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虎头装饰》教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习活动不是教师硬性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建构自己 知识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实践训练为主线的课堂中,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不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真谛。 美术新版课程标准中倡导:美术课程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美术的独特价值:凸显视觉性;泥塑创作的实践性;欣赏作品、关注生活追求人文性;表达个性和创意的愉悦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技能,感受生活与美的联系,感悟民间工艺的精髓,创作实践自己心中的作品。
2.内容分析
《虎头装饰》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设计·应用”领域内容。老虎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在我国民间,老虎作为驱除邪恶、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有众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品流传于世。 本册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第3课《刻纸》、 “综合·探索”领域第16课《走访民间艺人》学习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和艺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一下《自己做玩具》,二上《不倒翁》等一些本领域课程和其他领域课程的学习中,对于民间美术并不陌生,知道这些民间艺术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吉祥、喜庆、健康、勇猛。 课上选择了生活中的真实老虎的头部照片,还有民间老虎题材的剪纸、泥塑、民间玩具等作品,观察比较、讨论分析,感受民间虎头工艺品的特色。学生用粘土、彩色纸盘进行虎头装饰的设计与制作,即可以让学生继承民间传统,又能让他们大胆创新,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增强审美情趣、培养设计能力。
3.学习者分析
已有的知识: 本课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他们对老虎非常喜爱,也对老虎有一定的了解。回忆生活中的虎鞋、 虎帽、虎枕等,知道一点虎头的含义,对本课有所帮助。由于本课运用粘土和纸盘制作浮雕效果的虎头作品,学生也非常有兴趣,这些都对学习本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现有的困难: 通过对比观察各种虎头装饰作品,学习简化、添加、夸张、变形等表现方法来设计装饰虎头。对泥条如何变化装饰、吉祥图案如何灵活应用、五官的大小比例及合理的摆放组合存在困难。通过直观观察、对比,小组探究、讨论和教师直观演示得以解决。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知识:观察、对比真虎与民间艺术虎头的不同,学习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了解虎的相关文化。 技能:利用粘土与彩色纸盘进行虎头装饰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设计与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了解民间老虎的表现方法,运用粘土和彩盘制作浮雕效果的虎头装饰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民间虎头装饰的了解与设计制作,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感受动手实践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中虎头装饰相关知识,学习利用粘土、彩盘设计制作虎头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的运用粘土和彩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花纹新颖、色彩丰富的虎头装饰品。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互评、教师点评。 自评:阐述设计的初衷,运用的技法。 学生自我评价:你觉得今天最满意的是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互评: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哪件作品表现民间工艺美术特点?
6.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表演引入,渗文化 学生表演《狐假虎威》成语故事。 狐狸仰仗老虎的什么特征? 借助图片感受老虎威猛的特征,思考:老虎哪些部位凶猛、厉害? 小结:老虎的牙齿、眼睛(眼神)看着厉害、凶猛,都在虎头部位。但是在艺人手中,虎头形象又是什么样子呢? 引出课题——虎头装饰 【设计意图:】感受体验激趣导入。通过演绎狐假虎威,观虎形象、强化学生头脑中老虎的形象,为后面的装饰做好准备。 环节二:观察对比,深探究 活动1: 欣赏实物作品,解决问题: 虎头发生了什么变化? 民间艺人为什么喜欢表现虎头? 现实与作品中对比观察,色彩、造型、图案的变化。(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单)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知识,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思索了解虎装饰在民间的深刻内涵和寓意。增强审美情趣,感知色彩装饰的效果。 活动2:学生反馈,发现方法——夸张、变形;颜色鲜艳、对比强烈;图案丰富。(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外形、色彩和花纹等方面对虎头装饰进行研究学习,通过直观观察、对比,小组探究、分析生活与艺术的不同,并掌握装饰虎头的基本表现手法,为学生创作和设计做铺垫,感悟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谛。 活动:3吉祥图案,寓意深(幻灯片) 作品中发现了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吉祥图案? 特点:色彩鲜明浓郁、造型饱满粗犷、既实用美观,又求吉纳祥、驱邪避害。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观察民间虎头工艺品,发现吉祥图案在作品中的运用,揭示民间虎头艺术的特点——寄托吉祥、美好愿望。 活动4:技巧展示,师示范 (1)选择彩盘:直接作为虎的脸。 (2)设计五官的外形。(图1) (3)泥条的变化——卷、盘等。(图2) (4)技法演示——搓花(图3) (5)创作小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解决制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五官位置的摆放、泥条的变化;讲述技法——搓花。明确本课使用材料,教师示范技法。 环节三:学生实践,塑虎神 教师辅导,随时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感受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环节四:展示欣赏,品虎韵 自评、互评作品。 师评作品(对班级特殊孩子张雨杉的作品给与肯定,第一个完成作品,是他最成功的一件美术作品,送出真诚的掌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观察同龄作品的独到之处(色彩、造型);感悟作品韵味,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环节五:活动拓展,传精神 小结:我们了解了民间艺术的特色,设计、制作了形象各异的虎头盘,有的可爱、有的凶猛、有哭、有笑,融进了我们的情感。虎我们即畏惧,又崇拜,敬仰他的猛虎精神。可今天,他们的生存家园受到迫害,让我们筹划环保倡议活动: “还动物和谐家园”,让我们心中、手中的虎永远洋溢灿烂的笑容。 【设计意图:】养成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自身做个倡议小使者。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正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 最后的拓展安排了:班级开展环保倡议活动——还动物和谐家园。运用制作的作品作为宣传标识。“拓展延伸式”作业通常是作为一种美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加以呈现的,它往往以美术作品为基点,从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再创造、深加工”上下功夫,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多向辐射性的特点,其题干简练,个性倾向性强,学生自由发挥与再创造的空间大,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开放性、主动性、实践性、情趣性。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可选择撰写)
1.带着问题观察,在观察中思考,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在合作中探究,在相互学习的环境下学习,缩短认识水平的距离,同时,学生的不同感受相互影响,个性在相互影响中得到尊重,让独立思考变得更加活跃。 3.在学习了制作方法,理解了学习的捷径时,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避免在无效或低效的制作活动中浪费时间,达到在更高的认识水平上自由创作。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和其它设计类型的课相比,《虎头装饰》是一节制作性较强的课。上好这一课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制作过程变得流畅而有创意。教师主导,体现在搭建教学环节和对重点的突出、对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主要突出了美术教学的活动性,通过观察来感悟、通过预设的问题探究装饰和制作方法,通过范例和课件来拓展对装饰方法和材料的认识,其中,教师在制作方法方面,结合学生已有的技能、技法,大胆想象创新,以实践经验诠释教材制作方法,给学生思维以启发,尽快掌握制作要领,找到学习的捷径,让学生的思考在更高的水平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