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立体的画面(教案)美术三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立体的画面(教案)美术三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3 23: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立体的画面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形体空间进行了解和认识,初步确立用立体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方法。(美术素质要提高,拥有立体的眼光是必然的要求。学生大脑发育已具备了理解立体空间的认知基础。)
初步掌握简单形体的结构,并能把看得见和看不得见的线面关系表达出来。(这种能力,对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理解和使用示图表达十分有用。)
通过有别于以往描绘形体的模式的学习,激发新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在学习与互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思辩的乐趣。(美术不光凭感觉、靠天赋,调动情感,随意表达就成了艺术,得到表达的快乐。学习美术也需要理性思辩,在思辩过程中同样可以产生快乐。)
2实施方法
课件辅助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全过程发挥辅助作用。
情境导入
通过对几组画面(其表现方法的绘画观念不同)的观察,引发思考。(导语可视不同的教学对象情况而定。)
提出课题
承前归纳出结果,自然提出本课课题。解释课题并要求学生思考解决的途径。
启发互动
立足于学生已有认知,提问由浅入深,解析由易到难,运用比喻,举例以及身体语言的配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激励参与
运用激励性评价方法,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参与。
归纳联系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新的逻辑联系。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二张白纸和笔即可。
教师:根据本课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班级特点备课,完成教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熟悉的物品,这些物品被我们所使用,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物品种类很多,有吃的,穿的、用的、看的……可说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人们在制作它们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它们的用途和形状、材料和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它们是人类科技、文化的结晶。
教师:我们身边的物品中,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有简单的、复杂的,有粗犷的、精致的。看到它们,人们就有表现它们的冲动,它们给艺术创作提供着不竭的资源。
教师:使用它,它便是种器物;欣赏它,它就是件艺术品;研究它,它也是本教科书;描绘它,它将成为流淌的情感。
教师:如果让你来画这两幅画,你选择哪一幅?为什么?(学生答完后归纳)
左边这幅理解起来简单,它描绘事物的方法是刻画形体边缘的形象,然后再辅以一些装饰;右边这幅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它既要有准确的形,还要在相应的结构上赋于准确厚度、明暗甚至质感。
教师:这两幅是用色彩画的,跟上两幅有什么类似之处吗?(根据学生的叙述回答予以补充。主要说清:虽然画种不同,但看事物的方式如出一辙。)
教师:这两幅是人物画。同学们已经看出,它们分别与上面的两幅在绘画理念是非常相似。有同学在想,老师一直说看事物的方式不同,是不是刻画形体边缘的形象的方法显得简单、幼稚甚至低级呢?当然不是,简单并不等于低级,表现得好照样能感人,照样能成为经典之作。只不过想让同学们关注和感悟对物体的立体感。当然,那不是一天两天的就可以掌握的,得从树立用立体的眼光看事物的意识做起。
引出本课的主题——《立体的画面》。
活动2【讲授】引出主题
二、引出主题:
《用立体的眼光看世界》
教师:什么是立体——占有一定空间的形体。理解方法:平面的移动(板书画出示意图)我们看到的这张纸移动所占有的空间是真实空间,真实空间很难表示出来,黑板上的空间是平面空间,今天我们将借用这平面空间来理解真实空间。
教师:什么是眼光呢?(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师:看世界。(就是理解、分析世上的事物)
活动3【活动】新课
三、探究方法:
教师:如何获得立体的眼光呢?其实方法很多。如:
1、切割法,即把物体分割成简单的形体去理解的方法(减法)。
2、组合法,即把简单的形体组合成复杂的形体去理解的方法(加法)。
3、光影投射法,即在形体表面照上一层光,分析其明暗和投影与形体的关系的方法(明暗法)等等。都有可能获得立体看事物的意识。而且对立体形体理解的角度也不止一种。
四、重点解析:
教师: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切过豆腐没有?它很嫩,轻轻地一切就成为两块。今天我这里有一块豆腐(现场画出一个立方体代表豆腐),请哪位同学上来对它任意的切一刀。
互动1:切豆腐(学生A)
教师:再切掉一个角。
互动2: 切豆腐(学生B)
教师:再切掉一个看不见的角。
互动3:切豆腐(学生C)
(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感受,去探究形体与结构来初步建立立体看事物的意识。过程以启发、引导为主。)
(展示课件图片11)
教师:我们再来切萝卜吧。上边切一刀,下边切一刀谁来切。(现场画出一个线描的萝卜)
互动4:切萝卜(学生D)
教师:先来把小刀,把萝卜从上到下挖个洞,谁来挖。
互动5:切萝卜(学生E)
教师:再切斜着切一刀,看看是个什么样。
互动6:切萝卜(学生F)
教师:再反着斜着切一刀,这个有难度了,同学们可以在纸上试着先画,有信心了可以自己上来。
互动7:切萝卜(学生G)
(学生在切割的过程中有时会出错,一定有肯定其想法的积极的一面,鼓励下面同学去思考)
(展示课件图片12)
教师:想必这个都吃过吧,今天家里来了几位客人,你用西瓜招待他们,请谁来把西瓜一切为二。
互动8:切西瓜(学生H)
教师:一刀下去这半个西瓜象什么,哎,象只碗。好了,几位客人等急了,还得切,谁来切。
互动9:切西瓜(学生I)
教师:这西瓜还太大,不小心西瓜汁碰到鼻子。还得切一刀。
互动10:切西瓜(学生J)
(为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思考问题,平时就引进了一种课堂参与评价机制。即回答问题满分为5分,如果累积起来超过60分,不需参加学期考试也为优秀。课代表负责计分。)
五、归纳联系:
教师:好极了!同学们都会用“理解”这把“所向披靡”的刀,通过“切割”把那些看不见的结构展示了出来。物体在你们的面前已然成了透明的。其实刚才我们一起切割的是三种形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而世界上所有复杂的形体都是由几种基本形体组成的(此外还有圆锥体、棱锥体、椭圆体等,今后在立体几何中都会学到),如果同学们经常用切割、组合等方法去观察和训练,那渐渐地你就会拥有一双透视物体的眼睛。
教师:
具有立体眼光,对绘画的作用是肯定的。所有的造型与立体眼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立体眼光有助于学好立体几何、地理、物理甚至生物等学科。到初三学到立体几何时,眼睛一闭,那形体在脑子里无论是哪条边哪块面,转到哪个角度都清清楚楚。在地理课中,学习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角度与四季的关系,以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与时区的关系时,立体眼光将加快加深你的理解。
同学们今后有可能从事工业设计、动漫设计、装潢设计等工作,立体眼光是从事这些工作的基础。
立体眼光甚至对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产生影响。(提示学生:某学科的思维方式是可以影响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行为和艺术行为。)
六、欣赏与联系
教师: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立体眼光,把三种基本形体与生活中的较复杂形体联系起来。(学生或思考或讨论)
七、课堂实践:
教师:请大家把这花瓶按图片上的刀的方向切割,想想由哪些形体组成?
对今天课上不了解的形体再琢磨琢磨,然后再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再琢磨琢磨其他的形体。(学生或思考或讨论)
八、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切割的方法,一起解析了一些形体,以求确立用立体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从而能使同学们看世界更丰富,笔底下的形象更精彩。
这节课,同学们思维非常积极。如果有些同学觉得,今天的内容是我有生以来思考形态空间问题比较深入的一次,那这节课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