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更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志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复习长度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吗?(指学生说)课件展示,强调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出示口答题
2、 激趣导课
师:我们的操场一圈是 200米,1千米要跑几圈呢?(5圈)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 1200千米,一只小蚂蚁却只用了 5秒钟就从上海到达了北京,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地图上爬的)
师:是啊,在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物体进行放大或缩小,这就要用到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 53页的内容出示任务:
1、什么是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两种表示形式?
3、比例尺的特点是什么?
汇报1、比例尺的意义
师:什么是比例尺?多指学生来说老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出示例子问:这幅图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分别是多少?
(指学生回答)
师:你能写出它的比例尺吗?34厘米:34千米(学生算出比例尺)多媒体演示比例尺的计算过程解释比例尺前项和后项所表示的意义:比例尺的前项为图上距离,也就是表示一厘米代表实际的 10万厘米,也就是说 1厘米代表实际的 1千米。
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师:我们求出的这个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比例尺还有一种表示形式线段比例尺,大家请看。(出示两种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
3、比例尺的放大或缩小
(1)小组活动这里,有三种物体的长度:橡皮的长 5厘米,钢笔的长 12厘米,还有一米的铁丝,如果把它画在我们的练习本儿上,哪一个物体的长度必须缩小才能够画在练习本上呢。
得出:1米的铁丝要缩小才能画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后自主选择比例尺画出 1米铁丝的图上距离小组汇报
(2)认识放大的比例尺
4、小结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计量单位。在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三)巩固练习
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那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呢?就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1)填空
1、(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 )。
2、比例尺 1 : 600,表示图上距离( )代表实际距离( );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
(2)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前项都是 1。
2、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3、比例尺 1 : 3000,表示图上的 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3000米。
4、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反比例。
(3)求比例尺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 5mm,在图纸上的高是 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 比例尺转化一副地图的比例尺 1:30000000,你能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四)课堂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比例尺》课后反思
比例尺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呢,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切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些概念教学恰到好处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新课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自主理解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
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然后我出示了一幅我们本地的地图,让学生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值比例尺的特点,又让学生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发现,比例尺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即线段比例尺。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学会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接下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加以巩固和应用。这节课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了学习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有了多角度的认识。课后作业的布置,我应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宽,要求学生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在图上,这样呢,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