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北京)《第12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北京)《第12课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5 21:4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 第十二课《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我的课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为学生设计和建构学习框架,使教学环节设计更趋于科学性和学科化。采用学习单的形式利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一个易于掌握的知识框架。本课教学设计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分析、体验等研究,进一步学习线造型的方法。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深入地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写生过程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习惯和线造型能力,为学生熟练的掌握线造型的方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学科第八册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课,在全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侧重于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研究,利用线条对植物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通过法国画家雷诺阿和中国画家黄永玉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热爱大自然情感。激发学生用线造型表现植物的热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能力,例如他们在第七册中学习过《厨房一角》和《画画我喜欢的玩具》,学会用线条表现成组物体的遮挡关系,但在细节和前后的穿插时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学生在本课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欠缺生动:植物的叶片表现的缺少变化。
2.观察不细:叶片的翻转表现不出来。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及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与手段: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观察记忆和表现植物的特征,运用线造型生动的表现植物的遮挡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习惯、线造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感受,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过程,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通过观察和记忆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的运用线条生动的表现植物叶片的不同姿态及前后穿插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咱们身边今天多了些什么?
学生:各种植物。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画画我们身边的植物。(意图:激发学生课前学习兴趣,直接引入正题)
板书:我们身边的植物
(二)新授环节:
1.了解植物的特点
教师:要画植物,首先我们要了解植物,通过下面一段短片,你会对叶子有更深的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世界吧~
学生:观看视频。(意图:利用观察分析认识植物的叶片形状不同,通过对叶片的局部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突出了本课重点,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教师:从刚才的短片中,你都了解到了植物叶子的哪些内容?谁愿意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板书:叶子形状: 针形、掌形、心形、椭圆形、圆形、马褂形
叶脉排列方式:网状叶脉、平行叶脉、分叉状脉
叶子生长特点:互生、对生、轮生
教师:你身边的植物它的叶子是哪种形状,叶脉是什么样的,生长又有什么特点?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植物,完成学习单活动一的内容。
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完成活动一内容。
教师:谁来介绍下你身边的植物?
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单回答
2.初步尝试表现叶子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外形及生长特点,接下从你身边的植物上找出一片叶子,你能不能试着画一画?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觉得存在哪些困难?一分钟时间,完成学习单活动二的内容。(意图:通过学生尝试画一画叶子,初步掌握画叶子的方法,认识植物的种类不同,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它的特点,分解教学难点。)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样的叶子?
学生:介绍自己画的叶子。
教师:没有画完的同学,你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学生:说出自己在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翻转的叶子不知道怎么画。
教师:首先看到一片叶子,先观察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你们看这片叶子,随着它的生长的方向的不同,就有了翻转变化,怎样在绘画中体现叶子的翻转变化呢?我们应该先画出前面这部分,再画出被挡住的部分。外边缘的部分我们可以用粗线条表现,里边的线条可以用稍微细点的线条表现。
3.看书,解决穿插、疏密
教师:除了注意叶子的翻转及朝向变化,我们看看大画家在表现植物的时候,他还注意到了植物的哪些问题?打开书第24页,欣赏作品,中国画家黄永玉的玉荷,把你认为重要的启示用笔划下来。
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
总结:除了翻转、朝向变化,还要注意叶子的疏密、穿插的变化。
教师:在处理枝干的疏密和穿插时,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我们来看一看学习单上活动三的植物,这两个枝干是怎样穿插生长的,你能够用线条表现出来么?
学生:完成活动三内容。
教师:通过观察,老师发现我们同学基本有三种画法,你觉得哪种穿插最能体现这盆花的遮挡关系?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前后关系:根在前面,肯定是挡住后边的枝干了。
十字交叉:我们用双线表现植物的时候,被遮挡住的线条不画出来。
出示植物图片,对比,哪幅作品疏密处理的好?(解决取舍问题)
总结:如果我们画的植物的叶子很多,可以在画的过程中,适当的取舍,表现出疏密变化的植物。
出示植物图片,对比,哪幅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前后关系?(解决疏密、虚实变化)
总结: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使画面产生了虚实变化。
4.教师示范
教师:老师也特想画画我们身边的植物,请你认真观察看看我是从哪入手画这个植物的。我们先在纸上确定它的最高点、最低点,可以从上往下画,也可以从下往上画,今天是从离我最近的叶子开始画起,它的叶子形状是心形的,叶脉是平行叶脉。你看看老师是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的这个叶片?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把所有的叶子都提前画完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看看老师是怎么画枝干穿插的,我们所有的枝叶都是长在花盆里的,我们时刻要考虑在穿插的都要长在花盆里。看被遮挡的地方还用不用画了呢?一幅完整的植物就画好了。(意图:通过教师现场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学习植物的写生方法,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5.欣赏优秀作品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还可以怎样运用生动的线条表现植物的特点? (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欣赏图片
(三)艺术实践:
1.实践活动:认真观察身边的植物,用生动的线条表现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2.实践要求:一组、二组采用刮画形式
三组、四组采用色彩形式
五组、六组采用黑白线描形式
(四)展示与评价拓展: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家的作品,说一说,你认为哪张作业画得比较好?说说他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哪方面还需要改进?(意图:本着鼓励学生为主的评价策略,给予学生肯定,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通过小建议婉转的告诉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五)课后拓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写生盆栽植物的方法,盆栽的植物我们家家都有,可是我们很少用美术的观察方法去看它,这也是学习美术所具备的基本的能力。除了叶子的生长特点,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下植物的生长特点吧~(意图:拓展课外知识,认识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
(六)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对美术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灵活运用线造型的方法生动细致的表现出植物的特点。
3.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情绪与表现情况
本课教学中,提出少而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给学生时间,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并结合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特色:
1.注重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2.与学生为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