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4 20: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7 壶口瀑布
梁 衡
黄果树瀑布
新课导入
庐山瀑布
壶口瀑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
感知课文内容。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景物的特点,理
解作者的所思所感,学会赏析散文语言。
3.体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母亲
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新闻理论家、作家。代表作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把栏杆拍遍》等。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流经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背景材料
重点字注音
告诫(jiè) 横溢(yì)
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
驰骋(chěng) 漩涡(xuán)
寒噤(jìn) 雾霭(ǎi)
乘隙(chénɡxì) 迂回(yū)
汩汩(gǔ) 怒不可遏(è)
挟而不服(xié) 刹那(chà)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事物复杂深奥,难以揣度。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道,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行时随从很多,排场大。后也泛指前后随行的人很多。文中形容黄河水急流之状。
重点词语解释
【寒噤】寒战。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
【迂回】回旋;环绕。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壶口的地理位置,总领全文。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能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部分(第6段):赞美黄河的伟大性格。
第二部分(第2-5段):写“我”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3-5段):写枯水季节看壶口瀑布。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写雨季看壶口瀑布。
初见瀑布——雨水季节
壶口瀑布(俯视)
问题探究
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雨季的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突出其令人震撼的气势。
听到: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雾气弥漫,河水正沸着。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跌: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
吸:突出强调了瀑布的力量。
看到: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还一股劲地冲进去。
2.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写“我”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雨季壶口瀑布令人望而生畏的气势,使读者如临其境。句末的省略号则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遐想无穷。
再观瀑布——枯水季节
“壶口” 的来历
  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
第二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枯水季节。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在枯水季节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河水流速快、水浪密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以静衬动,用“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衬托河水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跌”字形象地表现出瀑布来势之猛、落差之大。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将河水轰然而下比作一卷钢板出轧,生动地表现出河水“凝重”“猛烈”的特点,突出了水势之大,将黄河奔流而下的壮阔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水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的画面,突出了河水纤细、柔和的形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运用比喻,“交响乐”写出了声音的丰富与气势,“写意画”突出了色彩的层次与神韵。如此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河的雄伟与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
一方面,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集纳了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写水之后接着写“脚下的石”,衔接自然;
另一方面,通过写这些“如钢似铁”却被水凿、旋、切、剁成不同形态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为下文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这句话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赋予了黄河刚柔相济、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壶口瀑布、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1.作者初次到访,雨季的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总 结
2.作者第二次到访,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
雄伟壮阔、刚柔并济、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作者两次观瀑,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细致地表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赋予了黄河刚柔相济、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壶口瀑布、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结
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生动,意境雄浑。
? 为展现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作者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瀑布的声音、形态、气势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文章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极具感染力。
写作特点
2.联想巧妙。
作者描绘了壶口瀑布激越奔涌的壮观景象,然后巧用联想,抒发了对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的赞叹,进而赞颂了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深化了文章主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漫(mí) 刹那(chà) 挟而不服(xiá)
B.迂回(xū) 告诫(jiè) 怒不可遏(è)
C.吞没(mò) 轧钢(yà) 前呼后拥(yōng)
D.雾霭(ǎi) 寒噤(jìn) 震耳欲聋(zhèn)
课堂小练
答案:D
点拨:A.挟—xié。B.迂—yū。C.轧—zhá。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隘,但上面的水还是
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
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
时碎成堆堆白雪。
C.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
交响乐,一副写意画。
D.黄河搏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
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答案:B 点拨:A.隘—溢。C.副—幅。D.搏—博。
3.下列各项中加彩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飞机从头顶飞过的时候,阅兵现场传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
声。
B.放学后,我和两个同学相约去打球,我们前呼后拥地走向操
场。
C.这个古潭,潭水碧绿,深不可测。
D.周筠又被呛了一下,更加怒不可遏,竟然伸手从小伙子嘴里
抢下香烟扔到了地上。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