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4 19: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古今中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都是无比深重的。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一场由盛转衰的大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公元758年,为平息叛乱 ,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第二年春天,由于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加上史思明援军的夹击,唐军大败,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这时刚好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解题—石壕吏
石壕:即石壕村,现河南省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石壕吏
杜甫

知诗人 解诗题
杜甫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字 , 代诗人,他是我国伟大的 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其诗作被誉为“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
作者
子美

现实
李杜
诗史
诗圣
少陵野老
杜少陵
杜工部
杜工部集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比阅读·识文体

读诗文 明诗意

01
读准字音
02
读出节奏
03
读懂诗意
石壕吏( lì) 杜甫
暮投∕石壕(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城∕戍(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朗读
háo


shù
yìng


chuī

诗体—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梳理两首诗在题材和内容上异同
· 从结构上来看,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为:五字一句,两句押韵,“二三”节奏。不同之处为:《春望》共8句,本诗共24句。
· 从内容上来讲,《春望》的内容都有大量写景,而本诗无景物描写,都在写人记事,是一首叙事诗。
第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开端:
深夜
石壕村
差役、老翁、老妇
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为什么不说“征兵”而说“捉人”,而且是在夜晚?

暗示百姓不愿去当兵,但官吏不顾百姓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第一 ,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
第二,表明差役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一何”——多么
加重感彩,写出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的诉说渲染了悲痛气氛。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差役如狼似虎,老妇悲愤凄苦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
阅读第三自然段,请思考:
诗中最能体现老妇人境遇的字是“苦”,那么请同学们分析老妇人自述内容中都写了怎样的苦?
老妇述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三男二死
  丧子之苦
------衣不蔽体
  贫困之苦
------只身服役
  应征之苦

石壕吏: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你家男人都到哪去了?快交出来!
难道你家再没别人了?快交出来!
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孩子总有个母亲吧,快交出来!
不管!今天总得交个人出来!
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夜久语声绝, 如 闻泣幽咽。
停止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好像
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明登 前途, 独与老翁别。
踏上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人告别。
前行的路
唯独、只

析语句 悟诗情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
“夜久”
表明哭诉时间之久,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
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
一方面显示了诗人以关切之心倾耳细听,彻夜未眠。
结尾“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句,你读出了哪些隐含的信息?1.从结构看,“天明”与开篇的在时间上呼应。2.从内容看,“独”字表明昨晚投宿时,老翁老妇双双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人相送,表明。3.从表达效果看,简短的二句中能感受到诗人与老翁,告辞者与相送者内心的。但作者却言简意深,留下绵绵无穷的想象余地。无尽伤感与凄凉“暮投”老妇已被抓去服兵役请思考:老妇为什么要自请应役?
1.保全丈夫、儿媳、孙子
2.为了国家勇于担当苦难

1.在 (原文诗句)中,
我看到了差役的 。
2.在 中,我感受到了老妇人的 。
3.在 中,我感受到了战争的 。

勤归纳 明主题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深度思考 勇于质疑
如果抓人服兵役的不是唐军,而是叛军,老妇人会怎么做?也会“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吗?
有国才有家
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新时代中国青少年
能力责任担当!
1、《石壕吏》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3、《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苦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型默写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布置作业
一、完成同步练习册《石壕吏》部分的习题。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