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通过预习记住了想念的“念”、战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通过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通过反复的“读”达到识记足量的汉字。第三个阶段在课后复习,采取认读包含生字的课外句子(如:红军战士为老百姓挖井等)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以读悟情”设计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相互交流、表达,积极思维,加深对可文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背景:
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
本班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和扎实的阅读基础。在教学中,学生能用自创的识字方法,通过交流掌握生字。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通过各种行式的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取水。解放后,乡亲们为了纪念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全文篇幅短小,故事性比较强,句式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教学目标:
会认“忘、挖、井、席、导、革、命、战、士、解、刻、念”12个生字,会
写“井、乡”等6个字。
2. 能把课文读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挖井人是谁,知道谁不忘挖井人。
教学重点:
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挖井人是谁,知道谁不忘挖井人。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音频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毛主席的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请你们仔细听,歌曲赞颂的是谁?(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让学生说一说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发言1:这首歌赞颂的是毛主席。
预设学生发言2: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
小结:是的,这首歌曲赞颂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伟大领袖毛主席。哪位同学了解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呢?(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发生的小故事。(板书课题)“井”是这节课我们要会写的生字。你见过井吗?井是什么样子的呢?用来干什么的呢?(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节课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口井。(师画一口井)这可不是一口普通的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于这口井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新课,创设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在课文中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再读一读。
标出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课文时,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个)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来总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师介绍沙洲坝,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没有水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然后抓住“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这句话,让学生想象情境。
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生字。
读第二自然段,回答:村子里没有井,乡亲们要吃水,怎么办?你觉得村民们的生活怎么样?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趣味语文:理解“喝水”和“吃水”的不同。
喝水:一般的口渴了,用“喝水”。
吃水:取用生活用水,而不仅仅指喝水。
学习词语:“战”、“士”。
说文解字,理解字义。
组词。
指导写字:乡。
(课件出示:乡)师:你怎么记住这个字?(把绞丝旁的“提”换成“撇”)
整体观察字形:两头尖、中间鼓,像个枣核。第一笔撇者在横中线上面书写,起笔和收笔应在竖中线处;第二笔的撇折穿过中心点,行笔在横中线下面顿笔向右下方折。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写字。
实物投影反馈,展示评议学生的书写练习。
读第三自然段,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给沙洲坝人民挖了一口井,乡亲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纪念毛主席呢?(出示课件,标红“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指名说意思。)
练习说话:井挖好了,村名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会对毛主席和战士们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村子里有了水井, 。村民们对毛主席说:“ ”
村子里有了水井, 。村民们对战士席说:“ ”
学习生字:“解”、“刻”。
说文解字,理解字义。
组词,造句。
指导写字:“想”、“忘”。
认读“想”、“忘”。
整体观察生字:都是上下结构,都有心字底,心字底在整个字中较扁。心字底的第二笔的卧钩起笔要轻,向右下行笔至竖中线后笔画要平卧,顿笔后向中心点挑钩。整个笔画要圆滑平润,不要写成竖弯钩或斜钩。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写字。
实物投影反馈,展示评议学生的书写练习。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回顾全文,提问: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又是谁?(板书)
师:因为这口井是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为百姓们挖的,所以后来这口井我们叫它——红井(板书)。
课件出示儿歌: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齐读
这口井旁边立的石碑上刻的十四个字,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道理——饮水思源。(板书)在喝水的时候要想到这水出自哪里,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给我们生活带来帮助的人。
练习说话:《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村民们时刻感激毛主席创造的幸福生活,爱井、护井的行动延续了一代又一代。那么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谁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幸福呢?我们现在能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快乐的学习、生活,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的生活。记住所有爱我们和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先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恩情。
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搜集介绍毛主席的小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挖井造福
红井
毛主席 沙洲坝乡亲们
立碑纪念
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并非专指吃水这件事情,它有了更广泛的意义,比喻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根据本文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感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本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由文本走入生活,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从生活中平常的吃、穿、住、玩等方面,启发学生感受到别人爱的同时,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教学效果较好。本课生字“忘”出错较多,最好让学生自己想一些记住这个字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