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西省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研讨A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山西省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研讨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20 19: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2张PPT。运城市实验中学20个学生必做实验20个学生必做实验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力学)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力学)
3.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力学)
4.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热学)
5.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学)
6.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电学)
7.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学)(1)基本操作类:7项20个学生必做实验 8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力学)
9.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
动摩擦力 (力学)
10.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力学)
1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电学)(2)测定性实验:4项20个学生必做实验(3)探究性实验:9项12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学)
1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学)
14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热学)
1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光学)
16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光学)
1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学)
18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学)
19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电学)
20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学)解读课程标准细化科学内容条目,确保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要求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特性.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试题特点:
(1) 稳 定
(2) 全面(考点)
(3) 生活气息浓郁解读课程标准增加了物质状态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温度测量工具解构命题法则14.如图所示是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的情景,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D )
A.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的转化相同
B.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
C.壶盖和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烧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解构命题法则15.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3所示,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
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
机械能
C.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
量转化相同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
形成的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1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冬天玻璃上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D.深秋草木上白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考查升华、凝华、液化、熔化现象的识别.试题特点:
(1)以考凝华、液化现象的识别为主,兼顾熔
化、升华。
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升华、凝华、液化、熔化现象的识别.试题特点:
(1)以考凝华、液化现象的识别为主,兼顾熔
化、升华。
(2)沸腾、蒸发有点孤单,熔化、凝固(图像)
点寂寞。
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升华、凝华、液化、熔化现象的识别.试题特点:
(1)以考凝华、液化现象的识别为主,兼顾熔
化、升华。
(2)考点沸腾、蒸发有点孤单,熔化、凝固(图
像)有点寂寞!
(3)“拼盘”式呈现,“点缀”式考查。
类型一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命题角度:
(1)考查摄氏度的规定及对不同温度的体会.
(2)通过实例考查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联系生活考查温度计的种类及使用方法区别.热胀冷缩 37.8 [解析]体温计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一样,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数时要分清分度值. 类型二 蒸发 命题角度:
(1)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有制冷作用.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例2  [2012·茂名] 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四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研究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时,要控制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类型三 沸腾 命题角度:
(1)观察沸腾现象和图像描述.
(2)绘制水的沸腾图像.
(3)水的沸腾特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热胀冷缩 水银 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 96 98 [解析]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
(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
②当温度到达98℃后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的温度即为沸点,此时水吸热但温度不变.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类型四 熔化和凝固 命题角度:
(1)识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
(2)晶体的熔化、凝固条件及特点.
(3)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B[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C、D选项中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C、D不是晶体,因此排除;图像A表示物质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图像B表示物质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解读课程标准学生必做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解构命题法则30.2012年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C )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幻影
C. 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解构命题法则15.如图所示,“神八”和“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成功对接,“神九”也将于2012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汇合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轨道转换过程中,“神八”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B.对接成功后,以“神八”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C.火箭上升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看到“神八”上的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1)判断自然中、生活中的各种光射现象
(2)探究平静镜成像特点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试题特点:
(1)试题情境鲜活,注重基础,难度适当。
(2)考查形式多样:选择、填空、作图、实验与探究。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稳中有变, 变中
有“新 ”,注重过程与方法。20个学生必做实验(3)探究性实验:9项12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学)
1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学)
14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热学)
1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光学)
16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光学)
1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学)
18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学)
19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电学)
20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命题角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成像现象.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和光污染.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则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和物大小相等 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解析] (1)本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方便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都会成像,而且玻璃越厚,两个像之间的距离越大,为了使所成的像尽可能靠近,所用玻璃板越薄越好.(2)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要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另一根大小相同的蜡烛,看到它和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则所成的像与后面的蜡烛无法重合.(4)本实验除了要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要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因此接下来的操作是: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类型二 光的反射 命题角度:
(1)判断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2)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例2  [2012·无锡]小明用如图5-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图5-3B[解析] A中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B中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样板B与ON和板A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符合题意;C中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D中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反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解读课程标准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对折射现象的明确要求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18.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A)
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解构命题法则试题特点:
(1)以选择题为主,灵活多变,角度巧妙,活而不难,魅力四射。
20个学生必做实验(3)探究性实验:9项12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学)
1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学)
14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热学)
1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光学)
16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光学)
1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学)
18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学)
19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电学)
20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学) 例  [2012·连云港]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 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小于 大于 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解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速度测量的实验教学要求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读课程标准修订特点 简单机械特别强调了对杠杆探究的实验要求实验稿修订稿2.2.6 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
杠杆的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
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
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1)杠杆的分类
试题特点
(2)呈现方式稳定
(3)考查知识点多20个学生必做实验(3)探究性实验:9项12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学)
1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学)
14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热学)
1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光学)
16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光学)
1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学)
18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学)
19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电学)
20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命题角度: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2)区分杠杆的三种类型及其应用.
