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4 08:2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上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单选题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器官应用更加广泛,人工心肺机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血泵”、“氧合器”、“调温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
B.“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C.“调温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
D.人工心肺机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体循环
2.某同学因为严重腹泻需要输液治疗,消炎药物和生理盐水通过上肢静脉输入到他的体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血流快有利于药物快速到达患处 B.针头插入的方向应指向心脏
C.药物只会在消化道处发挥药效 D.药物只经过体循环不会经过肺循环
3.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乙→丁→丙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4.血液流经下列结构时,能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4→毛细血管乙→3→右心房
B.当血液流经甲时,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血管2比血管1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D.当血液流经乙后,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
6.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B.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交替进行的
C.连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器官是心脏 D.一般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7.科学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为避免误差常需设置重复组。下列实验需取平均值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测量胸围差
C.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8.异氟烷是一种常用麻醉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肺后进入血液,起到全身麻醉的作用。病人手术时若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流经下图所示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 )
A.A→B→C→D B.C→D→A→B C.D→B→C→A D.B→C→D→A
9.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CO2和O2相对含量的变化,则B段血管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肺部的毛细血管 D.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10.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室四腔中左心室的壁最厚
B.在此状态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C.从③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
D.该图表示心室收缩,动脉血由心室流入动脉
11.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下列对心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B.心脏的四个腔壁中最厚的是d
C.吸入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c
D.a、b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
12.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13.以下列举的科学家中首先运用实验法进行生物学研究的是( )
A.林奈 B.达尔文 C.哈维 D.拉马克
14.用手捏猪的新鲜心脏,你觉得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 )
A.右心房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左心室
15.下图是心脏、各类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左端血管中一定流静脉血,右端血管中一定流动脉血
B.人体血液循环中,血液流动规律是:甲→乙→丁→丙→甲
C.与乙血管相比,丙血管内血流速度慢、管壁薄、血压高
D.血液流经血管乙→丁→丙后,一定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二、填空题
16.人体血液循环有两条途径:___________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___________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
17.在肺循环和体循环中,都遵循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______
18.脉搏的次数与_____是一致的。人体的某些器官患病时,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______上表现出来。2000多年前,著名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_____来诊断疾病。切脉的部位通常是在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9.入冬以来,随着气温下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开来: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各地医院输液室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
(1)小伟最近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经诊断为肺炎,医生建议注射抗生素,输液时护士用一个橡皮管在他手背针刺部位上方(近心端)15厘米处捆扎起来。此时,针刺入的血管是图1中的[ ]______。药物首先到达图2中心脏的[ ]______,如果到达肺部,则需经过的途径是左臂静脉→______→肺(用图2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检验科医生镜检小伟的血涂片(图3)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______,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 ]______。这两种血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
(3)小伟心脏四个腔室中,[ ]______的壁最厚,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体现了______的特点。
(4)在小伟体内,流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
20.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的简单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其中心脏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和③,②和④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________。
(2)图中⑤⑥⑦⑧代表的是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其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是__________(填序号)。
(3)PM2.5可通过呼吸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极大。PM2.5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通过_____层细胞,然后随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填名称)。
(4)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被排出体外的途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5)某人患有急性肾炎,医生从他手臂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少需_________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肾脏。在用药之前,要抽出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他的血液中__________明显增多。
(6)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使血液呈红色。为了预防缺乏该蛋白质,设计食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蛋白质和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D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仔细观察图中的各个结构,结合血液循环途径解答本题。
【详解】
A.图中的“血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是人体的动力器官,可以推动血液循环,A正确。
B.氧合器模拟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可以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肺,B正确。
C.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调温器”可以提供热量,帮助人体维持体温,C正确。
D.由于“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完成的是肺循环,D错误。
故选D。
2.B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详解】
A.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A错误。
B.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针头插入时的方向应指向心脏,B正确。
C.血液循环图:
药物由上腔静脉进入身体,会在任何有炎症的位置发挥作用,C错误。
D.如上图,药物的路线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可见药物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最后经过体循环到达患处,D错误。
故选B。
3.D
血管分为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
【详解】
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应该是主动脉或肺动脉,主动脉中流动脉血,肺动脉中流静脉血,A错误。
B.由血流方向可知: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血管,丁是毛细血管,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乙→丁→丙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则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错误。
C.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C错误。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正确。
故选D。
4.A
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详解】
A.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属于肺循环,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故肺循环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A符合题意。
B.肾小球和肾小囊处只发生过滤作用,肾小球两端血液都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D.血液流过皮肤和脑,属于体循环部分,血液中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故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观图可知:1是肺静脉、2是肺动脉、3是上下腔静脉、4是主动脉,解答即可。
【详解】
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4主动脉→全身的毛细血管网乙→3上下腔静脉→右心房,A正确。
B.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不正确。
C.血管2是动脉、血管1是静脉,动脉比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C正确。
D.当血液流经甲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当血液流经乙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D正确。
故选B。
6.B
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
【详解】
