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单元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单元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3 21: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一、单选题
1.若实数是不等式的一个解,则可取的最小正整数是( )
A. B. C. D.
2.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提出了杠杆原理,它是使用天平秤物品的理论基础,当天平平衡时,左臂长与左盘物品质量的乘积等于右臀长与右盘物品质量的乘积,某金店用一杆不准确的天平(两边臂不等长)称黄金,某顾客要购买黄金,售货员先将的砝码放在左盘,将黄金放于右盘使之平衡后给顾客;然后又将的砝码放入右盘,将另一黄金放于左盘使之平衡后又给顾客,则顾客实际所得黄金( )
A.大于 B.小于 C.大于等于 D.小于等于
3.若,且,则的最小值是.
A. B.3 C.2 D.
4.在R上定义运算:a b=(a+1)b.已知1≤x≤2时,存在x使不等式(m-x) (m+x)<4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m|-2C.{m|-35.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
A. B.
C. D.
6.若,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有( )
A. B.若,则
C.若,则 D.若,则有最大值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函数的最小值是
B.若且,则
C. 的最小值是
D.函数的最小值为
8.给出下列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且,则;④若,则.其中真命题的个数( )
A.1 B.2 C.3 D.4
9.已知满足,且,那么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10.设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1.若,则下列不等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12.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已知点在线段上运动,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
14.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6.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则______.
三、解答题
17.设,已知二次函数.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且.
(1)求的值;
(2)若均小于,求的取值范围;
(3)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18.(1)已知正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2)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
19.设函数.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的值;
(2)若,且存在,使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在中,内角A,B,C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角A的值;
(2)若,,求的周长;
(3)若,求面积的最大值.
21.(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解不等式:;
(3)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根据条件将代入不等式,由此求解出的取值范围,从而的最小值确定.
【详解】
∵实数是不等式的一个解,
∴代入得:,解得,
∴a可取的最小整数是,
故选:C.
2.A
设天平左臂长为,右臂长为(不妨设),先称得的黄金的实际质量为,后称得的黄金的实际质量为.根据天平平衡,列出等式,可得表达式,利用作差法比较与10的大小,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于天平的两臂不相等,故可设天平左臂长为,右臂长为(不妨设),
先称得的黄金的实际质量为,后称得的黄金的实际质量为.
由杠杆的平衡原理:,.解得,,
则.
下面比较与10的大小:(作差比较法)
因为,
因为,所以,即.
所以这样可知称出的黄金质量大于.
故选:A
3.A
根据,将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因为,
所以.
而,且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本题主要考查了转化的思想及等式的变形,属于中档题.
4.C
根据定义求出(m-x) (m+x)=m2-x2+m+x,将不等式分离参数后,转化为最大值使不等式成立,根据二次函数求出最大值后,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得解.
【详解】
依题意得(m-x) (m+x)=(m-x+1)(m+x)=m2-x2+m+x,
因为1≤x≤2时,存在x使不等式(m-x) (m+x)<4成立,
所以存在1≤x≤2,使不等式m2+m即当1≤x≤2时,m2+m<(x2-x+4)max.
因为1≤x≤2,所以当x=2时,x2-x+4取最大值6,
所以m2+m<6,解得-3故选:C.
本题考查了对新定义的理解能力,考查了不等式能成立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求最值,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中档题.
5.C
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形式确定的正负,的关系,得函数零点,然后确定函数图象.
【详解】
∵不等式的解集为,
∴,∴,
,图象开口向下,两个零点为.
故选:C.
6.B
对于选项ABD利用基本不等式化简整理求解即可判断,对于选项C取特值即可判断即可.
【详解】
对于选项A:若,
由基本不等式得,即,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选项A不正确;
对于选项B:若,


