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六章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第六章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3-20 21: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表格整理数据,能作出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问题导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
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
A A B C 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
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书的类别
学生数
A
23
B
8
C
13
D
6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二、 新课引入
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
学号
性别
身高(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1

167
81
88

2

162
78
85

3

165
86
90

4

160
81
99

5

165
94
86

6

167
83
75

7

165
88
94

8

166
79
98

9

159
72
65

10

169
86
97

11

168
91
96

12

158
80
93

13

160
85
89

14

159
90
84

15

162
91
89

学号
性别
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16

162
83
85

17

157
86
80

18

160
92
93

19

164
83
89

20

161
75
77

21

162
86
97

22

164
91
91

23

163
87
82

24

154
82
88

25

172
68
70

26

153
88
95

27

156
80
87

28

163
82
81

29

164
78
75

30

161
89
87

成绩



人数
22
5
3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
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
68分
72分
75分
78分
79分
80分
81分
82分
83分
85分
人数
1
1
1
2
1
2
2
2
3
1
86分
87分
88分
89分
90分
91分
92分
94分
4
1
2
1
1
3
1
1
你能帮小明改进吗?
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
成绩段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1
5
18
6
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
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
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四、练习提高
做一做
请将上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五、课堂小结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
(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
(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习题6.4 1、2、3
随堂检测
1.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组距是2,各组是;
(2)组距是5,各组是;
(3)组距是10,各组是.
解:选(2)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
第(1)组距太小操作麻烦;第(3)组距太大,不能很好说明问题.
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 组
划记
频数
4
15
26
3
合 计
48
2.江涛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的长途电话明细清单,按通话时间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1)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 77 次长途电话;
(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 43 次;
(3)通话时间在 0~5 分钟范围最多,
通话时间在 10~15 分钟范围最少.
3.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决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时,
∴可分为组
(3)列频数分布表:
身 高
划 记
频 数
合 计
4.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 53 名同学;
(2)组距是 20 ,组数是 7 ;
(3)跳绳次数在范围的同学有 34 人,占全班同学 64.15 %;(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