A.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A正确。
BC.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是同时进行,并且通过心脏连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B错误,C正确。
D.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指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D正确。
故选B。
7.A
对于需要数据验证的实验,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于需要物质变化验证的实验,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详解】
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而在测量胸围差取最大值,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属于模拟实验,不需要取平均值,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是淀粉“质”的变化,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故选A。
8.B
看图可知: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
【详解】
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
异氟烷气体通过呼吸吸入肺内进入血管,经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抑制中枢神经,可达到麻醉效果。异氟烷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流经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C→D→A→B。
故选B。
9.D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A段血管内血液中CO2含量低,O2含量高,为动脉血;流经B段血管后,C段内的血液中CO2含量高,O2含量低,为静脉血。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该循环属于体循环,A血管为体动脉,B段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C血管为体静脉。
故选D。
掌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0.D
题图中:①是左心房,②是左心室,③是右心室,④是右心房。
【详解】
A.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A正确。
B.心脏工作原理:①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②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③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打开。由图可知,在此状态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B正确。
C.③是右心房,与肺动脉相连,从③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C正确。
D.左心室内流动脉血,右心室内流静脉血,D错误。
故选D。
11.A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详解】
A.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正确。
B.心脏的四个腔壁中最厚的是b左心室,错误。
C.吸入后的氧气经过呼吸道到达肺,从肺泡经过气体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a左心房,错误。
D.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血液只能从a左心房流向b左心室,错误。
故选A。
12.A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故选A。
13.C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血液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详解】
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是英国人哈维,他发现了血液循环,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心脏的结构:
【详解】
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心室壁厚于心房壁,左心室壁厚于右心室壁,这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
故选D。
15.B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甲图心脏的左端血管是动脉血管,右端是静脉血管,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血管,丁是毛细血管。
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
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A.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所以,当甲图心脏的左端血管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时,则右端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当甲图心脏的左端血管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时,则右端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血液循环的血液流动规律是:甲(心脏)→乙(动脉血管)→丁(毛细血管)→丙(静脉血管)→甲(心脏),B正确。
C.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所以,丙(静脉)和乙(动脉)相比,血管内血流速度慢、管壁薄、血压低,C错误。
D.血液流经乙动脉→丁毛细血管→丙静脉后,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
故选B。
16. 肺循环 体循环
【详解】
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17.错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肺动脉中流静脉血,体动脉中流动脉血,而不是都遵循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心跳的次数 脉搏 切脉 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
本题考查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的知识。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浅表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详解】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100次/分,通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60次/分。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人体某一器官病变,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因此有经验的医生常通过切脉来判断疾病。“切脉”主要是在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
病情危重,特别是临终前脉搏的次数和脉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脉搏的变化也是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其中一项依据。
19.(1) [b]静脉 [6]右心房 3→6→8→2
(2) [b]红细胞 [c]白细胞 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3) [7]左心室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3、9、2##9,2,3##2,3,9
图1可知,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图2可知,1是主动脉,2是肺动脉,3是上腔静脉,4是肺静脉,5是左心房,6是右心房,7是左心室,8是右心室,9是下腔静脉。图3可知,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1)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血液速度慢,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所以此时,针刺入的血管是图1中的b静脉。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分析图可知,药物先进入手背处周围的毛细血管,经过上腔静脉,首先到达图2中心脏的6右心房,如果到达肺部,则需经过的途径是左臂静脉→3上腔静脉→6右心房→8右心室→2肺动脉→肺。
(2)
人体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少,体积最大,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血小板无细胞核,体积最小,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检验科医生镜检小伟的血涂片(图3)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b红细胞,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c白细胞。这两种血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3)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因为左心室内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因此,小伟心脏四个腔室中,7左心室的壁最厚,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
通过(1)血液循环途径可知,在小伟体内,流静脉血的血管有3上腔静脉、9下腔静脉、2肺动脉。
20.(1) ④ 房室瓣##瓣膜
(2)⑤⑦##⑦⑤
(3) 两##2 左心房
(4)⑤→①→③→⑦
(5) 两##2 白细胞
(6)铁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心脏包括四个腔,分别是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着不同的血管,左心房连⑥肺静脉,左心室连⑧主动脉,右心房连⑤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⑦肺动脉。
(1)
人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①右心房、③右心室、②左心房、④左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③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④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④左心室壁比③右心室壁厚。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图中①右心房和③右心室,②左心房和④左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
(2)
心脏的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因此,图中②③⑤⑥代表的是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其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是⑤上下腔静脉、⑦肺动脉。
(3)
肺泡和其外面包绕的毛血管的特点都是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PM2.5在肺泡内随气体交换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到达左心房,再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对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分析可知,PM2.5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通过两层细胞,然后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中。
(4)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人体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气体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后,经下肢静脉→⑤下腔静脉→①右心房→③右心室→⑦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到达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5)
结合血液循环的途径图解,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将经身体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脏。某人患有急性肾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少需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肾脏。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6)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部分,功能是运输氧气,所以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血液呈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