当且仅当且,
即时取等号,所以选项B正确;
对于选项C:由,

即,
如时,,所以选项C不正确;
对于选项D:,当且仅当时取等
则有最大值,所以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7.B
利用基本不等式和对勾函数性质依次判断各个选项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对于,当时,,错误;
对于,由知:,,(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正确;
对于,令,则,错误;
对于,(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即函数的最大值为,错误.
故选:.
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1)“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
(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
(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8.A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断,错误的不等式可举反例说明.
【详解】
,例如,,①错;
,若,则,②错;
若,,例如,,此时,③错;
若,则,,又,所以,④正确,
只有1个命题正确.
故选:A.
9.C
由不等式的性质可判断出A,B,D是否成立,代入特殊值即可判断C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
因为满足,且,则,所以一定成立;
又因为,所以,即一定不成立;
因为是否为不确定,因此也不一定成立;
因为,所以一定成立.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0.B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求得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由已知得,,,故,
故选:B.
11.C
结合不等式的性质确定正确选项.
【详解】
由于,所以,A正确.
由于,所以,B正确.
设,则,C不正确.
由于,所以,D正确.
故选:C
12.B
先把分式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结合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可得解集.
【详解】
不等式等价于,解之得.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一般转化为整式不等式进行求解,转化时需要注意等价性,不要忽视了分母不为零,侧重考查数学的核心素养.
13.
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计算可得;
【详解】
解:由题设可得:,即,
∴,即,当且仅当时取“=”,
故答案为:.
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
14.
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应用韦达定理把用表示,化待求式为一元函数,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得结论.
【详解】
由不等式解集知,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则,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故答案为:.
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1)“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
(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
(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15.
令,,将已知条件简化为;将用表示,分离常数,再使用“乘1法”转化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最小值.
【详解】
解:令,,因为,所以,
则,,所以,
所以

当且仅当,即,,即时取“”,
所以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16.1
由题意可得是方程的两个根,所以,从而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因为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所以是方程的两个根,
所以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得,
故答案为:1
17.(1)
(2)
(3)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结合韦达定理求解即可;
(2)由题意可得,列出不等式组求解;
(3)采用代入法,对进行分类讨论,分别求解.
(1)
因为的解集是,所以是方程的两根,
因为,所以
(2)
由(1)知,所以,解得
(3)
设t=f(x)=(x+1)2+nn,
∴f(t)0对任意tn恒成立,
即(t+1)2+n0对任意t∈[n,+∞)都成立.
当n-1时f(t)min=f(-1)=n
则n0,与n-1矛盾.
当n>-1时,f(t)min=f(n)=n2+3n+1,
则n2+3n+10,解得
18.(1)8;(2)-1
(1)运用基本不等式由,可求得 的最小值;
(2)原式可变形为,运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的最大值.
【详解】
(1)因为正数,满足,
所以,得,
当且仅当时,即时取等号,则的最小值为8;
(2)因为,所以,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大值为-1.
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1)“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
(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
(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19.(1);(2).
(1)由不等式的解集得相应二次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可求得;
(2)由得,问题可转化为存在,使得成立.,不等式可以成立,时由二次不等式有解可得的范围.
【详解】
解:(1)由题意可知:方程的两根是,1
所以
解得
(2)由得
存在,成立,即使成立,
又因为,代入上式可得成立.
当时,显然存在使得上式成立;
当时,需使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所以

解得或
综上可知的取值范围是.
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解题关键是掌握“三个二次”的关系.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问题能灵活转化,熟练应用.解题中注意不等式的解区间的端点处的值是相应二次方程的根,是二次函数图象与轴交点横坐标.
20.(1);(2)20;(3).
(1)利用正弦定理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展开,可得,可求得角A的值;
(2)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及余弦定理分别求出,即可求得周长;
(3)将利用正弦定理将角化成边,再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得面积的最值;
【详解】
(1),
,
,
,;
(2)

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得:,
,的周长为:;
(3),,,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面积的最大值为.
本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求解时注意选择边化成角或者角化成边的思路.
21.(1)或
(2)分类讨论,答案见详解
(3)
(1)先利用求根公式求解对应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得解;
(2)先求解对应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时,利用开口和判别式控制范围即可
【详解】
(1)令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2)令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或,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当时,或,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3)当时,不等式为恒成立,解集为R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R
,解得
综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