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教学设计: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知道如光怪陆离、空中楼阁、单枪匹马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从报刊或网络上收集除课文介绍的奇怪现象外,还有哪些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
一、自学展示
(一)词语积累
1、注音写字。
玄奘( ) 遵循( ) 蜃楼( )岛屿( )戳穿( )戈壁( )崇拜( )
2、解释词语
不胜其苦:
光怪陆离:。
可望而不可即:
(二)语文常识
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____________的创始人之一。
二、合作探究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
1、从文章的内容看,本文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
2、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开头为什么叙述法显和玄奘的故事?
3、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5、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是什么?
三、精讲点拨
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课内阅读
阅读第五文段,回答问题。
1、文中第一句在结构上是一个什么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2、这一段中,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该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假如你是导游,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题目引导完成学习。
教材分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是一个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说明文的很好的窗口:本文的说明方式非常独特,是用两个特殊人物对沙漠的“可怕”和“恐惧”的观感,引起人们的探索,便于人们通俗易懂的了解沙漠知识;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认识陌生的沙漠现象;说明语言准确而又生动;极容易引起学生对陌生事物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学情分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文章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虽然说明文在这一册书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初一的学习中应该也是接触过的,对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应该也是有所印象的。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课前通读课文,课前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意。
2、课前收集有关海市蜃楼、鸣沙的材料,以便向同学介绍更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从报刊杂志以及网上收集沙漠的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
学法和教法指导
本文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细细品读,既让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从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趣味盎然,所以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
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了解沙漠的奇怪现象极其形成的原因。
2、理解生活中的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的。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法 圈点勾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大漠瀚海的氛围:播放音频《丝路驼铃》及沙漠图片
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现象,由于人们缺少科学知识,为此,把这些奇怪现象说成是恶魔在作怪.在沙漠地带经常会遇到许多奇怪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请问大家有兴趣吗?那么,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展示课件:对照课文看图片。
3、师板书课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二、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及词语
2、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学质疑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
1、本文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
2、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开头为什么叙述法显和玄奘的故事?
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四、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5、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是什么?
6、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五、拓展提高
通过本课地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了解哪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迁移应用,巩固练习
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 作者在文中解说了沙漠的几种奇怪现象?
2.孟奇把“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归结于什么?
3.为什么“魔鬼的海”经常出现在大戈壁夏天日中?
4.鸣沙山为什么成为当地人崇拜的对象?
5.鸣沙能鸣的真相是什么?(请找出依据)
七、教师寄语
沙漠的奇异数不胜数,沙漠是美丽的,但又是冷酷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治理好的家园吧!
八、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八年级语文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是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一般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于是我选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教学预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题目的字面寻找学习线索:什么现象?------为什么说它奇怪?------成因是什么?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似乎顺利完成了任务,似乎没有"突发意外",似乎学生都明白了。可又觉得有些什么缺憾。整堂课学生一直跟着我走,我的每个环节都衔接得很好。可是少了什么呢?我的声音太多了他们的声音太少了。
课堂不是我们自己的,学习应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如何让他们自己习得才是真正重要的,不是给他现成的知识,可是如何有效培养他们通过自己感悟获得知识的能力呢?
语文课该怎么上?我陷入了沉思。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教学设计:巩固案
一、知识积累:
1、写出描写沙漠的古诗句三句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沙漠的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诗扩展成一段写景的话。(不少于100字)
3、这篇文章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请从文中找出关键句)
二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 作者在文中解说了沙漠的几种奇怪现象?
2.孟奇把“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归结于什么?
3.为什么“魔鬼的海”经常出现在大戈壁夏天日中?
4.鸣沙山为什么成为当地人崇拜的对象?
5.鸣沙能鸣的真相是什么?(请找出依据)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又叫做海市蜃楼。
6、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海市蜃楼 ( ) 汪洋万顷( )
7、“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一句中“深深”的言外之意是
8、 这段文字引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9、 简要说明沙漠中“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
10、 这里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11、“空中楼阁”我们没见过,现实中的楼阁你一定见过,请你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你见过的楼阁。(要求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课件22张PPT。感受沙漠鸣沙山可怕的沙尘暴海市蜃楼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连云港市花果山中学 李春锦学习目标:3、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2、学习本文示异释疑的写作思路。 自学展示词语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玄奘( )遵循 ( )蜃楼( )
岛屿( )戳穿( ) 戈壁( )
万顷( )崇拜( )
不胜其苦:
光怪陆离:
可望而不可即: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整体感知 2、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开头为什么叙述法显和玄奘的故事?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1、从文章的内容看,本文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整体感知 4、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是什么?
5、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低高 低高地球海市蜃楼魔鬼的海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现象成因方法光线折射和反射沙粒移动摩擦摆事实 讲道理(引用孟奇对士兵的解说)类 比(海边出现的海市蜃楼)摆事实 讲道理(自己的亲身见闻引述
“一些专家的意见”)拓展:通过本课地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了解哪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讲给同学们听听巩固练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 作者在文中解说了沙漠的几种奇怪现象?
2.孟奇把“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归结于什么?
3.为什么“魔鬼的海”经常出现在大戈壁夏天日中?
4.鸣沙山为什么成为当地人崇拜的对象?
5.鸣沙能鸣的真相是什么?(请找出依据) 沙漠的奇异数不胜数,沙漠是美丽的,但又是冷酷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治理好的家园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