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
重点: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难点: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
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说一说怎样做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4.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5.统计图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错觉”,请举例说明.为了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制作有关图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
二 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
本章知识框图
统计的过程
实际问题 → 数据收集 → 数据的表示 → 数据的分析处理 → 解决问题作出决策
或
三、 做一做
1.学校需要了解有多少学生已经患上近视,下面哪些抽样方式是合适的,说明你的理由。
(1)在学校门口通过观察统计有多少学生是佩戴眼镜的;
(2)在低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调查;
(3)从每个年级的每个班级都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作调查。
2.A、B两种商品在一段时间内的销售总量如图所示:
(1)A、B两种商品的销售总量各是多少?相差多少?
(2)统计图给你的感觉和上述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四、 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五、 课外作业
1.课后
复习题1---10题
复习题11---15题
2.以小组为单位,就塑料袋的调查情况,利用数据写一份倡仪书,号召全民起来保护环境,不可乱扔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