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北京)《第5课 中国画——学画猫头鹰》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北京)《第5课 中国画——学画猫头鹰》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5 21: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画—学画猫头鹰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年级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6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美术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作用,即通过美术学习共享人类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以课标为依据,本课以体现美术课程的传承价值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体现学习观和教学观,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支持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究中加深对笔墨色纸的了解,从而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开展小学国画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小接触并学习水墨画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是传承与发展中国画艺术的重要途径。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本册教材中的《中国画—学画猫头鹰》和《中国画—学画大熊猫》,都是运用中国画的绘画技法表现动物题材,与前一册教材中的《中国画—学画青蛙》一课,在内容的编排上有密切的关系。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国画—学画荷花》一课学了墨分五彩及锋与侧锋等用笔用墨方法。在知识点方面,本课在原有知识 基础上,通过表现猫头鹰,进一步学习墨的浓淡、干湿,以及墨破色、色破墨、浓破淡、淡破浓等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本课是小学阶段运用中国画技法表现动物题材的第二课。水墨表现猫头鹰,在中锋、侧锋、浓淡、干湿墨色的灵活运用上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猫头鹰身体各个部分,如眼睛、嘴巴、爪子,头部羽毛、脖子部分的羽毛以及身体羽毛等不同表现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尝试和体验:干墨、湿墨是如何产生的,由浓干墨到淡干墨,由浓湿墨到淡湿墨,毛笔里的墨色、水分怎样变化,以及中国画的毛笔、墨汁、宣纸和水之间产生的奇妙效果。除了教师恰当引领,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是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学生经过尝试和体验,才能真正有所感悟,掌握技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的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多次接触过国画的课程,对国画的知识与技法,如“墨分五彩”,中锋与侧锋的用笔方法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也对毛笔的特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已经可以根据讲授的知识绘制出简单的作品,但是学生还无法独立完成作品,再构图、画面的组织方面还不很熟练,对墨色的调配有时还不到位。 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的想象力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实践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安排大量的练习时间进行练习的,学生只有得到充分的联系这一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同时造型能力也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项目,这一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多多进行指导,纠正他们作品中出现的问题,重新帮助他们整理造型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还有个别的能力偏弱的学生更是课堂的重点关注点,他们的综合能力偏弱,就需要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更多关注他们的动态,及时的发现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以及迸发出的学习亮点,这都是他们继续学习的突破口。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活动,加强对中国画技法中笔墨关系的了解,能够提高运用干湿墨技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践的方法,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提高运用笔墨变化的能力,加深对中国画技法的了解,在观察和创作的过程中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在中国画中,用笔和用墨变化,带来各种效果的乐趣,感受中锋与侧锋、墨的干湿变化带来的意外效果,从而体验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伟大,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在千变万化的效果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干湿不同墨色,中锋、侧锋不同的用笔等中国水墨画语言,表现猫头鹰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干事墨色的运用。
4、教学流程示意
5、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情景 导入 二、 创设 情境 三、 发现 探究 (新授) 四、 艺术 实践 五、 评价 拓展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按要求将用具摆放整齐,上课师生问好。 一、分析猫头鹰的特点 1、上课前我们来听个叫声,哪位同学能听出来是什么叫声。 2、学生回答,引出猫头鹰。 3、教师出示两种不妨表现方法的猫头鹰,同学们分析哪种方法表现出了猫头鹰毛茸茸的感觉。 (学生通过“按按按”设备为学生认为正确的答案进行投票) 4、出示其他画家用中国画表现出的猫头鹰。 5、出示课题:中国画--学画猫头鹰 二、引导学生观察猫头鹰的特点: 猫头鹰眼睛大大的、圆圆的。 猫头鹰的嘴尖尖的。 头上有一对长长的耳毛。 头长的像猫。 2、猫头鹰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有“森林卫士” 之称。观看黄永玉先生的作品。 3、分析画家黄永玉先生是怎样用笔、用墨的。 4、总结墨的干湿变化与水分的关系。 5、复习墨的干湿变化是否掌握。 (学生通过“按按按”设备为学生认为正确的答案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这是个新知识,此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3、演示猫头鹰的画法: (1).毛笔蘸焦墨用中锋勾出猫头鹰的眼睛、嘴。 (2).用干笔调重墨画出耳朵、头顶,再用淡墨较干的笔把笔尖分开侧锋扫出猫头鹰的脖子。 (教师出示其他技法画的猫头鹰的耳毛。) (3).用湿笔蘸少许的墨,在盘中调出淡墨,然后再用笔尖蘸点浓墨,侧锋画猫头鹰的半椭圆形身体。 (教师出示其他技法画的猫头鹰身体。) (4).等身体半干时用浓墨点出猫头鹰头顶上和身体上的斑点羽毛。 (5).中锋画出猫头鹰的翅膀。 (教师出示其他技法画的猫头鹰的翅膀。) (6)用毛笔蘸焦墨勾出猫头鹰的爪子,用浓淡墨侧锋画出树枝。 (7).用藤黄加花青或墨点叶。 (教师边演示边提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实践任务:画一幅以猫头鹰为主要内容的 国画作品。 1、注意处理墨的干湿变化; 2、适当添加背景; 3、给作品起名。 辅导要点: 1.指导学生注意笔墨的运用。 2.指导不同方向的猫头鹰的绘画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添加恰当的背景。 请为你认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投票。 (学生通过“按按按”设备为自己认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投票) 学生点评自己认为画的最好的作品。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 教师为得票率最高的三名同学送上自己绘制的三张以“熊猫”为题材的三张作品。 评价:同学们,这三名同学获得咱们本节国画课的前三甲,他们熟练的运用了今天学习的干墨与湿墨表现猫头鹰的方法。他们获得老师的奖励当之无愧,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同学们请看这三张奖品,上面绘制的都是大熊猫,这也是我们下节美术课学习的内容,希望大家刻下收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资料,以便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准备上课。 倾听课件出示的声音,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 。 学生观察猫头鹰的特征,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欣赏黄永玉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用笔方法与用墨方法。 总结墨的干湿变化与水分的关系。 学生为自己选择的答案进行选择。 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学生为自己认为画的最出色的作品进行投票。 点评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 情景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出本节课的 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紧扣本课教学重点 直观示范突破本课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为自主创作做铺垫。 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解决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检验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本着“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原则。本课评价方式为自评、互评及师评。学生通过投票器进行投票,再由学生自己点评自己投票的作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点评。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趣味性、参与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姓名评价要素我真棒我能行再努力 学习过程事物的联想能力课上积极进行实践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知识技能加深对中国画中不同墨色变化的了解,能够提高运用笔墨结合完成创作的能力。情感态度课堂活动有兴趣愿意在课下继续学习中国画常规注重绘画习惯及卫生的培养
印章自评 根据小组内获奖卡情况评出最优小组
7、板书设计
昌平区六年以上非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中国画—学画猫头鹰
单位:昌平区城北中心三街小学
姓名:胡建奇
日期;20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