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

文档属性

名称 地下森林断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0 19: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唐 诗人宋之问有诗曰:
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
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
--《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
浙江杭州人。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8年。  
成为专业作家。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
时代精神。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
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
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
不会屈服,
绝不屈服啊!”写作背景字词学习
瘠薄
沉湎
孱弱
浩瀚无垠:
隐姓埋名:
愤懑
万籁俱寂(jí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chán)软弱无能。yín形容广大;繁多。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mèn):气愤,抑郁不平。(lài):形容非常寂静。
yǐn按照下列提示将课文分为三段探访地下森林所产生的疑问;
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过程;
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 ——1~2
——3~20
——21~27埋下伏笔。 三问:
惊奇、感叹。一、探访地下森林所产生的疑问?作者的惊讶与感叹 “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大自然“多么不公平啊”;
“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它遭受了 “不幸”,“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1、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
2、你从哪里飞来?
3、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
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第二人称“你”:
直接抒发强烈感情 “地下森林断想”断想:片断感想。《现代汉语词典》
“断想”似乎是根据某种情况判断、断定和想像。2、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
得到了哪些帮助? 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帮助: 不公: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 时间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
反复 强调和加强语气该怎样读?火山爆发前 火山爆发后 阳光的无情和不公
“长空的大风”“洁净的山泉”“山顶的鱼鳞松”对幽谷友好对比 真正描写幽谷里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的,仅是19至20两段,是不是写得过于简略呢? 极写环境的险恶和生命的艰辛

映衬地下森林的生命力的神奇伟大 为什么行将结束才描写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 突出地下森林在黑暗中艰辛、险恶的经历
突出它的“品格”3、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 点题语句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会屈服啊!” 不怕命运不公平,努力,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坚忍终会造就成功。
优秀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生长。
黑暗,更加使人追寻光明。
小草得阳光关爱,也没有成为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