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凡高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这是在前七册教材中从未出现的欣赏方式。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八百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学习他的那种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能用简单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 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板 书 设 计 画家凡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问你们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吗?那他的作者是谁还记得吗?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凡 高及他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1、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凡高
文森特 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 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 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欣赏凡 高的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想过知识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创设情境,利用动手尝试,是学生初步感受用笔用色的不同,引发学生对笔触与色彩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信心观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新授实践: 1、通过短片说说你了解画家的哪些信息?反馈 2、分组欣赏:凡高一生创作了几百幅作品,我们把它分成四类,即自画像、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四、反馈:(1)自画像:你了解这两幅画的创作背景吗?(2)从笔触、色彩、人物神态等方面对比两幅自画像,谈谈你的感受。(3)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你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人物画:作品画的什么人;从人物形态、笔触、色彩、创作背景等方面,谈谈你的认识。用一段文字表达感想。用上面方法欣赏风景画:静物画:五|、教师总结:凡高的一生是悲剧性的,在他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留下了八百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他窘迫的生活状况与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相互映衬,使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引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5、教师小结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想过知识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创设情境,利用动手尝试,是学生初步感受用笔用色的不同,引发学生对笔触与色彩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信心观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运用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