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档属性

名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1 11: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主备人:
【课标与教材分析】
《2011语文新课标》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1语文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2011语文新课标》“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处于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首先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知晓背景、感知内容;接着让学生“说”起来,分析人物、感受成长;然后让学生“品”起来,探究技法、习得语感;最后让学生“记”下来,积累心得。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耳听、嘴说、脑思、手写的“活动”中,力求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一般的学生能借助字典理解课后“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2.学生想知道的:体会父亲的教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主要事件。
4.对学困生的关注:学生的朗读没问题,但理解作者的情感难度较大,应让他们多读多说多理解。学困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下掌握以上字词的音形义。学困生也能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但复述故事情节可能不够流畅,丢三落四,抓不住重点。学困生理解中心句有难度,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等词语的字音、字形、字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在研读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及作者出色的动作、语言描写,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注意前后的伏笔与照应。并借鉴这些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媒体】??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新支点)
(多媒体播放《城南旧事》片断及音乐《送别》。)同学们,在你的心中关于父亲的故事有多少呢?可曾记得风雨中拥住你的坚实的臂膀,淘气时抚摩你的宽厚的手掌,倦了时你依靠的温暖的后背,前行时鼓励你的默默的守望。原来父亲一直在爱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一曲《送别》将我们带回到童年旧事,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哀愁。
二、检查预习提纲
1、了解作家与作品。
(1)本文作者是 ,她的主要作品有《 》、《 》等。
(2)本文选自作者的 体小说《 》。
2、注音释词。
肿胀( ) 叮嘱( ):
骊歌( ): 花圃( ):
衣襟( ): 耻笑:
3、你认为还需注音解释的字词
三、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走动巡视,指点指导)
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个人自主完成)
2、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 (个人自主完成)
3、总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阅读后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感识。
四、自学交流展示
1、疏理字词——抢答、黑板展示
2、1、2、7组个人自主完成,可抽取2个人交流——指定;3、8组个人自主完成——黑板标注;4抽取3个人交流——指定;5、6、9小组探究——派代表交流 。
五、学生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2课时
一、检查预习提纲
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3)文题“爸爸的花落了”有哪些含义?
(一方面说明夹竹桃败落了,一方面隐喻爸爸去世,一语双关,饱含失去父亲的悲痛之情。)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二、自主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走动巡视,指点指导)
1.屏幕出示要求:文章中父爱体现在哪些地方?仔细品读给你深刻印象的故事,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品读文章,教师随时点拨指导学生,体会在爸爸因我赖床不起而打我的情节中体现出的父爱。品读动词如“没说什么”、“递”、“看着”、“一把”、“拖”、 “抄”、“一抡”以及“左看右看”等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词句上把握文本、理解文本。)
2、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3、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4、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三、自学交流展示
1、2、3、4、6组抽取4个人交流——指定;5、7、8、9小组探究——派代表交流 。
四、难点突破( 创新支点)
屏幕出示要求:体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的深刻的含义。
(教师提示:自然界中花儿落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此处是文章的一个难点,用这句话做文章的题目有着深刻的含义,也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在理解了成长的真正含义,理解了小英子在爸爸去世时表现的镇定、安静后,联系自然界的现象,就很自然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体验延伸
屏幕出示要求: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发生的故事,然后对爸爸说些深藏在心里却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话。
六、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总结课堂内容,回归文本,布置作业:今天回家可以和父亲谈心,倾听父爱。
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开 —— 童年
花 父爱
落 —— 成长