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下: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八下: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1 08: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郫县分校
备 课 卡(赛课)
学 科
历史 
课题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中心发言人
何熹 
执行时间
第3周 
教材与学情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意义及运用。记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结束海峡两岸的人为隔绝局面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讨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港澳回归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构想,它已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中国的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途径。
认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祖国统一的前景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及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关系
教法学法
纵向联系法、讲练结合,问答法、讨论法
作业布置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预热课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预备铃响后开始播放《乡愁》朗读视频(乡愁诉说了母亲与孩子的别离之愁,在近代历史的沧桑中,祖国母亲和它的几个孩子们分开失散了,然而母亲和孩子的血浓于水,它们永远追求着再次相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沧桑,感悟祖国统一之路,展望美丽的中国梦。)
预热课堂,烘托氛围
新课教学:
触摸历史-母子别离。
展示香港地图,请学生回忆香港是如何一步步被英国占领的?(香港问题的由来)
展示澳门地图,请学生回忆澳门问题的由来。
展示照片,请学生回忆台湾地区与大陆形成阻隔局面的由来。(注:在这三个问题中,教师适时利用图片和语言给予学生提示,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答案)
过渡:如今三位游子中已经有港澳两位游子已经归家团聚,还有一位游子台湾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还没归家,但是已经和家里取得了密切的联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港澳回归祖国的历程,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最后回归的一瞬间,却可能忽视了为了争取港澳回归的曲折与执着。
请学生阅读教材93页的小字,总结香港回归的历程(提示学生关注时间,按先后顺序说出)
老师简单介绍澳门回归的情况
播放视频《香港与大陆共同经历的大事件》
过渡:海峡对面的游子虽然还未与大家庭团聚一堂,但是它已经和大家庭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出示三则材料,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从不同角度感受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过渡:港澳顺利回归并且保持繁荣稳定,大陆与台湾交流日益密切,一切都要归功于一项重要的构想,这项构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创造,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它就是一国两制构想,接下来为我们一同来学习一国两制构想。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阅读教材文本,抓住关键信息,理清思路,总结归纳。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联系旧知识,增强知识前后联系。
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抓住关键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到祖国大陆与香港同呼吸共命运,感受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从史出的思维品质,感受大陆与台湾破除隔阂,交流日益密切,交流丰富多样。
探究历史-慈母呼唤(一国两制的提出)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91页小字和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概括一国两制构想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时间点,按照先后顺序总结)
过渡:那么一国两制这项构想的内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通过邓小平文选中的材料来解读。
通过材料,设置层次递进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对于台湾“搞自己的一套”是否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发表意见,阐明理由)
师生一起讨论一国两制提出的意义。(老师提示学生一国两制这种构想在之前有没有?一国两制是创造性的构想这个创造性如何体现?我们不搞一刀切,尊重港澳台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体现了什么品质?通过本课第一部分的学习,从今天来看,这项构想是否被证明是成功的?其他国家面临类似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借鉴?)
过渡: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问题上成功运用,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交流,站在今天,我们回望历史,感触颇深,以香港为例,曾经香港被英国侵占,母亲无力保护自己的子女,如今子女回到身边,和母亲一起经营家庭,实现中国梦。感悟历史百年沧桑,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感悟历史
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感悟历史沧桑巨变,体会这其中反映的国家巨变
课堂小结
再次展示本课纲目,习题巩固
阅读教材文本,抓住关键信息,理清思路,总结归纳。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发表意见。
学生和老师对话。
学生思考问题,回忆知识,发表意见
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抓住关键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用材料给学生搭建阶梯,让学生自己顺着阶梯达到思维高度和知识层次,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语句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通过师生对话,逐层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而不是仅仅做书本语句的重复者。)
深化主题,从知识、能力升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画龙点睛。
补充内容
 
教学反思
目标达成度
补充知识方法
 
成功与不足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