(3)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单的计算题.(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右 力臂 1 B解读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条目更为详实具体,内容要求不变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1)阿基米德定性判断
(2)物体浮沉条件的灵活运用.试题特点:
(1)试题命制紧扣《课程标准解》,稳中有变,
变得精彩,试题活不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较高。
(2)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开始试题选项所涉
及的知识不再单一,呈现出考点多样化。
类型一 浮力及其大小命题角度:
(1)认识浮力,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大小.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生活实例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内容.
(4)简单浮力的分析及计算问题.
(5)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物体所受的浮力.
(6)利用浮力知识来进行密度测量.
(7)实验法求解物体所受浮力.1 密度 下沉 类型二 判断物体的浮与沉 命题角度:
(1)利用受力分析判断物体的浮沉.
(2)利用密度比较判断物体的浮沉.
(4)图像描述物体浮沉时的受力.A类型三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命题角度:
(1)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2)利用浮沉条件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3)根据物体的浮沉状态求物体受到的浮力.A[解析]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C、D错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深潜器收缩,体积减小,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变小,所以受到的浮力变小,所以A正确,B错误.有关浮力计算的口诀:解读课程标准细化科学内容条目,确保教师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要求解读课程标准合并了内能热量的相关条目,明确了认知能量转换的方式解构命题法则15.如图所示,“神八”和“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成功对接,“神九”也将于2012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汇合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轨道转换过程中,“神八”受到了平衡力
的作用
B.对接成功后,以“神八”为参照物,“天宫一
号”是运动的
C.火箭上升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看到“神八”上的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
旗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机械能及其转化命题角度:
(1)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
(2)通过实验探究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3)列举生活实例,分析物体动能、势能之间的相
互转化情况.[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的知识.动车匀速上坡,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不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A选项错误.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选项不符合题意.滚摆自下而上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选项符合题意.火箭加速升空,动能、重力势能都增加,D选项不符合题意.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增加了密度测量的实验教学要求20个学生必做实验 8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力学)
9.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
动摩擦力 (力学)
10.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力学)
1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电学)(2)测定性实验:4项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 测量型试验分为: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
直接测量型实验,就是使用实验仪表、仪器直接测量,如长度、时间、电流,电压、质量的测量等。
对直接测量型实验要求三项:
(1)熟悉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和方法。
(2)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所使用的仪器的:测量范围;
最小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等。
(3)实验时会根据仪器的使用要求进行实验:
①会正确读数,会正确记录仪器、仪表的示数和实验
数据,有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②会正确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解构命题法则间接测量型实验:就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熟悉的器材测定一些物理量而进行的实验。如测量密度、小灯泡的电阻、电功率的测量都属于间接测量型实验。
要完成这些实验,必须理解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明确实验的条件、步骤和过程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测量。
间接测量型实验试题通常考查下列五项能力:
①对测量器材调节、读数;
②设计一些关键步骤,特别是一些关键步骤顺序 ;
③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等;
④总结的出实验过程中各种做法的目的和作用;
⑤总结设计思路,在测量工具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
未知物理量的测量思路。 解构命题法则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属于间接测量型实验。在《课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学生必须会正确选择仪器、仪表,正确操作与读数,并能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测量固体或液体的密度”是我省中考实验试题中的两大支柱之一。年年考,分值大,这符合课表要求。也成了我省中物理考试题的特色。
解读课程标准对欧姆定律的认知要求一以贯之:理解问题: 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 (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项目。20个学生必做实验问题: 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 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项目。20个学生必做实验黄恕伯老师(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解构命题法则解读课程标准 关于探究型式3.4.2 知道电压、电流
和电阻。通过实验,探
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
关系。理解欧姆定律。(2)通过实验探究电
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
行简单计算。 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