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五校第二次联考八年级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五校第二次联考八年级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0 21:0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五校第二次联考八年级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参政的国家 B、解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2、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上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3、某班播演历史话剧《上甘岭》,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彭德怀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4、新中国建立的头几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准确的表述是
A、资产阶级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5、下列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是通过和平谈判的形式完成的 B、使祖国最终实现了统一
C、使藏族同胞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当局的奴役
D、有利于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6、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无畏无惧,争分夺秒救援群众的事迹感动天地。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右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7、“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表现:
① 高指标 ② 瞎指挥 ③ 浮夸风 ④ “共产”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世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出生于1961年,取名文革
9、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① 深圳 ② 汕头 ③ 香港 ④ 澳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七大”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最大阻力来自
A、“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左”倾冒险主义
C、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D、贪污腐败现象
12、党的十三大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到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是
A、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共同富裕
13、在改革开放时期,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贸易 B、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
C、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为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
1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 — 经济特区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 —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内地
C、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D、经济特区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内地
16、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A、土地改革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18、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B、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等重要
C、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9、“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20、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 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 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2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发展海峡两岸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遵循“一国两制”方针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D、加强交往,推动直接三通
23、中国积极参与APEC活动,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结盟关系
2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B、中美两国人民的强烈要求
C、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D、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美国帮助
25、邓小平在1984年2月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正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了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6、缓解粮荒,为人类生存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27、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从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28、“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气象探测卫星 D、原子弹、氢弹、气象探测卫星
29、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正义保障体系初步完善,
右图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A、教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这“28年”开始于
A、1840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49年
31、我国开始改变工业的落后面貌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邓小平南巡谈话后
32、 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33、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有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
A、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中央集体的核心是
A、华国锋 B、江泽民 C、邓小平 D、胡锦涛
35、1988年,设立的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市 B、汕头市 C、浦东新区 D、海南岛
36、我国从1954年起有了社会主义宪法。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次会议修订的?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D、遵义会议
37、2003年11月21日,温家宝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1972年,两国有远见的领导人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结束了我们23年的相互额隔阂和不交往的历史,开始了两国和平相处的历史。”美国的那位“有远见得领导人”是
A、杜鲁门 B、肯尼迪 C、基辛格 D、尼克松
38、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
A、广西 B、内蒙古 C、宁夏 D、西藏
3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A、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40、联合国安理会召开常任理事国会议,成员国中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始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71年 D、1978年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你听过《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吗?其中有这样两句诗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材料二:江泽民曾在中共十六大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材料一中领导我们“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两位伟人分别是谁?(2分)
(2)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两位伟人分别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道路?你认为这两位伟人所开创的不同的正确道路所依据的最重要的相同点是什么?(3分)
(3)歌词中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材料二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1分)
(5)在你学过的知识中,有哪些国策或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至少两项)(2分)
(6)邓小平理论是什么时间哪次会议上与进宪法的?(1分)
(7)你应该怎样“与时俱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1分)
2、请看图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的四次变革及每一次变革带来的影响。(8分)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C
B
D
C
D
A
D
A
B
C
C
C
A
C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C
A
D
D
A
B
D
C
A
C
C
C
D
C
D
B
B
C
二、
1、(1)毛泽东、邓小平;
(2)①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地革命道路。②邓小平开创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3)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4)中共十二大;
(5)一国两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6)1997年,中共十五大;
(7)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做四有新人,将来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言之有理即可)
2、(1)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主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C
B
D
C
D
A
D
A
B
C
C
C
A
C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C
A
D
D
A
B
D
C
A
C
C
C
D
C
D
B
B
C
二、
1、(1)毛泽东、邓小平;
(2)①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地革命道路。②邓小平开创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3)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4)中共十二大;
(5)一国两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6)1997年,中共十五大;
(7)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做四有新人,将来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言之有理即可)
2、(1)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主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