾勒画面,表情达意,和柳宗元的《江雪》一样表现了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答案:D
解析:D项,“和柳宗元的《江雪》一样表现了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错误,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作者理想不能实现的感伤情绪。
15.试从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6分)
参考答案:①对仗精工。体现出李商隐律诗的特点,“晓鸡”对“寒鹜”,“惊”对“守”,“树雪”对“冰池”。②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晓鸡惊树雪”的“惊”字,疑天明也,寓意作者不忘进取;“寒鹜守冰池”的“守”字,寓意作者身处苦寒,不改节操、志向。③即景抒情(融情于景)。“树雪”“冰池”照应题目“冬”,家禽晓鸡“惊”、寒鹜“守”,既是作者眼前所见,又是作者抒发进退两难的凄楚、感伤之情的凭借。
解析:颔联中作者以晓鸡和寒鹜自喻:晨鸡报天晓,喻进取;寒鹜守冰池,喻退处。两句诗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其中有哀怨,有酸楚,而且紧扣诗题中的“冬”字,即景抒情。颔联中“晓鸡”对“寒鹜”,“树雪”对“冰池”,对仗精工巧妙,同时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3)《书愤》中“ , ”一联,抒发了作者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1)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2)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刹那间,我感动不已。我在 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须提供了 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于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皇皇气象,这是天意 这是缘分 ( ),不由得对这座古塔肃然起敬。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琢磨 必须 延续
B.捉摸 必须 延伸
C.捉摸 必要 延续
D.琢磨 必要 延伸
答案:D
解析:“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捉摸”。“琢磨”,思索,考虑。表示反复思考,应用“琢磨”。“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多作状语。“必要”,形容词,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多作定语。用“必要”更合适。“延伸”,延长,伸展。“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延伸”更合语境。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棵树是根系非常发达的植物,随着树渐渐长大,其根系进入塔的缝隙。”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画横线句是描写性的句子,而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描写对象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描绘出古塔与大树相互依存的画面,而且其语言风格与整段文字协调一致。而改写后的句子是说明性的,可以客观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但缺乏文学色彩。
解析:可以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与整个语段的关系角度分析。
19.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字。(4分)
参考答案: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解析:括号前是对鸟、树和塔形成的风景的描绘与赞美,括号后是“不由得对这座古塔肃然起敬”,据此分析,所填内容应表达“我”的心情。
20.以下为2019年11月某日天气预报,请写一个小结,内容包括天气特点及生活提示,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40个字。(4分)
大家好,我们一起来关注天气情况。一股威力十足的冷空气正在活动,在今后3天它会雷厉风行,一路南下,席卷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各地降温幅度将会达到6到8摄氏度,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将会达到10到12摄氏度。明天华北和东北等地降温明显,在华北的很多地方,最高温度将会降到10摄氏度以下。雨雪的范围也将会进一步扩大,预计今天晚上到明天,西南地区到黄淮江淮等地将会出现降水,四川盆地将会出现中到大雨,黑龙江、吉林等地将会出现大雪天气。
参考答案: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大范围的降温、降水或降雪天气,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和出行安全。
解析:题干要求“内容包括天气特点及生活提示”,天气特点需要从文段中概括,“生活提示”可自由发挥,但要注意语言风格与原文段保持一致。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参考答案: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解析:①搭配不当,“发生了”与“增长”搭配不当。③句式杂糅,“根据……显示”句式杂糅。⑦“截止”使用错误,其后不能带时间词语。⑨“16%的人群”中“人群”使用不当。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特别需要强调的是:①“改变”在文中一定要体现出“显著的变化”;②对“变化”要有辩证的认识。作文时要紧扣“世界与我们”的关系而写,可以写“我们如何改变世界”,也可写“世界如何改变我们”,还可以写“我们对改变世界”的各种态度。由于本次作文立意广泛,写作空间较大,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只要讲清“世界与我们”的关系即符合题旨。切忌将“我们”狭隘地理解为只能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