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变化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树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观察法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训练导入出示目标 在座 聆听与评价图片:打吊针某同学患急性肠胃炎去医院打吊针(手臂静脉点滴),药物是如何到达患处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四、血液循环出示学习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 猜猜游戏(一组完成,一人比划其他人猜)观察思考学生代表读目标 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培养合作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明确课题明确目标
自学与点拨 提问:什么是血液循环?布置任务:阅读教材P22,指导学生把答案划在书上。设问:血液在人体内是如何循环流动的呢?布置任务:回忆所学知识,初步构建血液循环途径。完成学案任务一。点拨:出示血管类型、心脏内部结构模式图,构建血液循环途径。布置任务:构建血液循环路径,完成学案任务二的内容点拨:完善板书:血液循环路径2、出示毛细血管中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3、视频: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与氧气含量的关系动画:体循环与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辨析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关系完善血液循环路径,视频:问题:血液循环的意义? 思考自学:阅读教材P22最后一段个别回答自学:完成学案任务一中的两个问题展示:二名同学分别到白板上答题交流自学:1.读图P22图5-23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2、 阅读教材23页文字,思考问题:(1)血液在体内流动的过程中,其成分变化发生在哪类血管中?(2)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3)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是如何变化的?(4)动脉血管里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静脉血,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5)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一先一后进行吗?完成学案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交流观察、理解 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温故而知新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落实知识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结 血液循环途径 构建知识 形成知识系统
课堂检测 某同学患急性肠胃炎去医院打吊针(手臂静脉点滴),药物是如何到达患处的?(提示:手臂静脉点滴先进入上腔静脉) 思考回答 知识运用
板书设计
四、血液循环
课后反思
静脉血
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